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字古诗句(带有"清白"两字的诗句)

1.带有"清白"两字的诗句

1、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咏石灰》 2、清白自可诒 明 冯梦祯 《五十篇》 3、至今清白声 明 郭本 《结屋》 4、岂无清白门 明 陆师道 《张烈妇》 5、儒术传家尚清白 明 蒲庵禅师 《送吴知府之官雷州》 6、为问轩中清白吏 明 张羽 《梅雪轩》 7、清白饬乃身 明 朱厚熜 《飨》 8、将清白兮遗谁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词》 9、世承清白遗 唐 韦应物 《送端东行》 10、胡家清白齐 唐 皇甫冉 《送李万州赴饶州觐省(得西字)》 11、江清白鸟斜 唐 顾况 《江上》 12、清白上天知 唐 王建 《送吴郎中赴忠州》 13、清白传素风 唐 权德舆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 14、素风清白至今贫 唐 刘禹锡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15、清白家传远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16、已回清白遗胡威 唐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17、清白定闻传 唐 李频 《送狄明府赴九江》 18、累登清白资 唐 皎然 《答裴济从事》 19、清白比来谁见赏 唐 皎然 《赠和评事判官》 20、吏愁清白甚 唐 齐己 《寄当阳张明府》。

5字经典古诗句,带走字的古诗句,含有月字的古诗句

2.有带囫字的诗句吗?帮我找一找

渔家傲 翠涛作煨榾柮诗索和以词代之六首 其五(明·王夫之) 残火星星容易灺。

鹿头虎爪相撑架。渐次【囫囵】低复亚。

难消夜。凭谁细数兴亡话。

正闰参差王与霸。妖狐也把骷髅挂。

肉馅馒头人瓮鲊。 都休也。

猎人不怕猩猩骂。枣园偶得(当代·熊东遨) 五言律诗 押齐韵自向园中扑,西邻失旧题。

因知冬枣梦,不在浣花溪。香聚心能品,珠摇眼欲迷。

【囫囵】吞亦得,归去语山妻。禅定指迷歌(宋·张伯端)。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诗句,谅字古

3.诗歌《谅》山鬼谣

辛弃疾:山鬼谣 《山鬼谣》 作者: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 取《离骚》《九歌》, 名曰“山鬼”, 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馀丈。 赏析: 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

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据题注,“雨岩有石,状怪甚”,词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将这首词的词牌名由《摸鱼儿》改为《山鬼谣》。

这首词写得诡异奇特,与石之“怪甚”十分相称。 上阕头二句“问何年,此山来此?”着一“来”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了。

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古代,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提问的对象,并不确指,又巧妙地以“西风落日无语”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够究洁。既渲染了冷峻阴森的气氛,又引起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悬想。

究诘既无所得,所以紧接着便以猜度之词说:“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

《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

《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易》“易有太极”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说这怪石早于伏羲,实际上便把近在眼前的怪石写得超越千古,无与伦比。

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的。“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则是从眼前的景物照应远古写的。

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一尘不染。人间虽然经历了沧桑,但这儿依然“红尘不到”,只此才与太古相似。

既突出了雨岩环境的无比幽静,又透露了词人对纷扰、龌龊现实的厌恶。词人独游雨岩的词作,大多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感慨。

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一杯谁举”,与之相对者唯有此一块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又被山鸟打翻了。

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心呢?还是有意呢?还或许是精灵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

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与之相对者唯有此一块巨石。

然而“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又被山鸟打翻了。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心呢?还是有意呢?还或许是精灵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

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

如果说上阕写极静的意境,那么下阕就写了极动的景象:龙潭风雨,足以惊人;长达三十馀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就更加骇人了。继之“四更山鬼吹灯啸”,能不“惊倒世间儿女”吗?如此层层渲染,步步推进,直到“山鬼”出场,真令人惊心动魄。

词人对于雨岩之夜的描绘如此笔酣墨饱,显然快意于这种景象的思想感情。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其势足以冲破如磐夜气,其力足以震撼浑浑噩噩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惊倒世间儿女”有什么不好!在这里,词人长期被压抑被钳制的心声,突然爆发出最激越的声响!可知以怪石为知已,不仅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而且更在于它惊世绝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动。词人与之相通者,大概就在这里吧!我以石为知已,石亦以我为知已,所以接着说“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神交心许。”这个“苦”字语意双关,既是说登山涉水之劳,也是说内心之苦,知已难得,人间难求,既“神交心许”,便深合默契,难分难解,所以最后说“待万里携君,鞭苔鸾凤,诵我《远游》赋”,从横的空间展示了广阔的天地。

韩愈《酬卢给事曲江荷花引见寄》诗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词人要携带“山鬼”,驾驭鸾凤,云游万里了。

《远游》是《楚辞》中的篇名。词人在这里说“诵我《远游》赋”,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内心的苦闷是与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辛词的用意亦在于此。

这首词把写景合咏物揉合在一起来抒情言态。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炽热,形象生动,渗透着对国家兴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读后感到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元人刘敏中曾写过一首《泌园春·号太初石为苍然》,显然摹仿本词。这说明《山鬼谣》一词,对后世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谅字古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