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云诗句古诗(关于松树的诗句)

1.关于松树的诗句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 山 上 松 , 隆 冬 不 能 凋 。

愿 想 游 下 憩 , 瞻 彼 万 仞 条 。 腾 跃 未 能 升 , 顿 足 俟 王 乔 。

时 哉 不 我 与 , 大 运 所 飘 摇 。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飞盖穿行夹道松。长昼风雷惊虎豹,半空鳞甲舞蛟龙。

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欲籍丹青图直干,恨无韦偃得相从。

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

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

云的诗句古诗,关于赞美云的诗句古诗,关于云月的诗句古诗

2.关于云的诗句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贾岛 《寻隐者不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凉州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观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早发白帝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望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 《赠花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秋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李白 《把酒问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古诗,诗句,于松云

3.关于松的诗词

【欹松漪】 作者:顾况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唐诗看“松”

在我国?璐醋魇飞希?幸桓霾永没曰偷氖贝??蔷褪翘瞥?T谔剖?醋鞯墓?讨校?幸桓鲇篮悴凰サ奶獠模?蔷褪俏颐浅

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然而,松树并不总是幸运。白居易在《涧底松》中写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读了这首诗,谁能不为那些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寒俊”们叹惜呢?人才难知,更让人感到荐贤的可贵之处了。白居易另一首《赠卖松者》:“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其中寓意都表明,统治者弃而不用,是人才产生退隐心理的重要原因。

隐者情操与松的关联,更不胜枚举了。遍觅唐诗,贾岛《寻隐者不遇》、《寄山友长孙栖峤》,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李商隐《忆住一师》,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朱庆余《闲居即事》,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太上隐者《答人》……无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恬淡无忧的情趣和境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更是显得出奇的幽清明净。在这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甚者到了“无松不成诗”的地步。其实,隐者的行为,并不全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佳趣雅兴,也不全是“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孤寂寡淡。李白以《赠孟浩然》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而孟浩然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提到:“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是呵,谁真心情愿隐居山林,空对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艰难,不得已而为之。松风白云、高风亮节的背后,隐含着莫大的空虚和无奈。

人们喜爱松树,除了观松,自然还有种松,除了写松,还有画松。王维“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皇甫冉“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这是种松的。题画诗很多,有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杜甫的《戏为双松图歌》,朱湾的《题段上人院画古松》,李洞《观水墨障子》等。皎然在题画诗《观裴秀才松石障歌》说:“此中势与真松争”,“对之自有高世心”。专门描述画松的诗歌中,当以景云的《画松》最为有名:“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画中的松树,栩栩如生,依稀能辨。真松也罢,画松也罢,诗人们见松生情,对松咏怀,依然是兴致勃勃。

我爱我“松”,自是对松多了一份关注。但愿这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无愧于松的风格矣。

参考资料:.cn/gb/paper21/52/class002100001/hwz221605.htm

4.各位老兄!请问怎么写古诗中关于{松的精神或者是别的什么}的论文啊

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

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 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然而,松树并不总是幸运。 白居易在《涧底松》中写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读了这首诗,谁能不为那些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寒俊”们叹惜呢?人才难知,更让人感到荐贤的可贵之处了。 白居易另一首《赠卖松者》:“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

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其中寓意都表明,统治者弃而不用,是人才产生退隐心理的重要原因。

隐者情操与松的关联,更不胜枚举了。 遍觅唐诗,贾岛《寻隐者不遇》、《寄山友长孙栖峤》,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李商隐《忆住一师》,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朱庆余《闲居即事》,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太上隐者《答人》……无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恬淡无忧的情趣和境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更是显得出奇的幽清明净。在这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甚者到了“无松不成诗”的地步。

其实,隐者的行为,并不全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佳趣雅兴,也不全是“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孤寂寡淡。 李白以《赠孟浩然》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而孟浩然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提到:“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是呵,谁真心情愿隐居山林,空对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艰难,不得已而为之。松风白云、高风亮节的背后,隐含着莫大的空虚和无奈。

5.关于松的诗句

咏松 陈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无名鬼 【句】 芫花半落,松风晚清。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洲风起梦魂香。

陆龟蒙 【句】 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 陈蓬 【句】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题松山) 廖凝 【句】 落尽最高树,始知松柏青。(《落叶》)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檀栾竹影,飙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灵澈 【句】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

(《伤古墓》)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我朋在矣,彼陆之子。如松如杞,淑问不已。

韩愈 【条山苍(中条山在黄河之西)】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元淳 【句】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寄洛中姊妹》) 郑符 【闲中好】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

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 李世民 【咏小山】 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

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李隆基 【续薛令之题壁】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

苦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刘长卿 【听弹琴】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李白 【铜官山醉后绝句】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李白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韦应物 【寄璨师】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韦应物 【宿永阳寄璨律师】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韦应物 【雪行寄褒子】 淅沥覆寒骑,飘飖暗川容。

行子郡城晓,披云看杉松。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岑参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

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姚合 【秋中夜坐】 疏散永无事,不眠常夜分。

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裴夷直 【酬卢郎中游寺见招不遇】 偶出送山客,不知游梵宫。

秋光古松下,谁伴一仙翁。 裴夷直 【寓言】 秋树却逢暖,未凋能几时。

何须尚松桂,摇动暂青枝。 裴夷直 【令和州买松】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去绕潇湘。 喻凫 【赠空禅师】 虎见修行久,松知夏腊高。

寒堂坐风雨,瞑目尚波涛。 喻凫 【题禅院】 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

向此奚必孤,山僧尽相识。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云龙忽变化,但觉玉潭昏。 马戴 【赠道者】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往往龙潭上,焚香礼斗星。 于兴宗 【东阳涵碧亭(《金华志》:兴宗宝历初令东阳创此亭)】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

路剧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贾岛 【寻隐者。

6.谁能告诉我关于松树的诗句,谢谢了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的《青松》最熟不过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古诗对松树的描写。

松树植根于高山峻岭之中,时时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风吹雨打,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只要把根扎稳了,再大的风雪也不可怕。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 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松树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 类别:【】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秋宵辞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体裁:【乐府】 类别:【】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年代:【宋】 作者:【度正】 体裁:【】 类别:【】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殷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修竹操亦奇,谨毋遗修竹。

7."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句唐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出自: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翻译: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皓月当空,他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扩展资料: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孟浩然

关于松云诗句古诗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