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东的古诗句(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举个例子: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爱)

1.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举个例子: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爱

游金山寺①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注释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

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

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 ”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

)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

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 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念 奴 娇叶梦得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1705·《宋词鉴赏大典》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鬓。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叶梦得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 。此词步苏轼名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原作之韵,在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多类似。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 云峰横起”,奇峰突起 ,气势不凡。

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 。 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

吴关,·1706·《宋词鉴赏大典》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 ”,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

尤物,原意指尤异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

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 》“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 一个“秋”字点出时令 。

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 ,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作者在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词的下片 ,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

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

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 ,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1707·《宋词鉴赏大典》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

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水调歌头多 景 楼陆 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2509·《宋词鉴赏大典》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陆游词作鉴赏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 ,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

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永 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含有东的古诗句,东字结尾的古诗句,东字开头的古诗句

2.苏轼在徐州有那些诗文

百步洪二首并叙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燕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马上走笔寄子由四首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镫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三)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四)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复。 青衫老从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徐州诗词 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二)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

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送郑户曹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水绕彭祖楼,山围戏马台。 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

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 白门下吕布,大星陨临准。

尚想刘德舆,置酒此徘徊。 尔来苦寂寞,废圃多苍苔 十月十五日观月 黄楼席上次韵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尘隅。

山上白去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永遇乐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凉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边璧。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象斜川游,作诗继彭泽。 桓魋墓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侧手区区岂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

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

徐州,诗句

3.赞美徐州的古诗

赞美徐州的古诗有:1、元代 萨都剌《彭城怀古》2、宋代 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3、宋代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4、作者不详的《情怀徐州古八景》5、宋代 吕定《戏马台》6、北宋 陈师道《登快哉亭》一、彭城怀古 元代 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 古老的徐州啊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 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

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

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上空留风流韵事的传说,早已人去楼空。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暂且开怀畅饮一饮千盅。

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作者元代著名蒙古诗人萨都剌,少年得志,趋达人生颠峰。

赴任江南路经徐州时,怀念先祖马上功业,感念项羽纵横九州,俯瞰古彭四野群山,吊古伤今、感慨人生,英雄豪迈、吟成绝唱。该词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手韩磊演唱,取名《一饮尽千钟》(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成为徐州城市推介歌曲。

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代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三、江城子.别徐州 宋代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译文 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四、情怀徐州古八景 作者不详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黄茅岗上金丝柳,红杏花开燕子楼;戏马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留;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

这首古诗作者不详,说的是徐州古时候叫彭城,从来就是个打仗的地方,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00多次。此诗说的是旧时徐州的八大景观:黄茅岗、燕子楼、戏马台、云龙山、九里山、白云洞、子房山、王陵母冢。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五、戏马台 宋代 吕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译文 横刀勒马指挥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往日在中原一带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英雄角逐亲手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最终还是悲歌"逝骓",感慨四面的楚歌之声。

英雄的往事像过眼的烟云,至今英雄又何在?戏马台前寂寞冷落只有青草丛生。回首云龙山郁郁葱葱高高矗立,黄河的流水悠悠,依然环绕这古老的彭城。

六、登快哉亭 北宋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译文 一条蜿蜒曲折的江水,绕着城墙缓缓地流淌;泉水穿过乱石,溅起阵阵水花,发出哗哗的声响。远处,西下的太阳刚刚隐入地平线,层层暮霭就遮住了重重山冈。

那空中的鸟儿急忙地飞翔,不知道它要飞向何方;天上飘浮流动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闲,和我的心情一样。我站在快哉亭。

4.赞美徐州的古诗

赞美徐州的古诗有: 1、元代 萨都剌《彭城怀古》 2、宋代 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3、宋代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4、作者不详的《情怀徐州古八景》 5、宋代 吕定《戏马台》 6、北宋 陈师道《登快哉亭》 一、彭城怀古 元代 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 古老的徐州啊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 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

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 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

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上空留风流韵事的传说,早已人去楼空。 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暂且开怀畅饮一饮千盅。

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 作者元代著名蒙古诗人萨都剌,少年得志,趋达人生颠峰。

赴任江南路经徐州时,怀念先祖马上功业,感念项羽纵横九州,俯瞰古彭四野群山,吊古伤今、感慨人生,英雄豪迈、吟成绝唱。 该词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手韩磊演唱,取名《一饮尽千钟》(木兰花慢•彭城怀古)成为徐州城市推介歌曲。

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代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三、江城子.别徐州 宋代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译文 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 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 四、情怀徐州古八景 作者不详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黄茅岗上金丝柳,红杏花开燕子楼; 戏马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 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 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留; 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

这首古诗作者不详,说的是徐州古时候叫彭城,从来就是个打仗的地方,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00多次。 此诗说的是旧时徐州的八大景观:黄茅岗、燕子楼、戏马台、云龙山、九里山、白云洞、子房山、王陵母冢。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五、戏马台 宋代 吕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译文 横刀勒马指挥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往日在中原一带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英雄角逐亲手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最终还是悲歌"逝骓",感慨四面的楚歌之声。

英雄的往事像过眼的烟云,至今英雄又何在?戏马台前寂寞冷落只有青草丛生。回首云龙山郁郁葱葱高高矗立,黄河的流水悠悠,依然环绕这古老的彭城。

六、登快哉亭 北宋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译文 一条蜿蜒曲折的江水,绕着城墙缓缓地流淌;泉水穿过乱石,溅起阵阵水花,发出哗哗的声响。远处,西下的太阳刚刚隐入地平线,层层暮霭就遮住了重重山冈。

那空中的鸟儿急忙地飞翔,不知道它要飞向何方;天上飘浮流动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闲,和我。

5.有关徐州的诗句

诗词以苏轼的居多 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啥的,你自己看吧

《放鹤亭记》

彭城驻辇廑河防,

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

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

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四句,

为民筹济为民伤。”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江城子·别徐州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永遇乐(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dǎn(音)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徐州东的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