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南山的诗句5字诗(镇江南山的古诗)
1.镇江南山的古诗
1、唐 李德裕《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2、清 郭野《试珍珠泉》: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3、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4、唐 李绅 《望鹤林寺》: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红照日高殷夺火, 紫凝霞曙莹销尘。
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
5、北宋 苏东坡《游鹤林寺》: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扩展资料 镇江南山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
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
南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
" 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南山风景区。
2.描写镇江南山的古诗词
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李德裕 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过招隐寺 李涉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试珍珠泉 郭野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游鹤林寺 苏轼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3.镇江南山的古诗
1、唐 李德裕《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2、清 郭野《试珍珠泉》: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3、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4、唐 李绅 《望鹤林寺》: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红照日高殷夺火, 紫凝霞曙莹销尘。
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
5、北宋 苏东坡《游鹤林寺》: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扩展资料
镇江南山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
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
南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
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镇江南山风景区
4.江南山水美如画的诗句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唐·皮日休《秋江晓》。万顷:喻阔大,一顷为一百亩。
一星:喻细小。这两句大意是:极目眺望,只见万顷碧波,水天一色,浩淼无际;碧空中有一只白鹭在远处飞翔,小得就像一颗星星。
这是诗人在一个晴朗的秋日早晨所见的景色,多美的色调,多美的景物,多美的意境!无怪乎诗人心旷神怡地说:“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的秋景。
晚唐文学家 皮日休 《秋江晓》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
旧难名:自古以来就难以述说其美。名:名状,形容。
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语言形容她的佳丽。首句用谢眺《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赞美江南景色,下句独出机杼,进一步言其秀美难以名状,将江南景色描写得更为动人。
这两句诗可用来赞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唐代诗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五。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渐江绍兴。
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镜湖。这两句大意是:镜湖的水像月光一样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一样洁白。
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先写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写越地女子之秀美,两相对照,相得益彰。可用来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白晳秀丽的外貌。
唐代诗人 李白 《越女词五首》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唐·陈陶《盈城赠别》。
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县以西,位于湓水流入长江处。这两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么宽阔,三峡暮云的颜色越来越深重。
这两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峡暮云兴起进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阔”、“深”二字是写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一颗“送别心”都随你远去。可化用以描写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诗人 陈陶 《盈城赠别》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藏。 关于江南的名言宋·萧彦毓《西湖杂咏》。
这两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庙分外寂静,柳下有一条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里。这两句写西潮春日幽静美丽的景色,水边静悄悄的寺院和柳荫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闲适的境界。
可用来描写江南水边幽静的春景,表现闲适的心情。宋代诗人 萧彦毓 《西湖杂咏》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齐·谢朓《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长江。
佳丽地:指土壤肥沃、景物美好。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
三国时东吴及南朝刘宋、萧齐均建都于此,相传此地有“帝王之气”。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土地肥沃、景物美好的地方,金陵是历代王朝建都的名城。
诗句盛赞江南景色的秀美佳丽、地灵人杰,歌颂金陵自古为都城之地,极言其物阜人和,一派升平的气象。原诗是作者为歌赞盛世而作。
可用来描写江南地富景丽、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荣富足、久负盛名,也可用来赞颂太平盛世。南朝齐诗人 谢朓 《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哗诗》。聊:姑且。
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没有什么可以表示我思念情意的东西,权且寄上一枝迎春的梅花,聊表我满腹的情怀吧。本诗原为一首朋友之间的赠答诗。
原诗是:“折梅逢驿使,寄与垄头人。~”(见《荆州记》)。
由于这种赠物表心的特殊传情方式含蓄而高雅,所以后来成为朋友或分居的夫妻之间经常运用的一种表达相思情意的手段。此诗折梅寄意,使花人格化,风格独具,别出心裁,以后便在民族文化中长期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这个典故知名度、使用率高,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屡屡被化用。南北朝诗人 陆凯 《赠范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乐府古辞《江南》。何:多么。
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
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乐府古辞》 《江南》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江南名言唐·王建《江南三白词》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青草湖边草色青青,飞猿岭上猿声萋萋。两句对仗工整,湖光、草色、岭树、猿声,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写出了江南特有的景物。
唐代诗人 王建 《江南三白词》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乃贤《春日怀江南》。
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梦境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着天色,水面犹如蓝天。诗句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由衷的赞叹和怀念。
可用于描写江南春景。元代回族诗人 乃贤 《春日怀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只合:只应,这里有必然的意思。
这两句大意是人人都说江南风光非常美.游人一到这里就必然流连忘返,直到终老在此。游子思归,是人之常情。
在这里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旺南风光如何佳丽,却从侧面着笔。以思归之常情被江南风光一扫而光,来突出江南之好。
这种侧笔描写的手。
5.有关镇江的诗词
游金山寺①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6.寻找15首左右关于镇江的古诗词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7.赞美“镇江”的诗句有哪些
1、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答诏问》南朝梁 陶弘景2、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南朝宋 清商曲辞3、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焦山望松寥山》唐 李白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6、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7、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金山寺》唐 窦庠8、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题金陵渡》唐 张祜9、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壁》唐 李涉10、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润州听暮角》唐 李涉11、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芦管玉箫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
——《金山》宋 沈括。
8.与镇江有关的古诗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扬州和镇江为长江阻隔的历史----------------------------------------<题金陵津渡> 张承吉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9.描写镇江,或者赞美镇江的诗句有哪些
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望鹤林寺李绅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夜归丁卯桥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船到瓜州后留下的诗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辛弃疾二次登上北固楼所著的辉煌词章)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再跋旧拓《瘗鹤铭》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 妙无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
永王东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
(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题润洲金山寺张承吉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
10.描写镇江山水的优美语句
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 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