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
1.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
第1 看懂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信息
第2 欣赏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第3 提高自己现在汉语的文字功底。第三点尤其重要,不要以为我们已经和古代汉语完全脱钩了,其实咱们现在日常用语里边也包含了很多古代汉语的词汇,最明显的就是成语,比如。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螳螂捕蝉出自 庄子 。就是现在我们其实也包含了很多文言词在里边,之不过我们自己习以为常不注意罢了,比如司机,还有烧锅炉的 司炉 司就是文言用法,意思是掌管,管理的意思。在古代有 司马 司寇 等等。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加熟练,准确的使用现代汉语
2.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
今天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班的路远飞问:“除了考试,学这些到底有啥用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史梦真的共鸣。
我回答:“刚才那个谁偷偷照镜子,我开玩笑说他再照也不会成为潘安,你貌似没有听懂啊。如果读点古文,这种被别人讽刺挖苦了还不知道的情况就基本不会出现了。”
不过我还是打算正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浙江大学曾对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大学中文课程中最有用的是哪一门?结果出人意料,“古代文学”高居第一。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古代文学能够陶冶情操,养成气质,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成绩。
文言文并没有完全退出我们的现代生活。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如“总而言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闻过则喜、反之、出污泥而不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它并没有消退、死亡,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我们天天口中说着、手下写着而不自知罢了。
文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真切触摸到中国的气质。读不懂文言文,也就读不懂古代文献,所谓继承、吸收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文言文记载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 如《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宋词、小说、曲赋等等,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暗淡,而是愈来愈发出其夺目的光辉,泽被后人。为人处世的许多原则、理念得益于《周易》;治国经营之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史记》、《资治通鉴》多有总结;《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保健使现代医学汗颜……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文言写成的。靠它,我们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祖先的智慧、经验传到千年万世而不会产生变化,靠的就是文言文。你能读懂文言文,你就可以跟孔夫子交谈,跟孟夫子见面,彼此能够沟通交流。所以文言文是中国古圣先贤最伟大的发明,用这样一个工具,把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才艺、前人累积的经验传给我们。
学习文言文能使提高我们的气质与修养。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让人充实、不轻浮,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文言文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也就能够准确无误使用成语词汇。
学习文言文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许多现当代大作家由于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灵活地运用古典文学里固定下来的词、短语或语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文学大家的。而现代有些“有名气”的“作家”的所谓作品,细细读来,总觉得和当年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作品相比显得浅薄。何也?缺文化底蕴也。底蕴不足的根源在于缺乏古典文学的积淀,所以即使红极一时也很快过眼烟云。
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国有影响的文学大家无一不精通中国古代文学。即使我们将来并不打算当作家,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与人交流总是免不了的,把自己的意见说(写)清楚说(写)明白总是起码的要求吧,我们可以从文言文中学到方法。
虽然我觉得读文言文挺有感觉的,但上面的文字还是觉得挺八股的,有点说大话的味道,让学生心服口服估计不容易,但聊胜于无吧。
3.我们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我们今天观察整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祖先都没有想到。
那就是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要用什麽方法传下去,传到千年万世还永远保持那个纯度,而不会产生变化,这个工具太重要了。我们的祖先了解,言语会随着时代变的,所以古人的言语我们现代人不懂,如果文字跟语言是一致的,传久之后,后来的人对这个语文就不认识了,这在西方我们看到的,像希腊文、拉丁文,这都变成他们的古文,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还在那里摸索,不能够普遍流通。
古人的东西,我们现在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心不清净,这是障碍我们智慧;第二个是文字上的障碍。因为佛经最晚期翻译的都是南宋,距离我们现在也应该有七、八百年,所以用的文字是文言文。
所以今天你能够懂得文言文,你读《论语》就是跟孔老夫子交谈,你读《孟子》就是跟孟夫子见面,彼此能够沟通意见,而不至於发生误会,不至於发生错误。所以文言文是中国古圣先贤最伟大的发明,用这样的一个工具,这麽一个方法,把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才艺、前人累积的经验传给我们。
文言文,现在人一看到,这个好难!其实比学英语容易太多了,这是真话。难在什麽地方?难在你不肯学。
4.为什么要学习古文
我曾经也烦恼过,但是你想想看,古文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精华和结晶,它是我们文化构成的一部分,若抛弃了古文可以说中国就没有值得骄傲的文化了,就如俄罗斯人戒酒是一个道理^_^.还有就是我们的文化习惯为何与欧洲及美洲的不一样?那是因为古文及其他古代文化遗产的影响,你应该感到骄傲啊哈哈.古文也是一种文化素养,我们现代人学习他并不只是继承前人,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了优化你的知识结构,所谓工具书如其名字"工具"也,是辅助掌握古文的.如果有人说了个简单的典故你还要靠工具书来解决那就过分了呵呵,你说是吗?。
5.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楼主连设两问.一问为什么要学文言文.二问为什么不继承封建专制.
这其实是偷换概念.不知道楼主设此问本身是否带有感情倾向.
文言文的确是可学可不学.喜欢就多看.不喜欢就不看.
不过在校的学生要考试罢了.只要你要考试.那是非学不可.
出来社会了一年两年以后会发现.除了少数名句外.其他都忘光了..
什么培养语感.感受历史深厚的人文精神等等大半是屁话.
那是教育部的人意淫出来的功能.
况且即便感受了所谓的人文精神又有何益.?出来社会工作几年才发现.阿.~原来人文是这么个精神.
那是教育部的人意淫出来的功能.
况且也不知道学是要怎么学.现在的高中学文言文讲究直译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允许意译.
直译就是每个字都得翻译过来.
导致文言文简练的特点也丧失掉.
不过话说回来.文言文还是要求能基本看懂的.但直译绝对没有必要.中国古典书籍有部分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二十四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历史对把握形势分析问题很有帮助.以古为鉴.可知兴衰.即便出来工作也会发现这是真理.但很多古典书籍让别人翻译过来就带上别人的态度和观点烙印.那就有可能失真.
但楼主说为什么不继承封建专制那是偏颇了.历史是一个过程.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封建专制有其经济基础的.不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改变的.不是某个当政集团要求它倒退它就能倒退的.
即便当今当政集团说废除现代汉语改用文言文.那也是不可行的.就像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丧失了一部分很宝贵的文化.但该流传下来的还是会流传下来.
那继承封建专制从何说起.?它是无法实现的.
但我们从现代眼光看来.封建专制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至少在它上升时期是对发展有过促进作用的.只不过后期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被另外的思想文化代替而已.
所以说.学文言文是个人感情倾向.事关个人而已.况且至少也对个人无大害.而继承封建专制事关众人.而其中利害关系更是纠缠不清.况且客观实际也不允许.所以不被继承.也不允许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