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都记文言文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的考试题目)

1.送东阳马生序的考试题目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 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分) 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内容: 感情: 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四、(05安徽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五、(2007年内蒙古赤峰市 ) 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1),辄以水沃面(2);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昏怠:昏沉困倦。

2、辄:就。沃:浇。

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2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录毕,走送之( )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3、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24、翻译句子(6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 六、(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

观月记文言文阅读答案,象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偶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2.求初二古文阅读理解题目,要附答案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宣都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