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传文言文答案(《韬光庵小记》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1.《韬光庵小记》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韬光庵小记》原文是: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 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竞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译文是: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作者萧士玮 (生卒年不详) 字伯玉,泰和县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因故谪河南布政司知事、光禄寺典簿,后迁评事、礼部主事、吏部主事、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明亡后,回到故里,专心著述,著有《春浮园集》lO卷、《起信论解》1卷,另有多种日录传世。遗著以日录为多,是读书、吟诗、做学问、研究学术时的札记,有较为浓郁的抒情昧。还有些是诗品、诗话。文笔简练,文境较宽。钱谦益论其为人:“无俗情、无俗务、无俗文、无俗诗。”
2.文言文明史·陈循转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到诏释为民,一年卒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
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
他很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皇帝驾临北京,命令他拿出国家书库的书籍到皇帝临时驻地,于是留用为侍臣。
洪熙元年,晋升为侍讲。宣德初年,接受命令值班南宫,白天担任顾问。
皇帝赐给他住宅舱玉河桥西,巡游的时候没有不跟从的。晋升为侍讲学士。
正统元年,兼任御前讲席。过了很久,晋升为翰林院学士。
正统九年,进入文渊阁,主管机要事务。英宗第二次登上皇位,于谦、王文被处死,处陈循杖刑一百,戍守铁嵌卫。
陈循在宣德时期,御史张楷献触怒了皇上。陈循说:“他也是忠心爱国。”
于是张楷得到释放。御史陈祚上疏,触怒了皇帝,陈循婉言为他解脱,使他没有被处死。
景帝时期,他曾经编辑古代帝王的事迹,命名为《勤政要典》,进献上去。黄河南岸和长江北岸下大雪,麦苗被冻死,他请求用国库的钱买麦种供给贫民。
他根据具体事情进言,有很多足以采用。但是长久地处在政府部门,刻薄 浮躁的作风被士论所轻视。
他受到的严厉谴责却是石亨那一伙人干的,并不是呈帝的意思。查亨等人失败后,陈循从贬谪的地方上书申辩,说:“天位,是陛下本来就有的。
在天和人归向的时候,群臣准备法驾和盛大的礼乐,恭敬地到南内宫,上奏章请求陛下亲临朝政。不但皇宫禁地不惊慌,也可以宣示于天下万世。
但是石亨等人侥幸于一时,想不到这些,最后都自取灾祸失败。臣担任官职几朝,曾有微薄的功劳,实在是被人排挤,恳请陛下怜悯明察。”
皇帝诏命释放作平民,一年后死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 爱问
【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C【小题4】(1)敌人将要逃跑时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
”(“檄”“全”“与”“曷若”各1分,通顺1分)(2)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人。(“率”“以”“惑”“辄”各1分,通顺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复:免除(赋税徭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C介词,和、跟。
A项,副词,就/副词,竟然。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语气的停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C“皇帝听从了罗通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皇帝对罗通和于谦两方面调解,并未全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
授予御史一职,巡视四川。都指挥使郭赟和清军御史汪琳中勾结在一起作奸谋利,罗通上奏弹劾,朝廷逮捕了郭赟并治他的罪。
(永乐十九年)三殿发生火灾,罗通和监察御史何忠等人极力陈述时政的不足。 触犯皇帝旨意,贬谪为交址(今越南北部)清化州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谋反,征夷将军王通和黎利作战失败,王通擅传朝廷命令把清化及其以南割让给黎利。叛敌正在围攻清化,罗通和指挥使打(dǐng,姓)忠坚守城池,趁机击败敌军,杀伤敌人众多。
敌人将要逃遁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罗通就和打忠更加坚决地防守清化城。
敌人长时间攻不下清化,就下令让降将蔡福游说罗通投降,罗通登上城墙大骂蔡福。黎利知道清化城不能被攻占了,后退离开。
等到罗通回到京城,宣宗皇帝大大地奖赏了罗通。景帝监理国家,因为于谦、陈循推荐,罗通被起用为兵部员外郎,把守居庸关。
不久,晋升为郎中。景帝登上皇位,晋升罗通为右副都御史。
也先进犯京城,所率部属攻打居庸关十分急迫。天气严寒,罗通打水浇灌城墙,水冻成冰,十分坚实,敌军不能逼近。
七天后敌军退走,罗通追击破敌。景泰元年罗通被召见回京。
当时杨洪掌管京城军务,皇上命令罗通参知军务并且兼管都察院的事。罗通对皇帝进言说:“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
以前,德胜等城门外不知斩敌多少,但是获官的人多达六万六千多人。皇上身边尚且这样,更何况是塞外呢。
况且韩信从士兵中被起用,穰苴在贫贱中被选拔,应该从将士中广泛选拔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让他们参与商讨军事。像现在腰佩美玉帽插貂尾的达官显贵都是苟全性命保有爵禄的人,嫉恨猜忌贤才,能说却不能做事,不足以和他们在一起商议事情。
罗通的意思大概是攻讦于谦和石亨等人。于谦上疏辩解,说:“罗通一概责备边报不真实,果真有警情,不上奏一定会误大事。
德胜门外官军升级的,只有武清侯石亨按功劳记录在册奋勇当先的一万九千八百多人,和阵亡的三千多人而已,哪里有六万多人?罗通认为泛滥,应该将我和石亨等人提升的爵位剥夺。 军中有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希望立刻推荐任命,并罢免我的军中职务,使我专心治理六部衙门的事。”
于谦的疏议被皇帝放在朝堂上评议。朝中大臣都说于谦、石亨、杨洪实在是能够胜任其职;又说罗通志在灭敌,没有其他的想法。
景帝两相宽解。不久,下令让于谦记录军功,不得向以前那样冒领泛滥,这大概是因为罗通的话而发表的看法吧。
给事中覃浩等人上奏说罗通本来凭借熟悉军务被任用,不应该兼理都察院的事,于是就解除了罗通的兼职。边塞上的军民多被敌人侵略。
罗通张贴榜文告知边境能够自己回来的,军人免除戍守边疆三年,百姓终身免除徭役。又上奏请求用高官厚禄悬赏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的人。
之后,又说:“古代的将帅务必搜求选拔众多人才,比如知道山川形式的人可以使他引导军队,能够腾高越险的人可以让他侦查敌人,能够用风声鸟鸣占卜的人可以让他预测变乱。现在军中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希望下令廷臣各自举荐知道的人才,命令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和我一同考查检验。
”景宗下诏都同意执行。景帝天顺三年罗通辞官退休。
成化六年死。皇帝下诏按惯例祭祀下葬。
4.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
5.周敦颐传文言文答案
周敦颐,宋代著名,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冤泽物为己任,刑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冤泽物为己任,刑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翻译: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讳英宗旧讳而改了名字。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
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后传)熙宁初,担任郴州的知州。
由于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做了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昭雪蒙冤、泽及万民为己任。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即使是有瘴气和险峻遥远之地,也不慌不忙地视察。
因为有病请求改任南康军的知军,于是把家安置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屋前有条溪水,下游与湓江合渡,于是就借营道县老家所在的濂溪这个名称来称呼这条溪。赵抃第二次担任成都知府时,打算奏请皇帝重用他,还没有来得及敦颐就死了,享年五十七岁。
1.分宁:地名2.主簿:官名3.委:抛弃4.当:应当5.狱:案件6.决:判决7.莫:没有8.辩:争辩9.得:得以10.元:本来11.谮[zèn]口:诬赖的话12.去:离开13.悟:明白14.以:因为15.治:惩处16.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7.任:推荐18法:按法律19深:严厉的 这是文言文答案!望采纳,谢谢。
6.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
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
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
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
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
皇帝也不罪。
7.宋史陈尧咨传文言文的答案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来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源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练得一手好箭法,自称“小由基”,以为天下第一了。
一天他在练习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担着两百桶油正巧路过。老翁看到有人射箭,便放下油担子站在一旁观看。他看到陈尧咨每射十箭,能中八九次度靶,便微微点头,表示射得还可以。陈尧咨不满意地问:“你也懂得射箭吗?”
老翁回答说“:年轻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个手熟罢了。”知
陈尧咨非常生气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老翁没有理睬他,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盖了一枚铜道钱,然后舀了一勺油,慢慢地从铜钱的小孔倒入葫芦里,那枚铜钱上竟然一点油也没有沾上。老翁高超的技巧使陈尧咨惊叹不已。老人却谦虚地说:“其实,我这点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熟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