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关于梦的诗句(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有句话很容易有多种想像的是哪一)

1.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有句话很容易有多种想像的是哪一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而这一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晏几道的临江仙诗句,晏几道著名诗句,晏几道描写春天的诗句

2.晏几道在词中常提到“梦”

晏几道梦词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他是在主动地创造着自己的梦境。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他分明是自己就想做梦的。 他通过创造梦境来建立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情感世界。

因为现实中佳人不再、好景难长,所以只能寄情于梦境。他留恋过去的美好,于是在梦中追忆 元祐元年(1086),五十岁的晏几道心灰意冷地回到京师,全力整理他的《小山集》。

此时他创作了许多感怀往日恋情之作,抒发他浮生如梦的感受。而《小山词》,正如其序言所说,即在“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下面这首《鹧鸪天》就是写梦的名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历来词人多写离别之苦,哀怨凄切;此词写重逢之喜,却倍感凄婉。

往日同这位歌妓一见钟情,相互爱慕,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在酒宴上偶然相逢,这位女子就对词人另眼相待,“殷勤”劝酒。

词人也不惜一切地狂饮。一则殷勤,一则狂饮,表明两人深知欢会之时转瞬即逝,再会之日遥遥无期,所以才不顾一切抓住这片刻的欢愉。

分别后,两人无数次在梦中相会,醒来都成空,以为再无相见之时,谁知这重逢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两个人都以为又进入了梦境。 不过,词人所期待的相逢,大多半确实还只能在梦中实现,如《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人与歌都如此“妖娆”,词人不禁为她倾倒,回到家里,还感觉余音在耳旁萦绕。

倾心相属之状,不难想见。词人一见钟情,辗转难眠,漫漫长夜,孤寂难耐。

但两地暌隔,相见无因,于是只有托之梦寐,以求一晤。由此可想相见之意切,相思之情深。

相传宋代著名道学家程颐竟也非常欣赏结尾两句: 伊川闻诵晏叔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 连正襟危坐的道学家都为这首词所打动,认为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得出来,可见其感染力之强大。

在现实社会中,人总是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他们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渲泄。但人仍有不受约束的内在天地,那就是人的心灵,所以我们经常看见晏几道在梦中来超越现实与自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采桑子》)“别后除非,梦里时时见得伊。”(《采桑子》)“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少年游》)这样的梦,不能不令人陶醉。 然而,现实是如此残酷,阻力是如此强大,生活的阴影笼罩着他,也潜入了他的内心。

所以他的梦并非都是美丽的,他有不少伤心的梦,凄凉的梦。如《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江南水乡,烟雾迷离,词人魂牵神萦,不知不觉梦魂飘荡,远涉江南,千里寻人。但他踏遍水乡,行尽江南,却觅人不得,魂魄也劳瘁不堪,黯然神伤,满腹辛酸,无处可说。

梦醒时分,方悟梦中劳顿之苦与消魂之痛,全是虚妄。梦里自由飞奔,都无法与情人相会,现实拘禁甚严,就只有惆怅更深了。

他想把相思之苦倾诉于信中,但离人踪迹难觅,梦中都无法寻知,这信又能寄往何处?鱼雁传书,终是传说,难于凭据。词人无可奈何,唯有弹筝歌唱,以抒写离情别绪。

词人在梦中都无法与情人团圆,而有时甚至这种梦都无法寻觅了,“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浅醉闲眠,一枕江风梦不圆”(《采桑子》)。 弗洛伊德说过,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

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转。失去的已然失去,只有在梦中才能重新得到;破碎的已然破碎,只有在梦中才可能重新整合,只能在梦中才会超越时空,留住那在现实现界里如飞絮悠扬的情与爱。

让词人心痛的是人情浇薄,使他的梦都没有了。《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香是“旧香”,粉是“残粉”,陈迹依稀,而伊人杳然。

往事云散,词人却深情缱绻,更何况香、粉虽残,毕竟还是旧物,恍如“当初”。只是人情日益淡薄,变化有甚于物,一春之中,尚有书信数行,带有一线希望,几丝安慰;但入秋以来,连书信都已难见了。

唯有词人,痴情不改,日夜思念,望眼欲穿。现实中无法实现,就希望在酒后的梦中去相遇;虽明知梦为虚幻,但纵有一梦,也可以一解相思之苦,最恨的却是连这短暂虚无的梦都没有了。

诗句,几道

3.晏几道在词中常提到“梦”

晏几道梦词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他是在主动地创造着自己的梦境。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他分明是自己就想做梦的。 他通过创造梦境来建立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情感世界。

因为现实中佳人不再、好景难长,所以只能寄情于梦境。他留恋过去的美好,于是在梦中追忆元祐元年(1086),五十岁的晏几道心灰意冷地回到京师,全力整理他的《小山集》。

此时他创作了许多感怀往日恋情之作,抒发他浮生如梦的感受。而《小山词》,正如其序言所说,即在“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下面这首《鹧鸪天》就是写梦的名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历来词人多写离别之苦,哀怨凄切;此词写重逢之喜,却倍感凄婉。

往日同这位歌妓一见钟情,相互爱慕,曾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在酒宴上偶然相逢,这位女子就对词人另眼相待,“殷勤”劝酒。

词人也不惜一切地狂饮。一则殷勤,一则狂饮,表明两人深知欢会之时转瞬即逝,再会之日遥遥无期,所以才不顾一切抓住这片刻的欢愉。

分别后,两人无数次在梦中相会,醒来都成空,以为再无相见之时,谁知这重逢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两个人都以为又进入了梦境。 不过,词人所期待的相逢,大多半确实还只能在梦中实现,如《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人与歌都如此“妖娆”,词人不禁为她倾倒,回到家里,还感觉余音在耳旁萦绕。

倾心相属之状,不难想见。词人一见钟情,辗转难眠,漫漫长夜,孤寂难耐。

但两地暌隔,相见无因,于是只有托之梦寐,以求一晤。由此可想相见之意切,相思之情深。

相传宋代著名道学家程颐竟也非常欣赏结尾两句: 伊川闻诵晏叔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之(《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 连正襟危坐的道学家都为这首词所打动,认为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得出来,可见其感染力之强大。

在现实社会中,人总是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他们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渲泄。但人仍有不受约束的内在天地,那就是人的心灵,所以我们经常看见晏几道在梦中来超越现实与自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采桑子》)“别后除非,梦里时时见得伊。”(《采桑子》)“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少年游》)这样的梦,不能不令人陶醉。 然而,现实是如此残酷,阻力是如此强大,生活的阴影笼罩着他,也潜入了他的内心。

所以他的梦并非都是美丽的,他有不少伤心的梦,凄凉的梦。如《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江南水乡,烟雾迷离,词人魂牵神萦,不知不觉梦魂飘荡,远涉江南,千里寻人。但他踏遍水乡,行尽江南,却觅人不得,魂魄也劳瘁不堪,黯然神伤,满腹辛酸,无处可说。

梦醒时分,方悟梦中劳顿之苦与消魂之痛,全是虚妄。梦里自由飞奔,都无法与情人相会,现实拘禁甚严,就只有惆怅更深了。

他想把相思之苦倾诉于信中,但离人踪迹难觅,梦中都无法寻知,这信又能寄往何处?鱼雁传书,终是传说,难于凭据。词人无可奈何,唯有弹筝歌唱,以抒写离情别绪。

词人在梦中都无法与情人团圆,而有时甚至这种梦都无法寻觅了,“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浅醉闲眠,一枕江风梦不圆”(《采桑子》)。 弗洛伊德说过,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

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转。失去的已然失去,只有在梦中才能重新得到;破碎的已然破碎,只有在梦中才可能重新整合,只能在梦中才会超越时空,留住那在现实现界里如飞絮悠扬的情与爱。

让词人心痛的是人情浇薄,使他的梦都没有了。《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香是“旧香”,粉是“残粉”,陈迹依稀,而伊人杳然。

往事云散,词人却深情缱绻,更何况香、粉虽残,毕竟还是旧物,恍如“当初”。只是人情日益淡薄,变化有甚于物,一春之中,尚有书信数行,带有一线希望,几丝安慰;但入秋以来,连书信都已难见了。

唯有词人,痴情不改,日夜思念,望眼欲穿。现实中无法实现,就希望在酒后的梦中去相遇;虽明知梦为虚幻,但纵有一梦,也可以一解相思之苦,最恨的却是连这短暂虚无的梦都没有了。

4.求晏几道《鹧鸪天》(犹恐相逢是梦中)全词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附解析如下: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5.关于“梦”的诗句有哪些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李清照.《晓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子夜歌》)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白居易《梦微之》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李煜.《望江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白居易.《宫词》)。

6.犹恐相逢是梦中——是谁的诗

1. “犹恐相逢是梦中”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原文: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

(4)拼(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5)“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6)同:聚在一起。.

(7)剩把:剩:通“尽(jǐn)”,只管。把:持,握。

(8)银釭(gāng):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3.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晏几道关于梦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