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之中山文言文翻译(《白圭之中山》文言文译文是什么?)

1.《白圭之中山》文言文译文是什么?

晋国的太史屠黍看到晋国动乱,晋公骄纵又无德无义,带着他掌管的法令图籍逃到周国。周威公接见了他并问他说:“天下的国家那个先灭亡?”屠黍回答说:“晋国先灭亡。”周威公问什么原因,屠黍回答说:“我从前在晋国,不敢直言,只是暗示晋公天气反常,日月星辰的运行不符合规律。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他现在的人都不义,百姓都有怨言。他说:‘什么原因?’我又暗示邻国不臣服我们,贤良的人不愿出来做官,他说:‘什么原因?’因此,他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亡国了。所以我说晋国先灭亡。”过了三年,晋过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第二个灭亡?”屠黍回答说:“中山国第二个灭亡。”周威公问为什么,屠黍回答说:“上天造出万民并让他们有阶层上区别,有区别,这是人的根本,这是和禽兽麋鹿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君臣、上下之所以有分别的原因。中山国的风气,把白天当作夜晚,把夜晚当作白天,男女亲昵,没有休息,纵欲享乐,歌谣里常有悲声,他们的国君却不知道,这是亡国的征兆。所以我说中山过第二个灭亡。”过了二年,中山国果然灭亡了。周威公又接见屠黍并问他说:“谁下一个灭亡?”屠黍没有回答。周威公一再询问,他回答说:“你是下一个。”周威公害怕了,寻求国内德行高的贤人,找到了义莳、田邑并礼带他们,得到了史驎、赵骈并任命为谏臣,付出苛政三十九条,又告诉屠黍。屠黍回答说:“难道这样就能保全您了吗!”又说:“我听说,国家兴盛,上天会降下贤人和直言不讳的人;国家灭亡,上天会降下乱人和善于奉承的人。”周威公死后,尸体放了九个月都没有安葬,周国于是分成了两部分。所以有道之人的话,不能不重视。周鼎上刻着饕餮这种猛兽,只有头没有身子,吃人的时候还没咽下,就反而害了自身,用来警戒世人。做坏事也是这样。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君想要挽留他,白圭坚持要离开,乘着车走了。又到了齐国,齐王要挽留他,请他做官,他又告辞而去。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去的这两个国家都要灭亡了。我的所学有五尽。什么叫做五尽?它们是:不要到爱说“一定”的国家去,那里诚信丧尽了;不要到追求名誉的国家去,那里名誉丧尽了;不要到标榜关爱的国家去,那里亲情丧尽了;行走的人没有粮食、居住的人没有饭吃,财物丧尽了;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才用丧尽了。一个国家有了这“五尽”,一定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是这样。”如果让中山王和齐王听到这“五尽”并加以改正,就一定不会灭亡了。并不担心他们听不到,就算听到了他们也不信。作为国君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听取意见而已。多次割地给赵国,发动全部兵力在济河上抵抗敌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是他们自己放弃了生存,造成了灭亡。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黄老道家名著,是秦道家的代表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白圭之中山文言文注释,中山窃糟文言文翻译,中山猫文言文翻译

2.白圭之中山文言文译文

原文:

四曰: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以行其忿。老弱冻馁,夭瘠壮狡,汔尽穷屈,加以虏。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周书》曰:“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 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於义,不於爱。爱利之为道大矣。夫流於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於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恶能听言?不知情,恶能当言?其与人谷言也,其有辩乎,其无辩乎?造父始习於大豆,蜂门始习於甘蝇,御大豆,射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也。不徙之,所以致远追急也,所以除害禁暴也。凡人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於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兵及应空洛之遇也,孔穿之议公孙龙,翟翦之难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

译文:

听到话不可不考察,不考察,那么好和不好就不能分辨。好和不好不能分辨,祸乱没有比达更大的了。夏、商、周三代能分辨好和不好,所以能称王天下。如今世道更加衰微,圣王之道披废弃灭绝。当世的君主尽情寻欢作乐,把钟鼓等乐器造得很大,把台榭园林修得很豪华,因而耗费了人民的钱财,随随便便让人民去送命,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年老体弱的人受冻挨饿,强壮有力的人被弄得夭折瘦弱,几乎都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又把亡和被俘的命运加在他们身上。攻打没有罪的国家以便掠取土地,杀没有罪的人民以便夺取利益。这样做却想让宗庙平安,让国家不危险,不是很难吗

假如有人说:“某某人有很多财物,他家房屋的后墙很潮湿,看家的狗了,这是可以挖墙洞的好机会。”那么一定要责备这个人。如果说:“某某国遇到荒年,它的城墙低矮,它的防守器具很少,可以偷袭并且夺取它。”对这样的人却不责备。这就是不知道类比了。

《周书》中说:“逝去的不可追回,未来的不可等待,能使世道贤明的,就叫做天子。”所以在今天的社会上,有能分辨好和不好的,他称王天下是不难的。好和不好的关键在于爱,在千利,爱和利作为原则来说是太大了。在海上漂泊的人,漂行一个月,看到象人的东西就很高兴。等到漂行一年,看到曾在中原之国看到过的东西就很高兴丁。这就是离开人越久,想念人就越厉害吧!混乱社会的人民,他们离开圣王也已经很久了,他们希望见到圣王的心情,白天黑夜都不间断。所以那些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不可不在这方面努力啊。

功绩先于名声,事情先于功绩,言论先于事情。不了解事情的实质,怎么能听信言论不了解内情,怎么能使言论与事实相符如果不能这样,那么人言与鸟音,是有区别呢,还是没有区别呢

造父最初向大豆学习的时候,蜂门最初向甘蝇学习的时候,向大豆学习驭术,向甘蝇学习射术,专心不渝,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质。专心不渝,这是他们所以能学到致远追急的驭术。除暴禁害的射术的原因。大凡人也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心性,然后才能正确听取别人的议论。不修养自己的心性,也要研习学问。不学习而能正确昕取意见的,从古到令都没有。这道理体现在白圭非难惠子、公孙龙以消除战争劝说燕昭王以及应付秦赵的空洛盟约,孔穿非议公孙龙、翟翦责难惠子制订的法令等方面。这四个人的议论,都包含着充足的理由,对比是不可不认真辫察清楚的。

文言文,中山,翻译

3.古文翻译

【译文】六种隐微的情况:一种是权势转借到下级,二是利益不同而下级借助外国势力,三是下级伪托相似类似的事情进行欺骗,四是上下存在利害关系而且极端相反,五是参差不齐互相怀疑且在内部相争,六是敌对国家参与本国官员的废置。

这六种情况,是君主应该明察的。【说明】六微,就是六种隐微。

这六种隐微的情况在任何一个集体中都存在,因此要求领导人、当权者都要善于觉察出这些隐微之情。只有清楚地掌握了内部情况,才能真正地做到对外。

如果连自己的内部情况都是稀里糊涂的,那么得到的外部情况肯定也不是正确的。

4.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135——145,如果有翻译更好

135、白圭经商有道 【原文】 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悝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

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译文】 白圭是西周人。

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

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

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

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136、避风行船 【原文】 江湖间唯畏大风。

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曰:“生平有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译文】 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只是夏天,一转眼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

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现象,在午后发生。

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137、裴旻射虎 【原文】 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

裴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既而于山下四顾自若。

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

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

自此惭惧,不复射虎。【译文】 北平那地方老虎很多。

裴旻善射,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然后他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

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

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裴旻催马向北而往,来到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

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站在那里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点儿被虎吞食。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138、李泰伯指瑕 【原文】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39、王安石改诗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祗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

5.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126

126.杜太后遗嘱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

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

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

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

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127.商鞅事魏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公孙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128.宁国主张伐陈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129.伊犁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以长绠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也。130.华佗治病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131.曹绍夔捉“鬼” 洛阳有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云,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挫磬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132.客有过主人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133.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34.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短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短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35.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

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安身。

白圭之中山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