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迅速壮大的古诗句(团队凝聚力的句子经典诗句)

1.团队凝聚力的句子经典诗句

1、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先秦:佚名《秦风·无衣》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2、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明代:李东阳《睢阳叹》

译文:两个人心齐力量大,连金属都可以可以截断。我与你在城里为国而战。

3、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佚名《古今贤文》

译文:人齐心协力,连泰山也能移动;一只脚走不成路,一个手掌拍不响。比喻做事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靠大家的力量。

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秦国:吕不韦的门客《吕氏春秋》

译文:众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射不中的。

5、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西汉刘基《郁离子-省敌》

译文:一万个人团结在一起,使出一个力量,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2.与“队伍”有关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1、《八阵碛》

宋: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2、《偈颂十二首》

宋:释安永

经年不跨云门路,逐浪随波恁麽去。

而今老大复痴憨,归来且作村庵主。

跨瞎驴,挝毒鼓,

百战场中偃文武。从教临济拨动烟尘,

沩仰互为队伍,列伍位枪旗,

布三玄戈弩。不消咳嗽一声,

直下一时败露。

3、《嘲中条》

宋:文同

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嘴尾不相殊,前后翻海波。

既至拥而蹲,仰首争列罗。

太华势愈尊,引手欲下摩。

中条从北来,亦愿依巍峨。

岂知队伍弱,只类马与驘。

奔腾气力尽,群伏饮大河。

饮已只南望,岌然将奈何。

4、《诗将》

宋:杨公远

草木森罗归队伍,溪山辽绕作城池。

过筹决胜应无敌,郊岛从旁作鼓旗。

5、《战昱岭关》

元:吴讷

鼓角声雄队伍齐,扬兵晓战昱关西。

黄金匣动双龙出,赤羽旗开万马嘶。

露布不烦诸将草,诗篇还效古人题。

沙溪春酒甜如蜜,醉卧花阴听鸟啼。

诗句,壮大,队伍

3.形容回归团队的古诗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唐代:权德舆

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何朝逢暑雨,几夜泊鱼烟。馀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唐代:鲍溶

君逐元侯静虏归,虎旗龙节驻春晖。欲求岱岳燔柴礼, 已锡鲁人缝掖衣。长剑一时天外倚,五云多绕日边飞。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闰月七日织女》

唐代:王湾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点绛唇》

宋代:吕胜己

一叶扁舟,浮家来向江边住。这回归去。作个渔樵侣。 不挂征帆,也莫摇双橹。天涯路。云山烟渚。总是留人处。

《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

唐代:白居易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哭张融》

唐代:耿湋

早岁能文客,中年与世违。有家孀妇少,无子吊人稀。 繐帐尘空暗,铭旌雨不飞。依然旧乡路,寂寞几回归。

4.杜甫的八阵图的诗及其诗意 迅速迅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5.形容"队伍雄壮,气势大"的成语有哪些

阵马风樯、横扫千军、浩浩荡荡、气吞山河、所向披靡

1. 阵马风樯

【拼音】: zhèn mǎ fēng qiáng

【解释】: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出处】: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2. 横扫千军

【拼音】: héng sǎo qiān jūn

【解释】: 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出处】: 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3. 浩浩荡荡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释】: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4. 气吞山河

【拼音】: qì tūn shān hé

【解释】: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5. 所向披靡

【拼音】: suǒ xiàng pī mǐ

【解释】: 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队伍迅速壮大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