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典传翻译(请问谁有《三国志魏书李典传》的译文?万分感谢!)

1.请问谁有《三国志 魏书 李典传》的译文?万分感谢!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

李典的伯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起义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吕布叛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吕布的别驾(官职名)薛兰、治中(官职名)李封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变,李乾不听从他们,他们于是把李乾杀了。

太祖(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李典因为跟随平定兖州的各县有功,升迁为青州刺史(官职名)。

李整死后,李典改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官职名),统领李整的部队,《魏书》说:李典从小爱好文学,不喜欢读兵法,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试着管理百姓。

升迁为离狐太守(官职名)。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

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裨将军(官职名),在安民(地名)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都是袁绍之子),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

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太祖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

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

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县,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敦抵抗刘备。

刘备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敦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

夏侯敦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敦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夏侯敦的救兵到了,于是撤退了。

跟随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会同乐进在壶关(地名)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

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评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

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太祖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

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孙权指挥大军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命令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同意,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部队与张辽打败赶走了孙权。

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

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即位,追思感念李典在合肥时的功劳,加封李祯封地住户一百户,赏赐李典另一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封地住户一百户;李典的谥号叫做愍侯。

三国志李典传翻译,王彪之传文言文翻译,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2.三国志魏书李典翻译

《三国志 魏书 李典传》的译文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李典的伯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汉献帝年号)时期,带领众人跟随太祖(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起义军,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吕布叛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吕布的别驾(官职名)薛兰、治中(官职名)李封招降李乾,打算一起叛变,李乾不听从他们,他们于是把李乾杀了。太祖(曹操)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部队,和其他将领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李典因为跟随平定兖州的各县有功,升迁为青州刺史(官职名)。李整死后,李典改任颍阴县县令,担任中郎将(官职名),统领李整的部队,《魏书》说:李典从小爱好文学,不喜欢读兵法,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太祖认为他不错,让他试着管理百姓。升迁为离狐太守(官职名)。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两军对抗,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供应军需。袁绍被打败以后,任命李典裨将军(官职名),在安民(地名)屯兵驻扎。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都是袁绍之子),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运输军粮。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太祖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刘表派刘备向北侵犯,到了叶县,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敦抵抗刘备。刘备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敦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敦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敦等人果然中了敌人的埋伏,战况对他们不利,李典带兵去救援,刘备望见夏侯敦的救兵到了,于是撤退了。跟随太祖围攻邺县,邺县平定以后,会同乐进在壶关(地名)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评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邺县。太祖赞扬他,加封为破虏将军。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孙权指挥大军围攻合肥,张辽打算按照命令出城交战。乐进、李典、张辽平常都互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同意,李典慷慨的说:“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好,(如果可行)我怎么能够因为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指挥部队与张辽打败赶走了孙权。加封赏地住户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赏共三百户。

李典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来不和别的将领争抢功劳。尊敬贤士大夫,恐怕有礼节不周的地方,军营的官兵都认为他是长者。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魏文帝(曹丕)即位,追思感念李典在合肥时的功劳,加封李祯封地住户一百户,赏赐李典另一个儿子关内侯的爵位,封地住户一百户;李典的谥号叫做愍侯。

文言文,翻译,李典传

3.文言文《李牧传》怎么翻译?

译文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chán,缠)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dān,丹)褴(lán,兰),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zhé,哲),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赵王迁七年(前229),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4.古文翻译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顾君计何如耳,吾可

㈠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

李典辞谢说:“我愚钝怯懦,功劳微小,可是得到的爵位和恩宠却过于厚重,实在应该用全宗族的力量为国家社稷做贡献。” ㈡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张辽欲出战.乐进、李典、张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我们只看你的谋略怎么样,(好了自然会遵从)我难道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忘了国家大义吗? ㈢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李典)尊敬有贤德的士大夫,表现很谦逊,好像自己不如人家,军队里的人都尊他为长者。

5.文言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问,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军,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升任离狐太守。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6.文言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

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问,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军,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

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

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

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升任离狐太守。

7.翻译: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准横怒,遂与杖遣之

此文出自《晋书·向雄传》。

向雄担任河内郡主簿时,有一件公务并未牵涉到他,而太守刘准无端地发脾气,杖责向雄并且把他赶走。向雄后来当上了黄门郎,刘准当上了侍中,两人从来不说话。晋武帝听说了这个消息,命令向雄去跟刘准恢复府主与臣属的情义。向雄没有办法,(只好)去拜访刘准,连拜两次后说:“我受君王的诏命而来,但是我们府主与臣属之间的情义已经断绝了,又有什么办法呢?”说完后便走了。晋武帝听说两人仍然没有和解,便生气地责问向雄说:“我命令你去恢复府主与臣属的情义,为什么还是绝交呢?”向雄说:“古时的君子,任用人时合于礼制,辞退人时也合于礼制。而今天的君子,任用人时仿佛要把他放在膝盖上(爱抚)一般,辞退人时仿佛要把他丢进深渊(摔死)一般。我对刘河内来说,没有成为死敌,也就已经值得庆幸了,哪里再能有什么府主与臣属的情义呢?”晋武帝只好听任他这么做。

8.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

李憙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父新李牷,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不去。几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于是赴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后来任并州别驾,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对他恭敬。让他乘车到官署。李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憙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憙说:“过去先公徵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憙回答:“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来约束我,我畏惧法就来了。”景帝很是器重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史。跟从讨伐毌丘俭回朝,迁任御史中丞。居官正直,不畏强暴权势,百官为些震肃。举荐乐安人孙璞,也因有道德而显赫,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迁任大司马,以公事被免官。

司马伷任宁北将军,镇守邺,以李憙为军司。不久,任命李憙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憙趁着有机可乘时,来不及奏报,就适时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功劳大免遭谴责,当时的人把他比为汉朝的冯奉世、甘廷寿。于是请求回京,答应了他。住在家中一个多月,官拜冀州刺史,逐渐升任司隶校尉。等于魏皇帝向晋禅让时,李憙以本官行司徒的职务,做太尉郑冲的副手奉持策书。泰始初年,被封为祁侯。

李憙上疏说:“过去的立进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已故尚书仆射武陔各占公家三更稻田,请求免去山涛、司马睦等人官职。武陔已死,请求贬损他的谥号。”诏书说:“法律这种东西,天下以它为准绳,不回避皇亲贵族,这之后能实行,我怎能在其间放纵邪枉呢!然而考察此事是刘友做的。侵犯剥削百姓,迷惑朝廷官员,奸臣居然敢做这样的事,当刑讯追究刘友来惩邪佞。山涛等内如不再出过失,都不可问罪。《易经》说‘王臣忠诚,是因为没有私心’。如今李憙坚持一心在公的志向,按照责任办事,可以说是‘国家的司直’啊。光武帝说过:‘皇亲国戚尚且收敛自己来回避二鲍’是否就是这样呢!告戒众官吏,各自慎重对待自己的职务,宽大原宥的恩典,是不会多次遇上的。”李憙任两代司隶,朝廷内外称赞他。因公被免官。

那年,立了皇太子,任命李憙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东宫长久空旷,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有设置,只设置了卫率令让他主管兵马,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憙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红潮网翻译

迁任尚书仆射,授特进、光禄大夫,因年老退位。诏说:“光禄大夫、特进李憙,杖德居义,当升台司。毗亮朕躬,而以年尊致仕。虽优游无为,可以颐神,而虚心之望,能不怃然!其因光禄之号,改假金紫,置官骑十人,赐钱五十万,禄赐班礼,一如三司,门施行马。”

当初,李憙任仆射时,凉州敌人入侵边境,李憙倡导起兵去讨伐。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从李憙。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深感后悔。因李憙清廉朴素节俭,赐绢百匹。等到齐王司马攸出外镇守,李憙上疏谏争,言辞恳切。

李憙自从做官,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然而家中没有积蓄,与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死兵,追赠太保,谥号成。儿子李赞继嗣。

9.文言文李姬传翻译

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贱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

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文言文李典传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