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质的诗句(春日要告诉我们要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诗句是哪一句?)
1.春日要告诉我们要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的诗句是哪一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往往需要我们擦亮双眼,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古诗中有许多提醒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诗句,随三好网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二、含有哲理的古诗
1、《观书有感》——朱憙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冬夜读书示子半》——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泾溪》——杜荀鹤
泾溪有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听说有沉沦。
哲理: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4、《行路难》——顾况
冬青树上挂凌霄,
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
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2.有关本质的诗句
《赠邓梓林》年代: 宋 作者: 王义山乔木森森说邓林,自从拱把至于今。
虽然本质生成美,全是乃翁培植深。勿使杯卷戕所有,或容斤斧得而寻。
非材自愧沟中断,也有庭槐满地阴。《芭蕉》年代: 宋 作者: 曾几以此叶阴凉,代彼青琅玕。
但恐本质脆,不堪期岁寒。《昭君辞》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薛道衡我本良家子。
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
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
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
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
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
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逈。
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
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
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
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
髻解不须萦。何用单于重。
讵假阏氏名。駃騠聊强食。
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
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
为视旄头星。
3.有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名言、谚语、俗语,最好是古诗词
观书有感 作者: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里可以理解成透过了水清的表象找到了能够让谁保持干净的原因。
扩展资料:
朱熹,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
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