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鼓灯的诗句(花鼓灯的风格特色)

1.花鼓灯的风格特色

花鼓灯的舞蹈是艺人们长期深入观察生活,运用比、兴的手法,充分表现自身思想感情的舞蹈语言。例如从鸟儿在枝头喃喃细语的形象中创作出的凤凰三点头,有感于春风杨柳而创作的凤摆柳等,都是从生活现象中提供升华成为优美的舞蹈动作。

演出特点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的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

歌唱部分统称灯歌,多在“大花场”、“小花场”中间由“鼓架子”和“腊花”对唱或独唱,可长可短,即兴性强。

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场面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而灯场锣鼓则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

“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人数一般为单数,有七人、九人、十一人等,第一人为“伞把子”,其余“鼓架子”、“腊花”各占一半。表演量,“武伞把子”舞罢,奔至上场门,高喝一声“唉”,引出群舞演员。“腊花”多人各自站在“鼓架子”肩上,手中翻动着扇花、手绢花,或做各种造型姿态,在狂欢般的锣鼓声中鱼贯而出。

演出中,“伞把子”一把岔伞指挥全局,“鼓架子”和“腊花”联接转换各种图形,表演热烈、奔放的集体舞蹈,并穿插各人擅长的身段和筋斗,扭、跳、翻、跌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演到激烈处,众“鼓架子”伴着锣鼓点节奏,常常吹起高亢悦耳的口哨。传统的“大花场”队形,先跳“走四门”,再跳其它图形,有“五朵梅”、“蛇脱壳”、“两堵墙”等20余种。“大花场”舞罢,全体演员在“伞把子”带下跳出场。

“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情节舞,这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小花场”也有文武之分,文场以唱为主,舞次之,武场以舞蹈、筋斗、技巧表演为主,唱次之。“小花场”的歌唱以“腊花”为主,“鼓架子”帮腔、陪衬,内容多是即兴编唱。演出中,一般是先舞一段,演员招手,煞住锣鼓,二人站在场中唱,结束后再起舞。在怀远县还流传一种双花场,为两个“腊花”和一个“鼓架子”的三人舞。其中,有“二女争夫”的情节,有戏剧矛盾,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盘鼓”是舞蹈结合杂技、武术等技巧表演。“地盘鼓”为地面上的双人技巧表演。“中盘鼓”,一种是“腊花”站在“鼓架子”腿上,做“射雁”、“斜塔”等各种造型姿态;另一种是双人配合的跟头技巧,如“过山”等。“上盘鼓”是“腊花”站在“鼓架子”肩上,做出各种造型姿态,如“坐肩”“鸭子凫水”等,还有三人以上的造型,如“老鹰叼小鸡”“双挎篮”等等。

花鼓灯歌唱部分统称灯歌,主要唱调有“慢超牛”、淮调、“卫调”等十余种。曲调抒情、缓慢,而舞蹈则节奏强烈、急速,因而歌的时候不舞,舞的时候不歌,灯歌唱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铺陈、对比、问答和重叠;灯歌曲调跳跃多,演出现四度、五度、六度或七度音程,并使用滑音进行修饰,灯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无论唱句、唱段多少,都在第三句的结尾由锣鼓敲出匡匡1令匡一令1匡01的过门,然后再接着唱。较流行的曲子有《伞把子调》《小鼓架子调》、孟姜女等。

花鼓灯锣鼓班子至少要有7人组成,使用的乐器以花鼓、大锣、大钹为主,配以小锣、小钹、脆锣。花鼓灯锣鼓音乐的节奏型式多变、欢快高亢、健美而有力度,演奏一气呵成。它的基本节奏型是四二拍,如:押条鼓2/4∣匡匡次次∣,长槌2/4∣匡令匡令∣,撞四2/4∣匡匡∣匡匡∣令匡一令∣匡O∣,以及“凤凰三点头”等等。鼓的演奏技巧变化丰富,跌宕起伏,忽而用重击、轻打,忽而用“压锤”“捣锤”,突然又打响鼓边,充分调动音响、音色效果,造成声音效果上的差别,有效地发挥锣鼓音乐表情性的特点。

后场小戏有《小圆房》、《小货郎》等。一般是两人或三人情节简单的生活小戏,有的是有情节的对唱,演完小戏,演出告结束。

2.花鼓灯艺术吗?你知道淮南人民群众的“欢乐颂”

1988年4月,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国际儿童艺术节上,凤台 花鼓灯作为中国民间舞的代表之一参加盛会,花鼓灯艺术被国 际舞蹈界人士称为“东方芭蕾”。

花鼓灯艺术是淮河两岸土生土长的一朵民间艺术花朵,它 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一套具有较为固定的表演方 法和技巧的歌舞艺术形式。 自明代起,淮河两岸的凤台、怀远 一带,民间就有比较原始的花鼓灯表演活动。

历经数百年的风 风雨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民间表演活动逐渐从田 间地头、河滩场院走进了正规舞台。 代代相传的花鼓灯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综合提炼,特别是 经过专业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提炼整理和形体动作的规 范化,音乐、歌唱曲谱固定化,使得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花 鼓灯艺术不仅具有诗歌的韵味,同时兼容了歌唱、舞蹈、杂技 为一体形成高难度的动作技巧,整个花鼓灯艺术升到了一个新 境界。

在剧目上,像表现农村青年男女恋情的《小花场》,表现 青春少女赏春的独舞《春恋》,表现农民喜庆棉花丰收的集体舞 《棉花新曲》、三人歌舞《拾棉花》,传统儿童喜剧《抢板凳》等几十个剧目享有很高的声誉。花鼓灯现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目录。

花鼓,诗句

3.《花鼓灯》歌词中反应了些什么?

清人柯煜《燕九竹枝词》中说:“小鼓花腔唱凤阳”,就是指的安徽《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与安徽《花鼓灯》都流行在淮河两岸,相传《花鼓灯》由明代“玩红灯”发展而来。据老艺人谈,清光绪年间,凤台、怀远等地《花鼓灯》非常盛行。

有两三个人表演的小场子,也有人数众多的大场子,舞蹈吸收武术动作,使舞蹈语汇更加粗犷、健美,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面貌。 《花鼓灯》中有不少歌颂劳动人民反抗精神和控诉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节目,据老艺人谈:《四老爷独坐杆轿》就是用大胆辛辣的笔调,讽刺嘲笑地主的。

它描写两个机智勇敢地抬轿农民,把那个百般挑剔的地主——四老爷,从半空中摔下来后,扬长而去的情节。还有倾诉封建买卖婚姻给妇女带来的深重苦痛的悲歌如:“他认不得我,我认不得他,也不问疤来不问麻,不问聋子共哑巴,他图人家财礼嘛,我的老妈,来把奴家杀,另外,还有歌唱劳动人民真挚的爱情,同时控诉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一手抓住哥哥的手,并非妹妹把你丢,只因租子交不出,妹到东家当丫头。

”《花鼓灯》歌词中,有许多是倾诉劳动人民心声的。

4.凤台花鼓灯的来历、形式、艺术特点

凤台花鼓灯流行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

凤台花鼓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及人文环境。凤台古称州来,又名下蔡,位于淮河中游,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凤台花鼓灯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萌芽到成熟阶段。 凤台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深受人民喜爱,成为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二是清末民初阶段。

花鼓灯在凤台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为解放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花鼓灯登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被誉为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阶段,花鼓灯艺术受到重视,重获新生。 凤台花鼓灯的产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

凤台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在花鼓灯中的充分体现。

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流域一些艺术品种的根脉。淮剧、淮北花鼓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都是由花鼓灯衍生而来的。

凤台花鼓灯影响和丰富了淮河以北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艺术。目前原生态的凤台花鼓灯已濒临消亡,急需有效保护和全力抢救。

5.关于霓虹灯的诗句

1、霓虹灯 作者:右手峥嵘 现代 喧杂的音乐在耳旁震天似的舞动 身影也发疯了倾斜成九十度的直角 我和朋友默默坐着 谁都没有说话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酒吧 来人很多 大家都坐着 在黑暗里 谁也看不清楚谁 前面的台子上 很多人在跳着舞 五光十色的光线 和变了味地酒 融在了一起 看着这情景 我不知自己怎么开始了沉思 习惯性地安静和平静 好像脱离了这里 耳旁听不到任何声音 眼睛也只是深邃地望着远方 霓虹灯,转着,像一个自成的圈 我们 就如时间这个赤道里的一粒沙 在空间的镜子碎片里飞散 可始终被生活的圆圈系住 原来,我们既不会得到,也没有失去 如果,人生是一场从原地再回到原地的旅行 那谁能告诉我,我是为了什么而旅行?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2、霓虹灯 作者/陈文举 现代 城市的夜空 霓虹灯 白天极为普通的玻璃灯管 靠自身的气体呈异彩纷呈 看上去奥妙无穷 入夜 月亮 爬上楼顶 城市 灯火阑珊 一派繁华昌盛 这个时候 夜景中 引人注目 让人眼花缭乱 就是各种色彩绚丽的霓虹灯 装扮 点亮了城市夜空 看着五颜六色的城市夜景 一切美好的向往放飞升空 白天 热闹的市井 成了一片云朵飘过 撩人夜色绽放着心情 灯火万家 彩灯映明 霓虹灯 在城市夜景中 越发显得地位不同 成了城市夜色中一道亮丽风景3、窗外的霓虹灯 作者:吴跃宏 现代 窗外的霓虹灯 橘黄色的 三五成群的结伴站立 这纠结于心的一幕是我透过窗户看到的。

我在干什么?拿起手机,看看几点 夜里11点20分 有困意――该是睡觉的时候了 但,手中的书、心想的事都在脑海中上下翻滚 坚持,再坚持…… 像窗外的霓虹灯,挑战极限 渺小的身影,有和太阳一般的功能 抹去夜色,使光明显于人前 美了自己,成就了他人4、霓虹灯 作者/张越琦 现代 夜幕下的城市在华丽地闪烁着 霓虹灯 使得满天耀眼的星辰黯然失色 形状各异,静默的 建筑物都在舞动起来 光怪陆离,像被妖魔化 熙来攘往的人群中 有红脸,白脸,黑脸 在不断地变脸 让你无法看清这些人的 真实表情 这究竟是 繁华还是浮躁 我不敢妄言 也没有辨识的慧眼 只留下许多无从回答的疑问 是什么 让心灵不能静美 如同城市的喧嚣 是什么 让欲望不能止步 如同离弦之箭 我们的这一生 总在渴望满足 可满足总满足不了这个满足 我想在夜空中寻觅答案 是一个黑色的沉默 窗外 时光正沉醉在灯红酒绿中 窗内 我能不为所动,静下心来 写诗 如同不食人间烟火 又谁能信5、有霓虹灯的夜 作者/杨召海 现代 整个白天都忙碌着 黑夜可以平复一切 这个城市在夜色里闪烁 霓虹灯用浓艳的色彩塑型 点点霓虹洒落在视线的前方 我在这个城市已经走了很多年 从低矮的土屋到高楼大厦 从一个个夜晚到一个个黎明 今夜我走失在夜色里 城市的点点灯火 安静明亮 这大地闪烁的星辰 它的颜色更绚烂 它的蓝,它的红,它夸张的表情 远比纷繁的夜空靓丽 我只想洒脱的走 思想里的事物都需要安静下来 在黑夜里我只想看远方 只想让思想明亮起来 其实现实很硬 我们被事物和无端的生活绑架着 忧愁和痛苦无处不在 属于我们的时间很少 这样的夜晚多么美好呀 我在这个城市 可以轻松的走在河边的彩灯里 五彩的灯光也装饰着我的形像 我在这样的夜晚 慢慢的走进多彩的夜色里 我看着霓虹灯闪烁 看着霓虹灯跳舞 看着这个城市开始思考 我的心中 一下涌现出了 无限的回忆。

6.有关灯的古诗

同张将蓟门观灯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年代:【唐】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咏灯

年代:【唐】 作者:【李昪】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

对残灯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灯影

年代:【唐】 作者:【元稹】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观灯

年代:【唐】 作者:【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

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咏灯

年代:【唐】 作者:【徐夤】

分影由来恨不同,绿窗孤馆两何穷。

荧煌短焰长疑暗,零落残花旋委空。

几处隔帘愁夜雨,谁家当户怯秋风。

莫言明灭无多事,曾比人生一世中。

杂咏 灯

年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发翠斜溪里。

蓄宝宕山峯。

抽茎类仙掌。

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

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

空照舞衣缝。

关于花鼓灯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