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文言文抱朴子(抱朴子内篇译文20篇)

1.抱朴子内篇译文20篇

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畅玄》抱朴子说:玄道,是自然的始祖,万事万物的根本。

它幽深得渺渺茫茫,所以称之为“微”;它悠远得绵绵莽莽,所以称之为“妙”。玄道的崇高,就像那峨冠覆盖在九天之上,玄道的空旷,就像那巨笼环罩在八方之外。

它比日月更光明,比闪电更疾速。时而闪现,好似那光影浮动;时而飘移,又似那流星疾行;时而荡漾,好比深渊清澄;时而纷飞,又胜游云悠浮。

玄道,可因其附于万事万物之上而呈现为“有”,又可因其寄寓于幽深清寂之中而转化为“无”。其沦落到大幽国则往下沉潜,凌越过北极星则向上游移。

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不如它刚劲,即使是浓厚的露珠也不如它轻柔。说它方,却不能用矩尺来衡量,说它圆,却不能用圆规来测度。

它来时不可见,去时不可追。天因为它而高峻,地因为它而地下,云因为它而浮行,雨因为它而降临。

它孕育元气,创造天地,化育出原始,又冶炼出万物,回旋着星宿,培养出混沌,驾驭着机关,鼓动着四时的天气,囊括了淡泊怡静之志,抒发出鲜明浓盛之情。玄道能遏制污浊,扬发清明,增减黄河,损益渭水。

增加它,不会显得盈溢;耗损它,不会显得贫乏;给予它,不会显得旺盛;剥夺它,不会显得憔悴。所以玄道所在之处,其乐无穷;玄道不在之所,则精神破弊,精神消亡。

那五声八音,清新的商曲,流畅的徵调,是损伤挺立的罪魁。那艳丽的色彩,夺目的光华,却有如损害听力的祸首。

那安逸的宴席,快乐的聚会,清澈的酒浆,芳香的玉液,是扰乱本性的毒药。妖艳的容貌,妩媚的身姿,化妆的脂粉,洁白的丽质,是砍伐生命的利斧。

只有得道的人,才能与玄道一起永存。那些不懂玄道的人,即使是回首注目,也会冲犯生死的机关,尽管只是口唇的动作,也会触动兴亡的键钮。

华丽的台榭高耸入云,华丽的屋宇参差排列。华丽的帷帐像是轻雾聚合,锦罗的绣幕如同彩云笼罩。

西施毛嫱,却自守空房,金杯交错,徒流彩飞花。清雅的丝竹却喧闹而齐声响,淫靡的舞步又杂沓而极纷乱。

哀婉的箫声飞凌于红霞之中,翠羽的帷盖飘荡于碧波之上。在那兰林宫的花园里去采摘芳香的鲜花,在那积珠殿的湖池中去玩欣赏绿肥红透的奇葩。

登高望远,则忘却诸般忧愁;俯拾枝蔓,则充实早间饥肠。入室欢宴聚会,成千雕门上流光溢彩;出门飞马驰骋,朱轮华车前仪仗威严。

然而,快乐到极限,悲哀则汇集而至;盈满至顶点,亏损必接踵而来。所以欢乐的歌曲终了时,就会哀叹顿发,欢快的宴会结束时,则会心情悲凉。

这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趋势,就像影子与形体、回声与喊叫永相伴随,永不分离。那种种欢愉原本就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必然情随景迁,终将怅然若失。

玄道,从内在而得到,靠外在来持守;善于运用玄道的人则可畅达其精神,而忘却玄道则只会拘泥于形体。这是思索如何真正掌握玄道的主要秘诀。

凡真正掌握玄道者则显贵,不必借用黄钺以显威风;体会到玄道者富有,不必凭借罕见的财货以示贵重。真正得道者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

他可乘驭流动的光线,鞭策飞扬的虚影,凌驾上下四方,贯穿浩瀚宇宙。可高至无极,深入幽冥。

经行于无边无际的门楣,游荡在幽暗玄妙的四野。在那迷茫不清,唯恍唯惚中逍遥;在那迷迷朦朦,仿仿佛佛中徜徉;在那云端吮吸日月的精华,在那红霞之中咀嚼天地元气。

徘徊于无形无迹之中,翱翔在不见不闻之际,脚踏着蜿蜒的彩虹,足登着北斗七星。这便是真正掌握玄道者所达到的境界。

次一等的是真正知足者。这种人能够隐遁而不为世用,韬光养晦于山林之中。

他收拢鸾凤蛟龙般的翅膀而处于卑贱的地位,身置于破弊的茅舍,颐养浩然正气。他宁肯身穿褴褛的衣衫以草绳系腰,也不愿意用它来交换光彩辉煌的龙袍。

他宁愿背负重物以竹杆为手杖徒步而行,也不愿意用它来换取来往不绝的马车。把夜光碧玉藏于高山之中,以避免他山之石的雕琢;将灵龟的甲壳沉于幽深的渊潭,以避免钻孔火烧的祸害。

动静知道节制,则无往而不利。抛弃光彩照人的晨花,避开覆车的险路。

低音高呼于青崖之上,静观万物化为尘土空气。到茂密的树林中修身,旁观富贵之家破落为贫寒之家。

在田中执农具耕作,将军权在握的将军鄙视为手执皮鞭的奴仆。吃粗饭饮泉水,把牛羊猪等佳肴视为野菜粗食。

泰然自若,在“无为”的氛围里享尽欢乐;怡然自得,于“不争”的心境中混同贵贱。含涵醇厚,持守朴素,没有贪欲,没有忧愁,保全真率,漠视外物,居处平庸,体味淡漠。

坦坦荡荡,与浑然的玄道一样自然。浩浩茫茫,与天地自然达到默契。

似乎幽暗,又似光明,好像混浊,又好像清澈;似乎迟缓,却又迅速,看似亏损,却又盈溢。怎能抛弃主祭的身份,抛弃大匠的地位,而越过樽俎去代替无知的厨师,或者丢弃绳墨去帮助伤手的工人呢?不因为像臭老鼠似的细琐利禄,而像凡夫那样喜怒哀乐。

傲然不喜欢世俗的称誉,坦然不畏惧众口一词的低回。不会因为身外之物而扰乱了他至真至朴的精神,不会由于利害关系而污染他纯洁的胸襟。

极度的富有,显赫的地位,都不足以引诱他,其他的名利又怎能使他欢喜呢。锋利的刀刃,沸腾的鼎镬,。

2.《抱朴子》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提到道家,我们便会想到长生不老,想到炼制丹药,到底服用丹药能不能长生不老,能不能成仙?葛洪在《抱朴子》中首次对长生成仙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做了认真系统的“论证”。

他的论证当然不能成立,但透过他的论证,我们可以窥见道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另外,葛洪在论证过程中,记述了一些具体的炼丹方法,他对金银和丹药炼制 的记述,集汉、魏以来炼丹术之大成。

这些记述,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所具有的化学 知识,是十分有益的。《抱朴子》的这种论证,完全是从物质变化角度出发,认为人通 过自己的后天努力,可以养身延命,进而达到长生。

这一论证过程,没有为上帝留下位置。 这一论证过程的内核是合理的,科学进步已经越来越证实了这一点。

葛洪的错误在于对 之做了无限外推,由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延长寿命推出了长生可得的结论,这就不能成 立了。

文言文,交际,抱朴

3.抱朴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抱朴子》今存“内篇”20篇。

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自称“属道家”;“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自称“属儒家”。“外篇”中《钧世》、《尚博》、《辞义》、《文行》等篇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内篇》基本内容 葛洪因道书事多隐语,道士臆断妄说者众,故著是书“粗举长生之理”。《内篇》以玄、道,一为宇宙本体,论证神仙之存在,提出道本儒末。

备述金丹、黄白、辟谷、服药、导引、隐沦、变化、服炁、存思、召神、符箓、乘跻、诸术。是书集汉晋金丹术之大成,并杂有医药、化学等方面知识。

是研究我国古代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资料。 《畅玄卷第一》论宇宙本体“玄”,认为“玄”为世界万物的始祖。

要人“思玄道”,称得玄则长生。他的这一学说与魏晋玄学互为影响。

《论仙卷第二》论证神仙实有,大可成仙,驳斥人们对神仙的种种怀疑。 《对俗卷第三》继续论证神仙实有,举出动物长寿的例子和道理加以说明。

还认为仙道与孝道相一致,求仙需积善去恶。该篇还著录了不少种古佚道书。

《金丹卷第四》论述金丹之道,认为金丹为仙道之极。该篇详细记录了炼制金丹的方法,包括盟约、结伴、祭神、药物、经典、名山、吉日等。

篇中还记载了许多现已失传的炼丹著作。 《至理卷第五》论有无、形神关系,强调“气”的作用。

该篇阐述医理,提倡崇尚良医,反对巫术迷信,指出道士应兼修医术,并记载了服药、行气、禁咒等法。 《微旨卷第六》认为浅见之徒不信成仙,不足为怪。

述九丹金液为众术之主,及宝精受气、守身炼形、房中等术。强调修仙必须积善,有三尸、灶神察人善恶等。

《塞难卷第七》论述成仙皆由命中注定,凡人可以成仙。认为儒者是易中之难,道者是难中之易。

动火成仙只能对中等以上人起作用,下愚之人不会相信。并引《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释滞卷第八》认为佐时与轻举可以兼修,修仙不妨碍治国。并言宝精、行炁、服药为求仙之至要,不可专靠房中本。

又认为对道书要加以选择。 《道意卷第九》论道为宇宙本体,道本无名。

劝人修道而不要祭祷鬼神,斥责张角、李宽等淫祀妖邪、奸乱浅陋。 《明本卷第十》认为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黄老并不比尧舜周孔逊色。

并且指出,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仙药卷第十一》述各种仙药,包括五芝、云母、雄黄、玉、金、银、真珠、草木药、丹砂、松脂等。

详述产地及采制、服用等方法,并证以神仙故事和传说。 《辨问卷第十二》论“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

认为圣人不修仙,是命中无缘,不能因圣人不为,便说天下无仙。 《极言卷第十三》强调学仙必须求师。

黄帝、老子、彭祖、安期等皆不死,均有师传。又说长生必须补损,养生在于以不伤力本。

《勤求卷第十四》论求真师、勤修炼。劝大要勤于求师,而且要慎择真师。

《杂应卷第十五》论述断谷、却寒、却热、服药、辟五兵、吞气、隐沦、去病、召神、乘跻、占卜、坚齿、变化、导引、聪耳、明目、登涉、辟疫、存思、符箓等方术。 《黄白卷第十六》述黄白术。

认为天下事物均可变化,故黄金、白银可以烧炼而成。指出炼黄白必须师授口诀,必须择清洁之地。

烧炼黄白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长生。该篇还详细介绍了几种黄白术。

《登涉卷第十七》述入山远游诸术。有辟鬼邪、蛇龙、毒魅、虎狼及入水诸法,包括服符呼箓、镜照苇挝、禁炁封印、遁甲择日、步虚诵咒、佩药服丸等。

《地真卷第十八》论金丹及守真一、守玄一之道。葛洪称“道起于一”,谓“一”有姓名服色,在三丹田之中。

守一可以去邪,获得长生。 《遇览卷第十九》述道经书目。

葛洪阅其师郑隐之藏书,著录备种道书神符凡260种。这些道书大部分己亡佚,唯赖此载可以略窥晋之前道书之梗概。

《祛惑卷第二十》论识别神仙之真假。强调要勘求明师,谨防庸师、假师,并举例说明。

葛洪认为,只有通晓金丹术者才是真师。 《外篇》的基本内容 《外篇》言人事,以儒家为宗,反映了葛洪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

《弭讼》等9篇论述时政得失,讥刺世俗,言治民之法。 《臣节》等7篇评人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

《君道》等14篇谏君主任贤举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 《勖学》、《崇教》两篇论超俗出世。

《交际》等5篇论修身。 《钧世》等7篇论文言著书之贵。

《诘鲍》篇主张有君。 《博喻》、《广譬》两篇皆替喻,重复诸篇思想。

《自叙》一篇殿后,乃自传体,亦为全书之序。 《外篇》论时政得失,托古刺今,讥评世俗,述治民之道,主张任贤举能,爱民节欲。

《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外篇》还阐述了进步的文学观,强调要注重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同时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认为文学是发展的,今胜于古,既要反对唯古是尊,又要反对厚今薄古。

强调文学批评要注意作者的风格、个性,要广录博收,反对偏嗜和浅尝。 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之中,将玄学与道教纳为一体,将神学与道学纳为一体,将方术与金丹纳为一体,将丹鼎。

4.抱朴子外篇和内篇全部内容

《抱朴子内篇》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

作者是晋代葛洪,书成于公元三百一十七年。 《隋书·经籍世》道家著录《内篇》二十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外篇·自序》中说“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由此可见,《内篇》原为二十卷,今本二十卷,单独印行,与《外篇》分开,每卷一篇,略有残缺。现存《抱朴子内篇》版本计有:宋绍兴二十二年临安刊本,明正统道藏本,罗振玉敦煌石室本,宝颜堂秘笈本,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等。

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为目前注释最详备的通行本。 内容简介 概况 《内篇》共有二十卷,每卷的大致内容如下:《畅玄卷第一》论宇宙本体“玄”,倡导玄道;《论仙卷第二》论证神实有,驳斥所谓俗人因亲眼见不到而不信神仙;《对俗倦第三》以动物长寿为例,论证神仙不假;《金丹卷第四》述金丹神功妙用及制造方法;《至理卷第五》论形神相离,讲述服药、行气、禁咒诸法,倡导弃世求仙;《微旨卷第六》驳斥不信神仙的所谓各种“浅见”,讲述九丹金液、宝精爱■诸法;《塞难卷第七》论成仙有命;《释滞卷第八》说孔子等圣人不学仙,不等于无仙,佐时和轻举可兼修;《道意卷第九》论道为宇宙本体,其本无名;《明本卷第十》论道本儒末;《仙药卷第十一》述丹砂、金银、芝玉、草药;《辨问卷第十二》论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极言卷第十三》劝人积功学仙;《勤求卷第十四》劝人求真学师、勤修炼;《杂应卷第十五》阐述辟谷、服药、吞气、隐沦、变化、导引、召神、乘■、存思、符?箸术;《黄白卷第十六》讲述黄白术;《登涉卷第十七》讲述入山远游中诸术;《地真卷第十八》论述金丹与守真一;《遐览卷第十九》介绍道经书目;《社惑卷第二十》讲述如何辨别真假仙。

纵观《内篇》二十卷,重点是围绕成仙长生这一问题,以下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成仙长生思想 一是关于成仙长生思想的哲学体系。

葛洪试图站在宇宙观、本体论的高度来论证神仙长生的思想,以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他吸取汉代杨雄《太玄》的思想,在《抱朴子内篇·畅玄卷第一》中便提出概念“玄”,认为它是宇宙的本原,世上一切都是“玄”产生的,即“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并对“玄”进行描述,是一个极其微妙、极其深邃、至高而又至广、至刚而又至柔、亦方亦圆、忽有忽无、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飘渺无际而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东西。且宇宙的形成、事物的变化,都是“玄”造成的,它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操纵者。

这个超自然的神秘主义的宇宙本体“玄”,构成了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玄”相联系的,《内篇》还提出“道”与“一”这两个概念。

“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

“道”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道”又起于“一”,与“一”密不可分。

“一”的作用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所以,“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

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 甚至他把神仙之道,概括为“玄道”或“玄一之道”。

在阐述“玄”之性能以后,葛洪指出:世俗声色享乐只会损人寿命,世间的荣华富贵也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只有“玄之所在”,才会“其乐无穷”。

故人们要想永享自由自在、快乐惬意的神仙式的生活,就必须修玄道。“得之者贵,不待黄钺之威。

体之者富,不须难得之货。”而且得了玄道,就可以逍遥自在地徊徉于人间天上,无忧无虑,怡然自得。

怎样才能修得“玄道”呢?《内篇》认为要靠思守一,这样将道教哲学的本体论与具体的修炼方法结合起来。“人能守一,一亦守人。

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也。”并将抽象的“一”人格化为神,居在体内,这样,“守一”就是“思见身中诸神”,或意守三丹田,成为一种仙道长生的内修方法。

后来上清派汲取这种方法并加以发展,使之成为该派最主要的修炼方法。葛洪还将守一分为守真一与守玄一两种。

守真一,就是存思真神,遵行口诀。守真一的作用在于守形却恶,“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

“玄一”与“真一”相通同效,而且“守玄一”还可以得到分形术和内视法,天地神灵都可以接见,山川河岳之神可以驱使,甚是神妙。 具体方法 二是关于成仙长生的具体方法。

神仙道教的主要目的是成仙长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针对当时有人对此道的怀疑,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以古今种种神仙传说,并运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极力论证神仙的存在和成仙的可能,认为神仙与凡人不同,是超出一般之外的个别,是脱离普遍的特殊,凡人是有生有死的,而神仙是长生不死的。

在论述了神仙的存在和成仙的可能之后,他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长生之道,大体可分为外修与内养两个方面,内养主要是行气保精,外修主要是服用丹药。此外,还须积善立。

交际文言文抱朴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