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天官书原本文言文pdf(求《史记》《天官书》的全文翻译)
1.求《史记》《天官书》的全文翻译
中宫的天极星,其中一颗最明亮的,是天神太一的常位;旁边的三颗小星象征三公,有人说是象征太一神的诸子之属。天极星的后面是形如钩状的勾星四颗,其中最后一颗大星是正妃,其余三颗是后宫的侧妃嫔媵之类。环绕一周有十二颗匡扶守卫中宫天神的星,属于文、武诸藩臣。以上都称为紫宫。
紫宫靠前的部分,对着斗口有三颗星,呈椭形,尖在北端,星光暗淡,若隐若现,名为阴德,或者称为天一。紫宫左方三星名为天枪,右方五星名为天棓,后面六星横跨天汉到达营室,称为阁道。
北斗星有七颗,《尚书》所说的“旋、玑、玉衡以齐七政”中的“七政”,就是指这七颗星。北斗的斗杓与东宫七宿中的角宿相连,斗衡与南斗宿殷殷相对,斗魁枕于西方七宿中的参宿头顶。黄昏时以斗杓所指方位建明四时月份;斗杓,主华县西南方向的祸福吉凶。夜半时以斗衡所指方位建明四时月份;斗衡,主黄河、济水之间的中原地区的祸福吉凶。黎明时以斗魁所指方位建明四时月份;斗魁,主海、岱东北方向的祸福吉凶。北斗是天帝的车子,在天球中央运行,而主宰、钳制四方。分别阴阳,建明四时,平均五行,移易节度,确定十二辰纪的位置,全都依靠北斗。
在斗魁之上有六颗星,形状如筐,名为文昌宫:六颗星的名称一是上将,二是次将,三为贵相,四为司命,五是司中,六是司禄。在斗魁四颗星中间,有星名贵人之牢。魁下有六颗星,每二颗相邻成对,共三对,称为三能(tái,台)。三能星颜色明暗相同,象征君臣和合;不同,表示君臣乖戾。北斗旁的辅星明而近,则辅佐的大臣受信任而且权重;离北斗远而小,则不受信任,权轻而弱。
2.天官
一七政、五纬: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
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
《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 “水昏而正栽”。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二、二十八宿、四象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用它们来做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古人选取黄道赤道附近的十十八星宿作为坐标。下面先介绍一下黄道、赤道。
黄道是古人假想的太阳周年运行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国境线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文而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心,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
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大阳周年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赤道不是指地球的赤道,而是指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得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亢音kang4, 氐音di1,箕音ji1,昴音mao3,觜音zi1,参shen1,轸zhen3)。
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称为四象。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动物。
古人以二十八宿来观测日月和五个行星的运行。了解了这一点,古书上的一些内容就不难懂了。
《尚书》“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附于毕宿(离通丽,附着的意思);《论衡》“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位于心宿;《诗经》“太白食昴”指金星遮蔽了昴宿。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
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另外,古人还按上述二十八宿为主体,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28个不等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28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了。三、三垣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所谓三垣。
既然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人在黄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它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
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四、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次。每次中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
由于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止界限不能宿与宿之间的界限一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列表如下:十二次 二十八宿 1.星纪 斗牛女 2.玄枵 女虚危 3.诹訾 危室壁奎 4.降娄 奎娄胃 5.大梁 胃昴毕 6.实沈 毕觜参井 7.鹑首 井鬼柳 8.鹑火 柳星张 9.鹑尾 张翼轸 10.寿星 轸角亢氐 11.大火 氐房心尾 12.析木 尾箕斗。
3.天官书在星象学上有怎样的地位
《史记•天官书》是司马迁在其历史巨著《史记》中专门撰写的一个独立的篇章。
在这一章中,司马迁记录了从战国到西汉初年的星象学资料。由于年代久远,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星象学知识大多已经失传,多亏了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的记录,我们才能知道汉之前的星象学知识。
难能可贵的是,《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了甘德《天文星占》和石申《天文》内容的梗概,对我们了解这两本书的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史记•天官书》开创了史书中将天文、历法、星象专章撰述的先例。
之后的史书继承了这一传统,这对保存天文、历法、星象学说和实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