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归纳(高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高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案: 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 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 通“班”;“斑”; 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 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损蜯蛤。 暴: “同曝” 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暴: 同“曝”; 晒。

动词。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 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 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 同“披”; 穿着。

动词 “闻妻 言,如被冰雪。”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

动词。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 通“僻”; 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 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 同“否”; 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否”; 不会。副词。

“王曰:‘不也’。”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 同“才”; 才能。

名词。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材: 同“才”; 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 通“才” 仅,只。副词。

“城中 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裁: 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 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 同“彩” 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 同“彩”; 颜色,彩色。

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 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 同“脏” 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 通“缠”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 同“抄”; 抄写。动词。

“适 中手自钞录。” 雠: 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 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 通“黜”; 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二、活用现象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以地事秦(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 5、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称名)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称名) 9、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形容词用作动词) 1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1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作动,照明)14、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用作动词) 1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16、负而前驱(名-状) 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用作名词) 18、后世之谬其传而不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名作动,说出,说明,识其本名) 1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名-状) 20、函梁君臣之首(名-动)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2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动,推究) 23、微风鼓浪(名词作动词,吹起)24、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动词使动用法,使…鸣) 25、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名词作动词,命名) 2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乘船) 2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名词作状语,目:亲眼;耳:亲耳) 28、大石侧立千尺(名-状) 29、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状)30、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名) ------------------------- 三、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 3、。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文言文,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职高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

2.高一课文文言文知识整理

这么多才给5分,抠! 看你可怜,把促织给你 通假字 (1)手裁举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5)虫跃去尺有咫 通“又” (6)翼日进宰 通“翌” 次于当天、当年 (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释 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 (5)儿涕而去 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 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 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11)仙及鸡犬 成仙 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薄产累尽 形作动, 赔尽近抚之 形作动,靠近 蟹白栗黄 形作名,白肉 黄粉 成述其异 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 动词作状语 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处 (3)填塞门户 充满 门口 (4)唇吻翕辟 嘴唇 (5)急逐趁之 追赶 (6)虫跃掷径出 跳跃 (7)不复聊赖 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 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 (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 谋求 一次多义 责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 (5)受扑责时 责罚 靡 (1)靡计不施 无,没有 (2)虫尽靡 败退 顾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 发 (1)窃发盆 打开 (2)探石发穴 掏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售 (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 买 岁 (1)岁征民间 每年 (2)成有子九岁 年龄 (3)不终岁 年 故 (1)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令 (1)令以责之里正 县令 (2)急解令休止 使,让 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上级 (2)上于盆而养之 放置 益 (1)死何裨益 好处 (2)成益愕 更加 掷 (1)帘内掷一纸出 抛,扔 (2)虫跃掷径出 腾跃 异 (1)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过 (1)裘马过世家 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 用过 强 (1)乃强起扶杖 勉强 (2)少年固强之 迫使 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 当中 然 (1)然睹促织 然而 (2)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一会儿 (4)斯须就毙 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饭的工夫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又试之鸡 多少给点分。

文言文,上册,高一,归纳

3.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驽马nú 锲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况: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 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归纳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