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方式写自己童去世(如何用文言文表达“死亡”?)
1.如何用文言文表达“死亡”?
用文言文表达“死亡”:(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一:形容人死的有价值的成语:
死得其所、死而后已、死而不朽、死重泰山、蹈节死义、生荣死哀、舍生忘死。
二:直面死亡的名言名句:
1、死亡使一个伟大的声音沉寂之后,他生前平淡无奇的话,都成了至理名言。——白朗宁
2、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曼利厄斯
3、怕死比死更可怕。——赛恩斯
4、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罗曼·罗兰
5、儒夫在他未死之前,已身历多次死的恐怖了。——凯撒
三、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四、宗教
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五、避讳及谦称
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1、? :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归天: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六、褒贬
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七、中性
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2.关于“童年的文言文?谁知关于童年的文言文啊,
楼上的自己写的文言文?余少习英文,八岁过剑桥一级,十岁过二级,十二岁便过三级。
小学时居班第一,成绩未尝低於九五。我帮你找了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3.求高手翻译啊..(文言文)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
这是了凡四训,我看过的。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因此,我的母亲叫我放弃求取功名的学业,去学习医学,学成后可以维持生活,还可以济世利人。母亲还说:“能学成一种技术,就能在社会上得到一定的地位。
这是你父亲生前很久就有的心愿啊! 后来有一天,我在慈云寺遇着一位老人,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 我恭敬地向他作礼。
他对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他,并问他姓什么,是哪里人。他回答我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
这数应该传授给你。“于是我引他回家,把这详情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你要好好招待他。 “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我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
这就激发了我读书的志愿。于是就和表兄沈称商量。
他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办私垫,我送你去寄学是很方便的。“这样,我就去私垫读书,拜郁为师。
孔先生给我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
孔先生再给我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 我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下来。
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最奇怪的是算我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
可是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补了贡生,是廪生已经出了缺,把米折为现金发了,所以廪米就停了。
我有些怀疑,认为这数不准了。后来不久,就被代行职权的杨公所驳斥,不准我补贡生,于是又食廪米了。
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场里的备卷,叹息着说:”这五篇论文就是五奏议啊!怎么可使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他就吩咐县官写申请的公文,批准补贡。 这时廪米又停发了。
我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啊! 我因此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妄想追求名利了。
出贡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并不看书,己巳年南归,进南京国子监(大学)。 在进校以前,我先去访问在栖霞山的云谷弹师,和他对坐三昼夜。
禅师问我:”凡夫所以不得成为圣人,只因为妄想缠绕,你坐了三天,不见你起了一个妄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也是没有用处的。“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是个凡夫哩。
“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人们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数所束缚。那里会没有数呢?但是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数的。
大善的人,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数也是拘他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不是凡夫吗?“我就问他:”那么,这个数能逃得了吗?他说:“诗书里所说的,这命是我们自己所造作的,福报也是我们自己求取得来的,确是很明显的教训。
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求功名的就得功名,求富贵的就是富贵,求男女就得男女。求长寿的就得长寿。
“要知道,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 我再问他:“孟子说过:求则得之。”
这是一切都可以由我求得的。 但我以为道德和仁义是可以努力去求取的,那功名富贵,怎么能够求得来呢? 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自己错解了。
你不知道,六祖说过:‘一切的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找它,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求不求在于自己,如果专诚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贵呢。
内外双得,那才算是有益的求,倘使不得认真地遵循正道去求,也就是说,不从心地上去求,不从积善去恶上去求,而徒然费尽精力向外追逐名利,那虽求之有道,不违犯法律道德,但所得的还是你业命中本来有的。若是由于不顾一切,过分贪求,不合道理的事去做了,那就把心里本有的德性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是徒劳无益的。
” 禅师又问:“孔公算你终身怎么样?”我照实告诉了他。他说“你自己考虑应该登科第吗?应该有儿于吗?”我考虑了很久,回答道:我想,我是都不应该得的。
因为科第中人大抵都是有福相的。我生来福薄,又不能积功累德以培植增福;而且不耐厌烦,不能容纳别人,有时还显出自己的才智以凌盖别人;率意行事,轻易发言。
像这样的作风都是薄福之相,怎么配得上得科第功名呢? “污秽的地土里,容易滋长生物;而清澈的泉水里,往往没有鱼类。”而我却是有好洁之癖的。
这是不应有子的第一点。和气能生长万物,可是我却很容易发怒。
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二点。 和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繁育的种因。
我又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能舍己以救人。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三点。
多言耗气,而我喜发议论,信口开河,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四点。喜欢喝酒,损伤精神,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五点。
通宵长坐,不知道保养元气,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六点。 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