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戒子文言文道理(《陶母戒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陶母戒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陶母戒子
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作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陶公:对陶侃的敬称.②鱼梁吏: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小官.③坩(gān):盛物的陶器.④鮓(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母亲教育子女须为官清廉,家教典范!
2.孟母戒子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3.陶母戒子 对你有何启示
1、启示
做人不能占公为私。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严以律己,哪怕是很微末的东西,如一坛腌鱼,不属于自己的决不能据为己有。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虽小却可以喻大,积小错必成大错,所以必须随时严格要求自己,一刻不能放松。
2、原文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3、注释
①陶公:对陶侃的敬称。
②少时:青年时代.注意:古代语言中的"少"指"青年时期"。
③鱼梁吏: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作鱼梁吏,担任监察鱼梁事物的小官。
④ 坩(gān):盛物的陶器。
⑤ 鮓(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⑥饷,馈赠
⑦非惟,不仅,不但。
⑧使:派。
4、译文
陶侃在青年时期做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益,反而增加我的忧虑。”
5、评价
陶母的为人正直,这很值得我们去学习。陶母也是个教导有方的人。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做人不能占公为私。
4.孟母戒子 告诉拉我们什么道理~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