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表达的情感(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忧国忧民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而担忧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的感情包括:
(1)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写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建功报国的感情包括:
(1)保家卫圉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知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陆游的《书愤》;
(2)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愤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年华易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思念家乡、牵挂亲朋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羁旅的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需。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同塘”;
(2)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征夫的思乡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怨妇的怀人之情,如王昌龄的《闺怨》、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4 淡远高雅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摆脱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远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同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过故人庄》; (2)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时伤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沧桑,世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2)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儿女情长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闺怨挚爱、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儿女情长的感情包括:
(1)恋人的挚爱,如《诗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如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3)对负心者的不满,如《诗经·氓》;
(4)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如《孔雀东南飞》。
7.离愁别绪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的依依难舍及别后忧愁的思想感情。离愁别绪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陈述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诗句,写的是表达什么感情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与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
原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二句:就是楼主提问的那联,上面已经说了。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连起来,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另:人生二句 等闲二句 骊山二句 何如二句 分别是全诗的第一联 第二联 第三联 第四联。
3.诗句,写的是表达什么感情
取自于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诗句中含有几个词牌名: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4.抒发情感的诗句有什么
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江城子 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表达思想情感的古诗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三、检测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
6.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按次序: 1)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安”两句时,心为之触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2)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诗中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我们都能见到风的身影。第一二句,我们要注意解和能的妙处,诗人仿佛是风的老朋友说起了它的能耐。
多少悲秋与怀春的辞句都被这两句诗涵括了进去,人们读着读着不禁醒悟,这世上的悲伤与欢乐居然全与和风联系起来了。诗中的四组量词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都是句子里同样的位置,却不显得呆板。
三秋二月还算是实指,千尺万竿就带些夸张,把江面壮观的浪涛还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写活了。 3)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4)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5) 6)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