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米酒的诗句(米酒历史(详细))
1.米酒历史(详细)
1. 历史由来: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早在公元前 1500 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 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至迟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进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这是世界第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因此,可以讲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2. 古代酿法:千灯人喜欢在腊月里酿米酒,自酿自饮,享受农家田园之乐。唐代有“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诗句,可见当时农家已有自酿自饮和用米酒待客的风俗。酿米酒先要把糯米(五六十斤)浸上一天一夜,第二天捞起来淘尽,晾十多分钟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糯米饭倒入适中的缸里,加适量清水和药酒,然后用木棒搅匀。米缸四周用裹上一层厚稻草,上面铺上草连子,让米饭在里边发酵。这样经过7~10天后,掀开草连子,在米缸中再加一些清水(1斤米约加3斤水),再过四五天,糯米饭就酿成了米酒。这种自制米酒略有甜味,有营养,冬饮一杯能舒筋活血,祛寒提神。剩下的酒糟可做小菜,捞上一小碗,放些虾仁或咸菜,可制成可口的佳肴。在国外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 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约 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这有失败 的经验。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 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用水要尽量少。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不要性 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留下一点点酒曲。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泡糯米也是用它。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 实。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 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盖上盖子。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我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这是偷懒的法 子。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大约过三天就好了。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第三天就可以尝尝。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这时就可以 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 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 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在此前,欧洲人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古人居然能利用两 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 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 味主要来自醋酸。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
2.白露米酒在古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湖南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就有酿酒习俗。特别是白露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酿 酒。
这个时节酿出的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作“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 酒”,这是因为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
《水经注》中记载:“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 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九域志》中记 载:“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酒别。”
程乡就是 今天的三都、寥江一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之说。
3.与“酒和酒文化”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释义: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客中行》释义: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 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释义: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释义: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释义: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8: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请明日对酒》释义: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9。青梅煮酒斗时新。
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晏殊《诉衷情》释义: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10。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4.关于临潼清水醪糟有何有趣的故事记载?
清水醪糟也叫大竹醪糟。
陕西临潼的醪糟远近闻名,家家户户 均会酿制。相传早在唐代就已开始酿制。
传说当初唐明皇建造华清 宫,需要运送大批蓝田玉,为了保证蓝田玉能按时运到,唐明皇下令, 沿途百姓每户发放官米二斗,专给搬运民夫准备饭食。若有迟误,一 律砍头示众。
且说临潼城外有一户农家,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也 领到二斗官米,正准备次日做好米饭,等民夫到来时食用。
二老早早 准备好了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谁知运送蓝田玉的民夫迟迟不到,二 老心急如焚,天气如此之热,民夫如若还不到,米饭定要变馊,若是吃 了坏肚子,耽搁了押运,自己也就大难临头了。
正犯愁之际,门外走 来一个老叫花子向他二入讨饭。思量了许久,二老给老叫花子盛一 碗米饭。
那老叫花子吃罢发现二老满脸愁云,便问有何犯难之处,二 老便把原委说了一遍。老叫花子微微一笑道:“且别慌张,我有宝贝让你二入躲过此劫。”
老叫花子从怀里掏出几粒豆大的白色丸子交给二老,并让他们 将其投入饭锅中。 二老从老叫花子手中接过药丸,赶快放进锅里仔 细搅拌,忙活一阵后才发现老叫花子已去无踪迹。
谁知一连两曰过 去,那锅米饭不仅没馊,反倒散发出阵阵酒香。不久,民夫结队而来。
二老急忙用此物来招待他们。民夫们无不夸赞二老的饭好吃,又解 乏又解饥。
一位民夫问:“这吃食不同一般,不知是何物? ”老头儿正 琢磨不出,忽见民夫边说边用筷子在饭碗里捞剩下的米粒,远远看去 极像自己往日吃的豆腐糟,便脱口说来:“这好吃的东西,你叫它‘捞 糟’就是了。 ”民夫们离去后,老两口的“捞糟”美名也随之传开了。
陕西话中“捞糟”即读“醪糟”,后来有入劝二老做“醪糟”出售。 “醪糟”的招牌便在他家门口挂了出来,十分引入注目。
小小店铺 在两位老入的细心经营之下,“醪糟”生意十分红火。且二老心善, 自然免不了时常接济吃不上饭的穷困入家,美食美名更是越传越远 了。
这清水醪糟便是取山中竹内清水酿制而得名。也有传说称是 取自华清池的温水酿制而成。
因其香甜可口,酒香四溢深得大众 喜欢。
5.描写米酒的句子
米酒是以稻米为主要原料的酒,而以稻米为主要原料的酿造酒有时也称为黄酒。
米酒有时会被归入白酒。酒酿又名醪糟,古人叫“醴”。
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
米酒主要以发酵形式制作而成,制造简单,故而在亚洲各地亦有各种各样的制造方式及名称,但多数直呼“米酒”或“甜米酒”,其它因地域方言、制作方式的不同而使之味道酸甜比例不同而各有称呼。例如湖南地区多呼为“糊酒”(糊字前亦有加三点水“氵”)。
而湖北地区多称呼为“伏汁酒”,川贵黔又称呼为“醪糟”。米香型白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
是一种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蒸馏酒。米香型酒香气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
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这类酒的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东烧等小曲米酒。
米酒通常是用糯米酿制。传统上是先把糯米清洗,并浸泡约4-5小时,然后拿糯米蒸熟。
蒸熟后把糯米取出来,把之冷却。然后在糯米上撒上酒曲,边撒边拌匀,并把米稍为压平。
之后在糯米盖上布,放在保温地方,数天后即完成程序。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
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
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孔丛子》有言:“尧舜千钟。”
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曲蘖”,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
也可能同时使用。这样发霉的谷物就被称之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之为“蘖”。
人类用谷物为原料酿酒的第二类方法就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现代啤酒就是用此方法。醴酒——中国古代的啤酒 。
同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和古埃及人一样,中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这就是所谓的蘖法酿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醪醴”的记载。
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发展起来。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这种,根据古代的资料,中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用“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中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大概是因为“醴酒”过于清淡(现在看来古人用“蘖”来酿制的“醴”其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而“曲酒”过于浓厚的缘故吧(古人用“曲”酿制的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15-20度之间)。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酒”和“醴”也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
因此我们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酿造方式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
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元稹《祭淮渎文》:“维 元和 九年岁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谨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祷于 淮渎长源公之灵。” 《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晋文公闻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诛,乃命驾亲至 王城 ,朝见 襄王 奏捷。
襄王 设醴酒以飨之”。 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
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
这可能就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最基本的原因。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酒”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
《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叫“醴”的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酒”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中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
6.关于老酒的诗句有哪些
诗句如下:
1、谁知止酒停云老(宋·辛弃疾·《鹧鸪天》)
2、且倾寿酒歌难老(宋·无名氏·《鹧鸪天》)
3、老没太官糕酒分(宋·刘克庄·《贺新郎》)
4、老来怯酒(宋·沈瀛·《减字木兰花》)
5、自恨老来憎酒(宋·黄庭坚·《好事近》)
6、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宋·晏殊·《采桑子》)
7、老去可怜杯酒减(宋·吴潜·《满江红》)
8、难老一杯春酒美(宋·韩淲·《临江仙》)
9、酒狂宁限老(宋·陆游·《夜坐》)
10、老饕嗜酒若鸱夷(宋·李纲·《江城子》)
11、老去不禁卮酒(宋·张纲·《好事近》)
12、生平老耽酒(唐·杜甫·《述怀》)
13、但有老盆倾浊酒(宋·陆游·《春雨》)
14、绿酒盈樽足忘老(宋·陆游·《春雨》)
15、有酒可尽醉;老夫老更穷(宋·陆游·《东斋杂书》)
老酒基本信息:
老酒即存放时间较长的酒的统称,泛指所有经过陈年的佳酿,包括白酒、红酒、黄酒、葡萄酒、甜酒、威士忌、白兰地、琴酒、伏特加等,由于啤酒保质期过短而通常老酒的概念是5年以上属于最佳饮用期,所以啤酒一般没有老酒的概念。
宋代赵蕃的《怀远父斯远成父》中"老酒"就是陈年的酒,老酒这种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文名称:老酒
外文名称:Old wine
特点:性热。味甘、苦。香气非凡
功效: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散湿气
别称:糊涂酒
白酒
白酒又名烧酒,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的白酒以其丰富多彩的香型风格闻名于世,而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在世界酿造业中更独树一帜。
白酒(Chinese spirits)的标准定义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优质白酒必须有适当的贮存期。白酒的贮存期,泸型酒至少贮存3~6个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贮存期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贮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国各地区均有生产,以四川、贵州、江苏、陕西、安徽、山西等地产品最为著名。不同地区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独特风格。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蒸馏酒,据考证,是以发酵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果酒或黄酒。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陈年白酒经过岁月的沉积脂类型气味更加突出,开瓶即香溢四方。 醇类经过陈酿刺激的感觉逐渐变淡,使得其入口顺滑。
7.关于美食的诗句
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
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释义: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释义:世上的珍果没有比它更好的,它像雪一样的肌肤罩着一层红纱。
5.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释义: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6.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8.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释义:君返乡后,黄鸡白酒庆祝秋社。
9.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释义: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10.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