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的诗句和意思是什么(有关政治的诗句)
1.有关政治的诗句
领导力的关键标志是夸大自己的力量,政治的核心内容是遮掩自己的错误。
《纸牌屋》 Politics requires sacrifice. The sacrifice of others, of course. 政治需要牺牲。当然,是别人的牺牲。
《纸牌屋》 Finance is a gun. Politics is knowing when to pull the trigger. 金融是一把枪。政治是知道什么时候扣动扳机。
——马里奥·普佐《教父》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王充《论衡》 Political language…is designed to make lies sound truthful and murder respectable, and to give an appearance of solidity to pure wind. 政治语言的目的就是使谎言听起来像真理,谋杀听起来值得尊敬,同时给完全虚无飘渺之物以实实在在之感。
——乔治·奥威尔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
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龙应台《目送》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民族主义真是浪漫主义不经意塑造出来、最为极端的表现。
2.四书五经中关于治理国家的诗句有哪些?
1.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4.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首.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
2.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战国时期,纵横家流行,他们凭着口才和机智,朝秦暮楚,合纵连横,游说诸侯,取得高官厚禄。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孟子的回答很冷隽,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
3.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
4. 原文如下:“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恶念头,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现在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因此,淫心是一切恶行的开始。
3.急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说: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修远”并非一个词,不可一并而论。“修”及修为、学识的意思,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而“远”即表示达到这种修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热泪啊,哀叹人民的生活是这样的多灾多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今译】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于黑暗之中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4.表示道德的诗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
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
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
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
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
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
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
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
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
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
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
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
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
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