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融验走文言文翻译(《折狱龟鉴》中的《苻融验走》的译文)
1.《折狱龟鉴》中的《苻融验走》的译文
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2.苻融验走的注释
1、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2、为:做,担任。
3、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4、于:在
5、姥:年长的妇人。
6、喝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7、逐:追逐
8、乃:于是,就。
9、既而:过了一会儿。
10、正色: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11、诬:冤枉。
12、孰:谁,哪一个。
13、走:跑。
14、故:所以。
15、易:容易
16、善:善于,擅长
向左转|向右转
3.苻融验走的并什么意思?
并:一起,一齐,平排着可二人并走==可以让他们二人一起跑==================苻融验走 正文:前秦苻融,为冀州牧。
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
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
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
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
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4.翻译句子《二人并走》: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辨之明矣
(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人,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辩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辨之明矣。
译文: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苻融(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把脸一板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原来是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凭着这样的分析判断,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
5.苻融断案译文
苻融验走
正文: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6.晋书 符融传 翻译
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 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 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7.翻译符融断案
符融断案这件事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符融在冀州做知府。
有一天晚上,一位富家老太太提了个包袱在路上行走。突然,从路边的小树林里窜出一条黑影,抢了老太太的包袱就跑。
老太太摔了一跤,一时爬不起来,就大喊救命。 正巧有个赶路的小伙子听到喊声,立即赶了过来,朝黑影跑的方向追去了。
不大一会儿,就把那个贼捉了回来。 谁知那贼竟反咬一口,诬赖赶路的小伙子是贼。
当时天色已黑,老太太也没看清他们的脸,其他的人就更难分辨了,于是,他们就一起来到了衙门。 符融问明情况,说:“叫他们赛跑,先跑出城门的就不是贼。”
一会儿,两人就跑了回来,符融认定后跑出城门的那个人是贼。没想到,那个人拒不认罪。
符融并不着急地说:“你们再当场比试一下武艺。”结果又是那个后跑出城门的人输了。
最后只好承认了自己是贼。众官员都问为何如此就能判断贼人。
请你解答一下吧。
8.晋书 符融传 翻译
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 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 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9.苻融断案解释
苻融验走 正文:前秦苻融,为冀州牧。
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
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
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
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