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锄禾的诗句

1.古诗《锄禾》全诗是什么?

作者:唐代诗人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话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扩展资料:

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2.古诗《锄禾》全诗

悯农二首李绅 〔唐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犹:仍然。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3.《悯农》古诗

李绅《悯农》一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李绅《悯农》二

春 种 一 粒 粟 ,

秋 收 万 颗 子 。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4.锄禾诗句

悯 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5.诗词《锄禾》的全首诗是什么

1、全诗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简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6.锄禾的古诗和诗意

悯 农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见《悯农》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7.锄禾的古诗是什么

是全解释吗? 锄禾 用锄头铲除禾苗旁的杂草,是农民劳作的一个场景 锄禾日当午, 两种理解,1锄禾从早晨开始一直到正午太阳当头:2正当午农民还在锄 禾。

汗滴禾下土。 汗水都没有时间擦一下(或者说来不及擦)就滴入田地,禾下土是说禾 苗下的土,就是田地。

前两句都是表现农民耕作劳动的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盘中的食物,一粒一粒都来自艰辛的劳动呢? 全诗由诗人展现的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开始,劝告世人,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因为他们都是农民辛勤劳作得来的。

古诗锄禾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