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衣服的优美诗句(关于汉服的诗句)
1.关于汉服的诗句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2.谁有关于民族服装的作文急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 傣族男子服饰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傣族女子服饰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 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年轻女子服饰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女多戴胸罩),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 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
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 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编辑本段穿着风俗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
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
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
3.请给我中国自古以来几个较具朝代特点的民族服装.
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 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史。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 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
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要了解中国服饰那多样的款式、独特的风采、鲜明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首要的课题就应该浅知一点中华民族博大深邃的服饰文化发展轨迹,这样才能通过浏览,去着意开开掘中华服饰文化的底蕴。
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如战国人所撰?吕览?和? 世本 ?记述,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衣裳。”
这个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对照,应该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等,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
我国中原甘肃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绘,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殷商时期,社会生产力额定发展,在物质上又有许多物质文明的局措。
从甲骨文中可见的象形文字就有桑、茧、帛等字样,可证明农业在当时的发展。 又从出土的商代武器铜钺上存有雷纹的绢痕和丝织物残片等,可见那时的工艺水平的高超和精湛。
殷商甲骨文中,可见王、臣、牧、奴、夷及王令等,衣冠服饰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开始打上了时代烙印,成了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的生产关系,促使服饰也开始形成其固有的制度。
周代是中国冠服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这时候,有关服饰的文字记载十分多见。
青铜器铭文中,有关服饰的记载和“虎冕练里”(毛公鼎)、“女裘宝殿”(周、伯蔡文簋)等。随着等级制的产生,上下尊卑的区分,各种礼仪也应运而生。
反映在服饰上,有祭礼服、朝会服、从戎服、吊丧服、婚礼服。 这些服饰适应了天子与庶民,甚至被沿用于商周以来的二千年封建社会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制度。七国崛起,各自独立。
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与其它六国有差异外,其它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侈,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 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均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
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缛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汉初服饰,与民无禁。
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则为上衣下裙。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妇女的日常衣服仍以上身着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裙也可作为礼服之内的衬衣衫。
隋统一全国,重新厘定汉族的服饰制度,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南统一而带来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 只是到了唐代帝国的建立,才以其长时间的统治,加上其强盛的国力,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经道,同其社会一样,呈现出繁荣景象。
唐人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各民族同唐人杂居内地的也很多,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装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见到。 隋唐时妇女的日常服饰是衫、袄、裙,多见是上身着襦、袄、衫,而下身束裙子。
裙子以红色最流行,其次是紫、黄、绿色。唐代妇女的鞋子多将鞋头作凤形,尺码同男子相似。
宫人侍左右者均着红棉靴,歌舞者也都着靴。妇女的日常服饰名目繁多,有如袄、衫、袍、腰巾、抹胸、裙、裤、膝裤、袜、鞋靴等等。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可见南宋京都也尚北服。
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 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
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
4.有关衣服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7、荷叶杯 韦庄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8、丽人行之一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9、夜来乐 李贺 续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 10、横吹曲辞—长安道 韦应物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11、桃花冷落 明无名氏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12、妒花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13、感遇·之三十 陈子昂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
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
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14、渔家傲 晏殊 残红片片随波浪,琼脸丽人青步障。
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 15、绿头鸭 晁补之 绣屏深、丽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鵾弦。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宝钗摇动坠金钿。 未弹了、昭君遗怨,四坐已凄然。
16、三部乐 杨泽民 试寻双寄意,向丽人低说。 但将一枝,插著翠环丝发。
映秋波、艳云近睫。 17、春云怨 冯伟寿 盈盈笑靥宫黄额。
试红鸾小扇,丁香双结。 团凤眉心倩郎贴。
18、塞孤 柳永 相见了、执柔荑,幽会处、偎香雪。 19、白苎辞 李白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20、武陵春 史浩 四坐行盘堆白玉,纤手自和匀。
恰似蟾宫妙丽人,将月出浮云。 21、锁窗寒 程先 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沈香歇谁为主。
22、青玉案 赵彦端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曾记江边丽人句。
23、翠羽吟 蒋捷 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 绡袂微皱水溶溶。
仙茎清瀣,净洗斜红。 劝我浮香桂酒,环佩暗解,声飞芳霭中。
24、富贵曲 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25、九歌 少司命 屈原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26、酒泉子 韦庄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27、更漏子 温庭筠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28、夜飞鹊 吴文英 袜罗微步,流水青苹。
29、感遇 陈子昂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30、西宫秋怨 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1、感镜 白居易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32、杂兴三首 白居易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33、红线毯 白居易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34、其三 柳永 出屏帏。倚风情态,约素腰肢。
35、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36、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5.表达传统服装美丽的诗词有哪些
1、《陌上桑》[汉]佚名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2、《孔雀东南飞》[汉]佚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3、《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4、《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洛神赋》[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6、《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
6.描写服装的诗句
描写服装的诗句:
1.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两汉.佚名《燕赵多佳人》
译文: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2.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魏晋.曹植《美女篇》
译文: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3.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代.杜甫《丽人行之一》
译文: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4.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唐代.李白《白纻辞·吴刀剪彩缝舞衣》
译文: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丽的服装光彩胜过春天的阳光。
5.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唐代.陈子昂《感遇》
译文: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葳蕤的翠羽装饰在被子上,就增加了它的灿烂,使它看上去更好看了。
7.求古代的服饰描写和古代优美的诗句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