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谷子日古诗句(正月初八为:八谷)
1.正月初八为:八谷
正月初八谷日谷日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称为“谷日”,这个节日习俗不多,主要有占谷和顺星: 占谷:民间认为,这一天天气好,则这一年稻谷丰收,不好则年歉。 顺星: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谷日节在当今时代还有意义吗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①观谷 谷日节当日,全家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一起亲近农业,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远足活动。 ②食谷 返家后,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通过这种方式,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 ③养谷 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建议谷日节,全家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这种“作物”。 正月初八的顺星日,祭祀自己本命年的星主,谓之“祭星“。顺星: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之日,人们于此日祭星,谓之“顺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四十九盏,或用一百O八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农历正月初八日,称为谷神节。谷神节,中国民间还习惯祭祀五谷神,或是到后土庙祭祖拜神。是日太阳出山时,取五谷杂粮各一份,在田间地头,迎日扬洒,意喻五谷丰收。
中国道教发展后,受“岁星纪年”的影响,认为每年有一个值岁的神灵,职权很大,称为太岁。以十二地支为序,每十二年循环一次。扩散到中国民间,由“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演变成了土地的主人,当然也就是农业丰欠的主宰了。所以每逢谷日,民俗要进行祭星活动。
晋北地区的祭星活动,讲究在天地神位前面,燃灯七盏,烧香、焚表。
晋东南地区的祭星活动,一般是在院内向北设案,上置米面做的饼灯九盏,另置茶水九杯,进行祭奠。
也有的地方,习惯全村会祭。集体筹集祭品、天香、焰纸,在公共场所设灯祭奠,祈求岁星,保护农业丰收。
由岁星保护农业丰收,引申为保护众人安福。旧俗,和尚、道士要为附近民家赠送祥疏。民家则在初八日,到寺观上布施。僧道再回以果饼。至今,五台山仍有一些信佛教者,在初八日上布施,祈求保护。
中国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八仙即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2.谁有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或诗句
谚语 传说 气象物候 早晨浮去走, 晌午晒死狗。
东虹日头西虹雨。 先下牛毛没大雨, 后下牛毛不晴天。
缺穿山戴帽, 蚂蚁搬家蛇过道, 大雨不久便来到。 春刮南风海底干, 秋刮南风地不干。
云接日,不隔宿。 六月东风不下雨, 六月北风当时雨。
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大旱不过五月二十六。 太阳倒落, 雨在明日。
有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茹茹繁, 勺子笊篱不停闲; 马茹繁,受艰难。
早看东南, 晚看西北。 单耳风,双耳雨。
星星眨眼雨快到。 月亮发毛, 大雨滔滔。
日出胭脂红, 非雨即是风。 海线不过三。
一日东风三日雨; 东南风,雨祖宗。 旱刮东风无雨, 涝刮西风不晴。
银河发白天将雨。 云交云,雨淋淋。
夜晴没好天, 有雨在当晚。 久雨见星星, 明朝雨更猛。
一滴一个泡, 还有连雨到。 雷轰天顶, 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天雷一声,雨即停。 天上勾勾云, 地下雨淋淋。
日出红黑云有雨, 黄红云有风。 云走东,刮股风; 云走西,下到黑; 云走北,长流水; 云走南,晒破砖。
初雪早,雨水多; 初雪迟,雨水少。 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
下冬湿年 (一冬干旱,年头有雨), 收成好。 八月初一下, 来年挂犁耙。
正月初一下雪, 当年收成不好。 八月初一下一阵, 旱到来年五月尽。
旱死加楼、团柏河, 收了西河、白家河。 小雪雪满天, 来年是旱年, 立春无雨春夏旱。
三九四九冰消开, 来年必有旱灾来。 重阳不下看十三, 十三不下一冬千。
三九少东风, 伏中无大雨。 久涝必有久旱。
夏甲子下雨,主夏旱。 春甲子刮,夏甲子旱, 秋甲子连阴,冬甲子冻。
未到惊蛰先动雷, 四十八天云不升。 惊蛰刮风百天风。
惊蛰刮风, 四十八天无云。 百日大风化为雨。
初一下初二下, 沥沥拉拉初七八。 正月二十不见星, 沥沥拉拉下半月。
清明刮了坟头土, 沥沥拉拉四十五。 淋破坟头, 十八天不放牛。
今日热得很, 明日下得稳。 前半月看初一, 后半月看十五。
六月立秋下霜早。 热生风,冷生雨。
立冬有风, 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春天一场风, 秋天一场雨; 不刮春风,难得秋雨。
惊蛰以后有大风, 百日以内有猛雨。 九里有风, 伏里有雨; 九九有雪, 伏伏有雨。
前半年风多, 后半年雨多。 大雪年年有, 不在三九在四九。
立春晴一天, 雨多不用犁耕田。 冬至一天天气好, 今冬明春雨水好。
枣收来年夏(次年麦好), 杏收当年秋。 春雾风,夏雾热, 秋雾雨,冬雾雪。
过了惊蛰无硬地。 头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冻死狗, 五九六九沿河水流, 七九八九开门大走,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蛐鳝着地爬,下雨勿用话。 鸡鸭勿上舍,明朝呒晴天。
蚂蚁移窝,天井成河。 蛇拦道,雨来到。
鸡早舍,天将变。(阴雨转晴) 猪叼草,雪花飘。
猫(吃水)晴狗(吃水)落。 泥鳅跳,风雨到。
蛙声急,风雨息。 蜘蛛收网,雨水必降。
燕子低飞,大雨可期。 燕子低飞蛇行道,一场大雨将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缸脚潮,下雨兆。
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雨将淋。 蜻蜓成群飞,天要下阵雨。
蜻蜓高,谷子焦;蜒蜻底,一把泥。 雨中知了叫,晴天马上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放晴。 鸡上棚,雨乒乓。
燕子来,好种田;嘎鹅来,好过年。 猪颠风,狗颠雨。
灶灰湿成块,定有大雨来。 烟勿出洞连日雨。
桕子叶里笑,明年白米呒人要。 布谷叫,清明到。
鸦风鹊雨。 咕鸭鸟,夏前叫,勤俭反给懒惰笑。
物候谚语 蚂蚁推门,有雨来临。 蚂蚁搬家蛇过道,蚯蚓出洞家雀闹(主雨)。
蜘蛛张网丝,明日好天气。 蜘蛛收网主阴雨。
水缸穿裙山戴帽;大雨不久就来到。 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久见。
烟囱不冒烟,必定雨连连。 屋里烟不出,下雨不能住。
闷热疮疤痒,三天之内下一场。 腰痛腿发酸,将有下雨天。
猫洗脸,狗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 狗吐舌头鸡张嘴,乌云遮天要下雨。
燕子钻天蛇过道,不过三天雨就到。 蚂蚁寻,蛤蟆叫,大雨必定到。
蚯蚓路面跑,大雨就要到。 鸡不宿要下雨,鸡早回笼,明天必定晴。
鸡鸭上窝早,明日天气好。 鸡在高处鸣,天气一定晴。
青蛙叫得欢,必有大雨天。 今晚蚊子恶,明天雨要落。
当晚蠓虫多,明天有雨落。
3.元日 古诗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
赏析
政治家王安石通过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革新政治、推行新法、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充满欢快乐观、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借景喻理、借景抒怀,阐发了深刻的哲理。新生事物像“春风送暖”,生机盎然,必然会取代旧事物,“总把新桃换旧符”,革除旧弊、破旧立新、一定会迎来“千门万户曈曈日”的光明晴朗和万象更新,传达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朴素哲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元日
4.古诗元日,哪两句诗寓意万象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5.元日节的古诗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6.元日(古诗诗句)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译文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色,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
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
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
(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
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
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意思就是靠民众的支持和大臣们的帮助才能治理好国家)。
注释
恭己:语出《论语》,恭谨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词句。
垂衣:语出《易·系辞》,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尧舜无为而治。
穆:壮美。
康:康盛。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原文: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成彦雄
原文: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神耀破氛昏,新阳入晏温。绪风调玉吹,端日应铜浑。
威凤跄瑶簴,升龙护璧门。雨旸春令煦,裘冕晬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