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夜郎国传说文言文(古夜郎国的介绍)

1.古夜郎国的介绍

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

古夜郎国的传说,夜郎国的传说,夜郎国的神秘传说

2.文言文:夜郎自大的课文全稿您能给我看就给谢谢司马迁的一段文字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大约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汉武帝时,唐蒙奉命于公元前135年出使南越国,了解到夜郎位于巴蜀通往南越的要道上,有便捷的水路可通抵南越的都邑,便向朝廷建议开发西南夷,依靠巴蜀的富裕、夜郎的水路和精兵,有效控制南越的分裂变乱。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夜郎地区设置郡县,将夜郎划入版图。公元前111年,夜郎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遣使入朝,汉王朝授予夜郎王金印。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江”,其西是滇国。??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在考古发掘未提供出可靠证据前,这样的争论必然还将继续下去。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 汉廷新上任的??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多次在诗作中提到过夜郎: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

(《流夜郎赠辛判官》)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所说夜郎,为唐玄宗天宝年时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

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 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

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

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 。

文言文,夜郎

3.夜郎古国到底在哪里

夜郎古国因“夜郎自大”这一成语而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无人不知。

公元前28-前25年,夜郎最后一个国王“兴”举兵与周边诸侯发生战争,汉朝官员仅派使者去劝说。但夜郎王兴并不买账,还杀了使者,于是汉朝发兵灭了夜郎。

夜郎古 国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它的鼎鼎大名,现在许多地方争着说自己是夜郎古国的旧地所 在,更使得这一问题迷雾重重。 首先是“贵州说”,认为夜郎国无可置疑的是现在贵州境内。

《后汉书》中记录了夜郎国的产生:“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月逐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 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古夜郎民族以竹为图腾,贵州多竹,今境内 的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奉竹为神灵的习俗,不少地方还建有“竹王 祠”。

贵州省会贵阳简称“筑”,也是“竹”演变而来。从考古发掘来看,贵州也有众 多证据。

新中国成立后,在贵州境内不断有夜郎国文物被发现,考古工作者9次在赫章 可乐发掘的200多座夜郎民族墓葬中的出土文物,足以支撑那里曾是古夜郎人居住中心区域之一的论断。 其次是“湖南说”,他们认为,史书中记载的夜郎文化均带有浓厚的楚文化气息,其国都应在楚地,并提出怀化西部属古夜郎发源地,而新晃县就是夜郎古国的核心区 域。

持“湖南说”的人认为,他们的观点并本否认夜郎国也包含有贵州的一部分地方,不过夜郎古国的核心和起源是在湖南湘西,那里现在的民风同样有夜郎古国的影子;还 有人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四川、在云南。 夜郎古国在哪里?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4.夜郎在古文里的含意

夜郎,又称作夜郎国,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位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乐遗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记》中记载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临牂牁江”,汉武帝时因意图攻打南越国,派唐蒙出使南越国,发现当地有蜀地生产的枸酱,得知是从夜郎来的,因此上书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见其首领夜郎侯多同,并厚赐其财物,约定要在当地设置郡县官吏并以其子为县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与汉朝距离远,就暂且先答应,但后屡次不服于汉,后因此有了“汉孰与我大”此一名言,成为“夜郎自大”一成语的典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汉朝灭亡南越国后,夜郎国才开始入朝,武帝封为夜郎王。《汉书》记载夜郎王兴在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时举兵反汉,汉朝派兵诛灭,夜郎国亡。改设郡县。直到宋朝还短暂的出现过夜郎县的称号。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5.跪求夜郎自大的文言文

原文: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

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现代文详解: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有抬起头来,望了望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有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

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这只能说明因为来往不方便,不知道其他的地区,所以滇王和夜郎王都以为自己的国家最大,却不知道汉朝有多么的辽广。 司马迁在这个故事里叙述了夜郎国和汉朝的一个外交事件,其实当时夜郎王和颠王都只是因为没有信息的朴素的发问。

就象一个农民,第一次进成里,然后问,城里粮食产量高还是我们乡下产量高啊?这样的问题虽然有点可笑,但更多是含有无知的成分。 后世“夜郎自大”之谓,主要还是真对因无知而妄下结论者的讽刺。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 造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夜郎,今贵州省赫章县。

6.谁知道夜郎古国

夜郎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这里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千百年前延续至今的“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构成了内涵丰富、扑朔迷离的夜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

《夜郎》王建峰绘

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柯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战。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国者究系何族,众说纷纭,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传世贵州古彝文经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来抚育”,“多同权威高,多同天宫主”,“祖宗变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记载;传说多同亦称金竹公,可见彝族视多同为祖先。又据,今在威宁县出土的汉代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四十多个,其中二十八个一般认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则汉代贵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并具较高文化,夜郎国或即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诸部落自战国时代以来便与秦、楚、南越诸地有贸易关系,至西汉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中原的钢铁制品、手工业品、生产工具与灌溉技术等都很快输入夜郎地区,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的很多汉墓中的遗存足资证明。但这些遗存同时证明一部分土著习俗文物也遗留了下来。 编辑本段夜郎自大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成语至迟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

古夜郎国传说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