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颢文言文(历史上的郑颢是个什么样的人?)

1.历史上的郑颢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777位文武状元中唯一有据可查的“状元驸马”。

本来郑颢已婚约在身,打算中状元后迎娶卢家千金。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同平章事)白敏中觉得郑颢面目俊秀,就向皇帝推荐。于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帝看中,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郑颢。其时郑颢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颢怀念卢家千金,深恨白敏中,常于宣宗前告白敏中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

2.介绍历史驸马状元郑颢、裴思谦、康海、李蟠、毕沅?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

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

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 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

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

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

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

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

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

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

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

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 ”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能吃的状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

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

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

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 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

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

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

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

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

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 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

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文言文

3.求《资治通鉴》中“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到“遣归郑氏”的译文

原文: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絪之孙,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雅著称。公主,上之爱女,故选颢尚之。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上曰:“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又申以手诏曰:“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之祸。”颢弟顗,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昏,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妇郑氏。

万寿公主要出嫁给起居郎郑颢。郑颢是郑絪的孙子,当朝进士,做过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的职位,以言行文雅闻名。公主是皇上的爱女,所以选郑颢做女婿。主管婚姻的官员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皇上说:“我想用节俭的制度来治理天下,应当从我自身开始。”下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用以铜装饰的车辆嫁女。下诏命令公主妇女的礼节,要和其他的臣子、庶人一致,告诫她不能小看丈夫家族的人,不能干预朝政。又下手诏说:“如果违反了我的告诫,必然会有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一样的祸患。”郑颢的弟弟郑顗,曾经得了危重的病,皇上派使臣去探视。使臣回来后,皇上问:“公主在哪里?”使臣回答说:“公主在慈恩寺观戏场。”皇上很生气,叹口气说:“怪不得士大夫家不肯和我家通婚,原来是有原因的呀!”紧急召公主入宫,让她站在台阶下不看她。公主害怕了,流着泪向皇上谢罪。皇上责怪说:“哪有家里小儿得病,不去看望,还去看戏的道理!”又把公主赶了回去。

4.郑颢的人物简介

郑颢,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

字奉正,生年不详,卒于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郑颢在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中状元。

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又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他历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郑颢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河南的最高长官),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郑颢去世。郑颢的轶事在《资治通鉴》、《新唐书》和《幽闲鼓吹》等书中均能找到。

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郑颢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

5.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

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 省略介词“于”

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 省略宾语 按照旧例请公主使用以银装饰的车辆

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 省略主语 皇上命令按照外戚贵妇的待遇

诏公主执妇礼 省略主语 皇上下诏命令

戒以毋得轻夫族 省略宾语公主

又申以手诏曰 省略主语和宾语

苟违吾戒 省略主语

还 省略主语

问“公主何在?” 省略主语、省略宾语、宾语前置

曰 省略主语

“在慈恩寺观戏场。” 省略主语

立之阶下 省略主语 省略介词“于”

不之视 省略主语 宾语前置

遣妇郑氏 省略主语

郑颢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