高三语文书本上的文言文整理(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1.高中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2.高中生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以下这些是 高中课本上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浴乎沂一段)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全文) 谏太宗十思书(十思一段和前一段)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议论的一段) 项脊轩志(姗姗可爱一段) 长亭送别(3小段) 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全文)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论述的长段) 报任安书(孙子膑脚一段) 屈原列传(屈原即黜 一段,渔父一段,还有一段忘了) 初中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桃花源记…………………………………………陶源明 (全文) 五柳先生传 三峡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了解)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 出师表…………………………………………诸葛亮。

文言文,书本,语文,整理

3.高中文言文整理

高中文言文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形容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顺,使……顺 (4) 夭其稚枝:使……弯曲 5、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病 (1) 病梅馆记: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二、文言虚词 1、以 (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5) 以求重价:来 2、之 (1) 江宁之龙蟠:的 (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哉:语气词,啊 4、其 (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为 (1) 以欹为美: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4) 以五年为期:定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1) 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 (3) 可以? 3、感叹句: (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 、判断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之判断 (2)、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四、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译: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五、文学常识 1、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一名巩祚,自(王瑟se)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

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祖父名为龚敬,父名为龚丽正,清朝著名国史馆编修,母为段玉裁之女。

龚家三代京官,三代进士。龚自珍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因官卑职小,力倡禁烟革新朝政,受守旧派大臣排挤诬陷,48岁辞官南归。

途径江苏昆山寓所中作《病梅馆记》,后在杭州紫阳书院,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暴卒于书院。 六、文化常识 1、江宁 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 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 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 地名 5、明诏大号:公开宣称,大声疾呼 6、江浙:今江苏、南京、苏州一代 7、垢厉:辱骂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请将高三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段全部陈列出来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5.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

原发布者:李凤琴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三、词类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动43

6.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文的考查分四类一是实词二虚词三句式四文意的理解〈又分为选择中的和翻译〉。其实这就把原来的家底给体现出来了,以前上课认真听了,课下认真记忆了,学的不错,那现在也不在话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了。如果拉下了,的确让人觉得很苦恼,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的建议是要回归课本。高三对课本重视不够,尤其是语文英语表现更为突出。好象有一本资料万事大吉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语文其他科目也一样,课本是最好的资料。我建议要有计划的把课本上的文言文分重点有主次的复习几遍。学习前四个要求有什么比课本更好的资料呢。所以课本学完基本上这些问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摸索考试中注意的问题了。当然不做题目我们心里可能不塌实,也可以随老师走的时候作些习题。注意我仍坚持会!会!!会!!!做的时候不仅改正错的题目,还要知道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是不会还是粗心,下次会不会还错等等,然后放在次日清晨读读。不要嫌麻烦,这样做一篇比不求甚解的做使篇还管用。

我觉得要学习一门东西,首先是掌握他的学习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同时帮助你是我的幸运,谢谢

高三语文书本上的文言文整理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