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王冕传文言文翻译(王冕传的翻译)
1.王冕传的翻译
白话释义:王冕,诸暨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打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读书像这样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面对好像什么也没见到,一点也不怕。会稽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区奉养。
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
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
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 ”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
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
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种豆三亩,一倍的粟。
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像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
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
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明·宋濂《王冕传》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冕屡应进士举,不中。
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 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 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 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
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 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
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的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王冕为元末的画家兼诗人,著有《竹斋集》。
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篇文章即记载了他的生平。
他出身农家,经过自己的苦。
2.王冕传文言文及解释
作品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1),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2),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3),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4),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5)。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6),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7)。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8),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9),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
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10),冕倚楼长嘨,使者闻之惭。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
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北游燕都(11),馆秘书卿泰不花家(12)。泰不花荐以馆职(13),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14),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15),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
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
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
芋一区,薤、韭各百本(16)。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
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
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17)。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18),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19),读者毛发为耸。
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20)。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21)。
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22),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23),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24):予受学城南时,见孟寀言越有狂生,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25),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26),哗笑溢市中。
予甚疑其人,访识者问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马不覂驾(27),不足以见其奇才,冕亦类是夫![1] 作品注释 (1)诸暨:今浙江诸暨市。
(2)陇:同“垄“,田垄。(3)蹊:踩踏。
(4)策:书册。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5)恬:安然。(6)安阳韩性:字明善,绍兴(今属浙江)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
元代学者。曾被举为教官,不赴。
卒后谥庄节先生。著有《礼记说》等书。
(7)越城:指今绍兴市。(8)李孝光:字季和,浙江乐清人。
至正年间(1341—1370)任秘书监著作郎。府史:府衙小吏。
(9)案:指文书档案。(10)武:半步叫武。
(11)燕都:即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12)泰不华:字兼善,世居白野山。
1341年(至正元年)为绍兴路总管。召入史馆,参与编修辽、宋、金三朝史书,书成以后,授秘书卿。
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方国珍起兵,被杀。
秘书卿为秘书监长官。(13)馆职:这里指在史馆供职。
(14)南辕:车辕向南,即南归。(15)武林:杭州的别称。
滦阳:今河北迁安西北。(16)薤(xiè):百合科植物,鳞茎可作蔬菜。
(17)伊、吕:伊尹、吕尚。伊尹为商汤贤相;吕尚,扶助武王来殷建立周朝。
(18)操觚:执简,这里谓拿起纸来。觚。
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19)鹏骞海怒:喻极有气势。
鹏骞,大鹏高飞。(20)杨补之:指宋代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善画梅。
(21)缯(zēng):丝织物。(22)汝颍兵起:指元末红巾军起义。
(23)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
(24)史官:作者自谓。(25)簁(shī):筛。
(26)袂(mèi):衣袖。轩翥(zhù):飞举的样子。
(27)覂(fěng)驾:翻覆车驾。犹言不受驾驭。
[1] 作品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
3.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 爱问
【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A【小题4】(1)①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
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3分) ②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4分)【小题5】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D解释错误,原句“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所在上句“谢不与见,吏请不已。
君斥曰:”大意是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所以,与:参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C项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所以,选C。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是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所以选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且、遂志、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题干中这句根据句意就可以断开,可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中,找出有对称关系的动词“着”“被”“履”“击”“行”作为断句的判断之一,然后找出文言虚词作为判断断句的另一个依据,如“或”。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王冕,字元章,是绍兴诸暨县人。
他的父亲致力于农事。王冕是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学习,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伟,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晓《春秋》的各种传著,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了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阅读古代的兵法,具有管理国家的远大谋略。
他戴着高檐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
王止善后来做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见他,衣衫破烂,鞋子也不完好,连脚趾都踩在地上。 王止善深深地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接受官吏的禄位。
王冕笑了笑不说话,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刚担任绍兴理官,经过杭州时,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
王止善说:“越地有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但我都没有机缘结交。 我有一个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
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就派下属通报自己的姓名求见。
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问的是别的王先生吧。”推辞不跟申屠駉见面,那个下属不停地请求。
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不要搅扰你家老爷办公务吧。 ”王冕又擅长画梅花竹石,士大夫都争相跑到他的住处,带来的细绢像山一样堆积。
王冕拿起笔立即挥动,千万朵花一会儿就画好了。每次画完后,就自己在上面题诗一首,都是借助图画表达自己的内心。
王冕创作诗歌,风格雄浑,跌宕起伏,他长时间把自己看作古代英雄豪杰一样的人物。 后来又到南京一带游历,众御史虽然新登高位,都很尊敬地对待他。
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蓟州一带,饱览了居庸关、古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经过吴中时,对我说:“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
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于是他选择会稽山一个叫九里的地方购买了一顷左右的小山,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读书。
他穿戴着古时候的衣服帽子,有时候乘坐着一只名叫“浮萍轩”的小船,在鉴湖弯曲的水滨自我放逸,喜欢多事的人大多用船装着酒跟随着他。己亥年的一个白天,王冕正在睡觉,恰好外来的敌寇进到他屋中,王冕大声喊道:“我是王元章。”
敌寇大吃一惊,敬重他的名气,于是和王冕一道来到天章寺,敌寇的大帅让王冕坐到上座,连拜两拜向他请教军事。 王冕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如果你能够做符合道义的事,谁敢不归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义的事,那么谁。
4.王冕传的全部翻译和译文
王冕传 作者:宋濂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007-06-06 14:08:00 【收藏该文章】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 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
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楼长?V,使者闻之惭。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 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
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
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
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
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
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
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
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予受学城南时,见孟?u言越有狂生,当天大雪,赤足上潜岳峰,四顾大呼曰:“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便欲仙去。”及入城,戴大帽如簁,穿曳地袍,翩翩行,两袂轩翥,哗笑溢市中。
予甚疑其人,访识者问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马不?驾,不足以见其奇才,冕亦类是夫! 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的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投诉说踩了他的田, 他老爸怒了,狠狠地揍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娘说:“他这么执著,你何不由着他呢?”王冕因此离开家,到了寺庙旁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却完全不怕。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很惊讶,便把他收作弟子,学儒学。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其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想念母亲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古时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
使者离开不到五十步,他倚楼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
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
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 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 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
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种豆三亩,一倍的粟。
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
5.王冕传的全文翻译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面对好像什么也没见到,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6.文言文<<王冕痴读>><<;王冕痴读>>;的
王冕,字元章,浙江诸暨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先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据《明史》记载,王冕年幼的时候,家里很贫穷,父亲让他去放牛,王冕偷偷溜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到了傍晚回去的时候,发现牛不见了,王冕遭到了父亲的殴打。
王冕的母亲说:「既然儿子如此酷爱读书,为何不让他去念书呢?」王冕因此到寺庙去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后来会稽的韩性听说了他的故事,就收王冕为弟子,后来王冕成为一代通儒。
韩性死后,韩性的门人以对待韩性一样对待王冕。 王冕曾经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便放弃了。
王冕北游燕都,秘书卿泰不花想推荐他入馆供职,王冕坚决不从。王冕回来后,声称天下将乱,便带领妻子进入九里山隐居,种植了上千棵梅树以及一些桃树和杏树,并自称梅花屋主。
后来明太祖攻下婺州,找到王冕,安置在幕府,任命他为谘议参军,后来王冕突然病死。 王冕擅长丹青,尤其擅长画梅,朱彝尊《王冕传》说他「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他所画的梅树,枝叶密繁,苍劲有力,在王冕隐居九里山时,因其善画梅,所以向他求画的人很多,王冕便以他画作为来交换粮米。
王冕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惊叹。这幅墨梅的枝干错落有致,枝头的梅花或是含苞欲放的花苞,或是绽放的花瓣,尽显梅花的丰韵傲骨,整幅梅花是枝叶繁茂,千花万蕊,但却繁而不乱,实是难得。
王冕的传世作品还有《南枝春早图》、《三君子图》等。 王冕在诗歌上造诣同样很深,他的诗大多收录在《竹斋集》中,刘伯温在「竹斋集原序」中曾有这样的评语:「予在杭时,闻会稽王元章善为诗,士大夫之工诗者多称道之,恨不能识也。
至正甲午,盗起瓯括间,予避地至会稽,始得尽观元章所为诗。盖直而不绞,质而不俚,豪而不诞,奇而不怪,博而不滥,有忠君爱民之情、去恶拔邪之志,恳恳悃悃见于词意之表,非徒作也。
因大敬焉。」王冕时常以梅花自比,也时常以梅花为诗,如《草堂》一诗中赞叹梅花「梅花清苦良自守,不逐寻常好花柳。
」这可能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7.王冕传的全文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8.王冕传 翻译
作品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
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
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 ”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
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
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种豆三亩,一倍的粟。
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
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
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笔者说:我在城南求学时,孟寀说越城有个狂人,下大雪时,赤脚上潜岳峰,四顾高呼:“天地间都是白玉合成,使人心宁清澈,好象马上就成仙一样。”进到城里,戴顶筛子那么大的帽,穿拖地的长袍,翩翩而行,两袖飞舞,满街都是哄笑声。
我很怀疑是否有这个人,找到了一个认识他的人问,原来就是王冕! 他真是怪人啊!马不受驾驭,才体现它的奇才,王冕也是这样啊![2]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二十七。王冕为元末的画家兼诗人,著有《竹斋集》。
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篇文章即记载了他的生平。
他出身农家,经过自己的苦学,终成通儒。他有傲岸的个性,不肯屈身为“备奴使”的小吏,他具有预见性,看到元末天下将大乱,不肯出仕,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宋濂笔下的王冕,写得鲜明生动,个性突出,为后来《明史》所本。[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
元末即有文名,被朱元璋征为顾问。明朝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
朱元璋即位后,逐步杀戮功臣,宋濂及早告老还乡。为了不使朱元璋产生猜忌,宋濂每年都要到京进见,表示忠心。
但终于被贬谪而死。[3]。
9.求《王冕传》译文.
【译文】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痴迷这样,你为什么不放任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似的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
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
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
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 ”遂放弃了。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
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
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种豆三亩,一倍的粟。
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
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
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
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
笔者说:我在城南求学时,孟寀说越城有个狂人,下大雪时,赤脚上潜岳峰,四顾高呼:“天地间都是白玉合成,使人心宁清澈,好象马上就成仙一样。”进到城里,戴顶筛子那么大的帽,穿拖地的长袍,翩翩而行,两袖飞舞,满街都是哄笑声。
我很怀疑是否有这个人,找到了一个认识他的人问,原来就是王冕! 他真是怪人啊!马不受驾驭,才体现它的奇才,王冕也是这样啊。
10.王冕传的注释译文
(1)诸暨:今浙江诸暨市。
(2)陇:通“垄”田垄。(3)蹊:踩踏。
(4)策:通“册”书册。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5)恬:安然。(6)安阳韩性:字明善,绍兴(今属浙江)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
元代学者。曾被举为教官,不赴。
卒后谥庄节先生。著有《礼记说》等书。
(7)越城:指今绍兴市。(8)李孝光:字季和,浙江乐清人。
至正年间(1341—1370)任秘书监著作郎。府史:府衙小吏。
(9)案:指文书档案。(10)武:半步叫武。
(11)燕都:即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12)泰不华:字兼善,世居白野山。
1341年(至正元年)为绍兴路总管。召入史馆,参与编修辽、宋、金三朝史书,书成以后,授秘书卿。
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方国珍起兵,被杀。
秘书卿为秘书监长官。(13)馆职:这里指在史馆供职。
(14)南辕:车辕向南,即南归。(15)武林:杭州的别称。
滦阳:今河北迁安西北。(16)薤(xiè):百合科植物,鳞茎可作蔬菜。
(17)伊、吕:伊尹、吕尚。伊尹为商汤贤相;吕尚,扶助武王来殷建立周朝。
(18)操觚:执简,这里谓拿起纸来。觚。
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19)鹏骞海怒:喻极有气势。
鹏骞,大鹏高飞。(20)杨补之:指宋代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善画梅。
(21)缯(zēng):丝织物。(22)汝颍兵起:指元末红巾军起义。
(23)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
(24)史官:作者自谓。(25)簁(shī):筛。
(26)袂(mèi):衣袖。轩翥(zhù):飞举的样子。
(27)覂(fěng)驾:翻覆车驾。犹言不受驾驭。
(28)旦:天亮(29)暮:晚上(30)曷:何,怎么。(31)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王冕,诸暨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打完了还是不改。
他母亲说:“儿子读书像这样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面对好像什么也没见到,一点也不怕。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奇异,便把他收作弟子,学习儒学,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
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他常住在小楼上,有客人来了,门童来报,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
有使者经过越城,在马上要求见他,他拒绝了。使者离开不到几百步,他倚在楼上长啸,令使者很惭愧。
王冕多次考进士,但都落第了。他叹道:“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其中呢? ”遂放弃了。
他雇了艘船下东吴,过大江,进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
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王冕回到越城后,宣称天下即将大乱。
当时国内无事,有人骂他狂妄。他说:“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于是带妻儿隐居在九里山。
种豆三亩,一倍的粟。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
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 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
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像伊尹,吕尚那样的事业就可以达成了。”当风和日丽时,他就拿着纸写诗,写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气势的,让读的人无不激动得毛发耸立。
客人来了也不需要宾主之礼,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来就吃,不用推迟。
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 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朱元璋夺取了婺州后,即将进攻越城,物色到了王冕,请他为幕僚,任命为咨议参军,谁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
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还没有实践就死了,令人惋惜。笔者说:我在城南求学时,孟寀说越城有个狂人,下大雪时,赤脚上潜岳峰,四顾高呼:“天地间都是白玉合成,使人心宁清澈,好象马上就成仙一样。”
进到城里,戴顶筛子那么大的帽,穿拖地的长袍,翩翩而行,两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