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诗句及其意象(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充当什么样的意象)
1.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充当什么样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意象有着多元的内涵。诗人常常以兰喻君子,以兰为爱国者的化身,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一、兰花简介: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二、兰花象征: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兰花
2.急求关于兰的古诗(只要诗),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繁 钦《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傅 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袁峤之 人亦有言,意得则欢。 嘉宾既臻,想与游盘。
微章选咏,馥为若兰。 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其 二)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 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 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石室山诗》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嵇 康《酒会诗》 猗猗兰蔼,植彼中原。 绿叶幽茂,丽蕊浓繁。
馥馥惠芳,顺风而宣。 将御椒房,吐薰龙轩。
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袁 淑《种兰诗》 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
楚少别玉人,门非植兰所。 鲍 照《幽兰 五首》 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思颜。
梅歇春欲罢,期渡往不还。 帘委兰蕙露,帐含桃李风。
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 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
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 眇眇蛸挂网,漠漠蚕弄丝。
空惭不自信,怯与君画期。 陈国郑东门,古今共所知。
长袖暂徘徊,驷马停路歧。 王 俭《春诗 二首》 兰生已匝苑,萍开欲半池。
轻风摇杂?,细雨乱丛枝。 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
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萧 衍《紫兰始萌诗》 种兰玉台下,气暖兰始萌。
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独使金翠娇,偏动红绮情。
二游何足坏,一顾非倾城。 羞将苓芝侣,岂畏鶗鴂鸣。
《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 (其 二)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杖。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萧 纲《半路溪》 相逢半路溪,隔溪犹不渡。
望望判始是,翩翩识行步。 摘赠兰泽芳,欲表同心句。
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 萧 绎《赋得兰泽多芳草诗》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迳,十步岂难稀。
《望春诗》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 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可书。
萧 詧《咏兰诗》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张正见《赋新题得兰生野径诗》 披襟出兰畹,命酌动幽心。 锄罢还开路,歌喧自动琴。
华灯共影落,芳杜杂花深。 莫言闲迳里,遂不断黄金。
3.我国的古诗词中有那些是写菊,兰,竹,梅,松的?他们分别代表什么
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
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被称为傲骨。 松树是长寿的象征,夏代和周代分别以松树 和栗树代表社神。
鹤与松树和梅树同属一个系统,因为它也是隐士的象征。向下舒展的枝叶还有迎客的意义. 至于写这植物的诗词就太多了,可以买本中国古代诗词大全来阅读下. 。
4.有关唐诗宋词的我想请大家帮我找一下关于写梅,兰,竹,菊还有写酒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出典:《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王子阳清正廉洁,为人颇有些迂腐。他举荐朋友作了御史。
御史专挑皇帝或同僚的毛病,因而好御史往往干不长,常有送命的。这两位最后都被免了职,因为过于正直老实,不懂得昧着良心,巴结朋友。
引用金庸在小说《白马啸西风》里的解释: 你如有个知己朋友,跟他相交一生,两个人头发都白了,但你还是别相信他,他暗地里仍会加害你的。 他走到你面前,你还是按著剑柄的好。
这两句诗的上一句,叫做『人情翻覆似波澜』。至於『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句,那是说你的好朋友得意了,青云直上,要是你盼望他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得他一番耻笑罢了。
酌酒与裴迪 唐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本诗写于《辋川集》同时,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
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 ”,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世态炎凉。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还用说吗?四句关键在“笑”字,《汉书》“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
圣叹先生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
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 ”,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 ;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 而其蕴涵则在“全经 ”,“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 ,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
从章法上说 ,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 ”“气象”之妙。 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 ”“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 ,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 。“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
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乱后 ,“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
(《旧唐书本传》)这种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势必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 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5.晏殊蝶恋花兰意象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急求描写兰花的古诗,两首就好,每首要带100字左右的赏析
一、《幽兰》
——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53岁,应该生长在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方向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本诗用兰花来比喻人的高贵品格,君子应该如兰花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不为黑暗污垢所染的高尚品德。 此诗后半亦纯是说理,然亦不入“理障”,而有“理趣”。陶渊明讲的是应当急流勇退,脱离黑暗官场,隐居田园的道理。它使前四句形象描写的寓意更加鲜明,并且深化了。所以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称赞这首诗是“真理真诗”,“说理诗必如此,乃不愧作者”。
本首诗也是借兰花恬淡,与世无争的特点,来表现作者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以兰花空谷幽兰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诗歌会像兰花的馨香一样来影响别人。
二、《古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路途游玩时所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作者借兰花这个意向表达自己虽然才华被隐没,但是自己的一些朋友知音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才华的,为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就可以了。作者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凉,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这就是间接表明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华为谁施展呢。
参考文档:
希望楼主采纳!!
7.关于兰字的诗歌
七绝
汉字
魅环宇宙载风云
力透万年尽国魂
语润民风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红尘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草书歌行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七绝
汉字
魅环宇宙载风云
力透万年尽国魂
语润民风真善美
文旋山海演红尘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
七言绝句
零星可比炽日华,
字若珠玑句无瑕.
抛珠盾玉揽温煦,
诗意娓娓仁韵达.
横平竖直显功力,
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
浩繁体现“形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