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写驴的诗句(古代诗人骑驴)

1.古代诗人骑驴

一是因着毛驴性子慢,适于诗人推敲诗句。二大概是自古以来,君子固穷,驴子本身是落魄的东西,这跟诗人的落魄是一致的。诗人和毛驴,恰是一段绝配。李白有诗曰:“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有骑毛驴旅行的经历,诗人喜欢骑驴,似与毛驴有着不解之缘。骑驴几乎成了诗人的标志。《唐诗纪事》引《古今诗话》中的一条记载:有人问诗人郑綮新近有无诗作,郑綮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这位诗人回答得很果决,诗思只有在驴背上才能产生,离开了驴背,哪还会有诗情?细想起来,他这话还真有道理。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个生动的骑驴故事。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云游四方,某日,他想去登临华山,便醉醺醺的骑着毛驴向华山赶去,经过华阴县的衙门口,他没有按规定从驴背上下来,县令大怒,派衙役把李白抓来堂下,怒问:“你是什么人?竟敢这般无礼!”拿出笔墨纸张,让李白写供词。李白在供状上没有写自己的姓名,只写道:“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意思是说,你问我是谁,请看我的经历:我曾酒后呕吐,皇上用他的手绢给我擦嘴,皇上还亲手给我调制醒酒的汤。我写文章的时候,杨贵妃给我捧砚台,高力士给我脱靴子。天子门前,尚且允许我骑马奔跑,你华阴县里,竟然不允许我骑驴吗?这位县令虽不认识李白,但是对这段佳话早已听闻。于是慌忙下座,向李白道歉说:“不知李翰林到此,得罪,得罪。”李白大笑,爬上驴背,扬长而去。

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也有骑驴的经历,而且骑驴的年头还不短,他在诗中说自己“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毛驴是他主要的交通工具,“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示从孙济》)。后来他做了官,上朝也是骑驴:“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逼侧行赠毕四曜》)。

中唐诗人李贺,也是个终日骑驴游走的主,《新唐书》本传说:李贺每天早上太阳一出,就骑上毛驴到山野间转悠,背着个古旧的破锦囊,东瞧瞧,西望望,有了灵感就在驴背上记下来,装进锦囊里,晚上回家整理成篇。

晚唐诗人贾岛也有许多骑驴吟诗的佳话,略说一二。《唐才子传》记载:有一天,贾岛骑驴行走在京都大街上,当时秋风正紧,黄叶满街,于是吟道:“落叶满长安”,想对个上句,做成一联,却难以找到佳句。苦思片刻,忽然蹦出个“秋风吹渭水”来,一时乐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得意间,却唐突了京兆尹(相当于今北京市长)的大驾,结果被关押了一夜。“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是贾岛的名句,能写出这样的好句,虽被关押一夜我看也值。还有一事也发生在驴背上,那是在他骑着毛驴拜访李凝幽居之后,他写出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对这个“推”字不太满意,整天思索好词。有一次他骑着毛驴在大街上行走,在驴背上沉吟这两句诗,一会用手做推门状,一会用手做敲门状,引得路人万分惊愕,以为他是个疯子。正在这时,京兆尹韩愈的车驾过来了,他也没看见,依然处在“推”“敲”的冥想之中,结果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的随从把他抓住,韩愈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了实情。还好,韩愈也是个诗人,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还帮助他选定了“敲”字。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与抗金志士王炎屯兵南郑,准备收取关中地区,进而收复中原。后来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被调任到成都做闲散官员。他在由南郑前线开赴成都途中,经过剑门关的时候,写了一首七绝《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作者一路风尘,一路饮酒,心情黯淡,神色沮丧。自问道:难道我这辈子就该当是个诗人(而不是抗金的将军)吗?不然的话,我怎么也骑上毛驴了呢?显然,作者把“骑驴”看作是成就诗人的标志了。

以上事例说明了古代诗人与毛驴的密切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我以为可能是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一是毛驴比较驯顺,便于力气不大的诗人们驾驭。二是毛驴行走比较缓慢,便于诗人们在驴背上细致观察、凝神思索,而“走马看花”向来是被人们比喻为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的,这显然不利于作诗。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在诗人的心目中,他们是一个散漫、洒脱、不修边幅、摆脱物欲、甘任贫穷、随情任性、浪漫不羁的群体,他们用不着高头大马以炫耀声威,摆弄阔气、散发铜臭是为他们所不屑的,他们自命为精神世界的骄子,为此,他们以毛驴为伴,这也真是天缘之合。

毛驴有幸啊,陪伴着千古诗人一路走来。

8

关于李白写酒的诗句,关于李白写月的诗句,李白写的绝美诗句

2.这首诗真的是李白写的吗?日暮苍山兰舟小,本无落霞缀清泉去年叶落

考究李白《日暮苍山兰舟小》之真伪 上面这首诗的真正由来有的说是---侠客梦 第四卷:江湖搏命 第一百零一章 日暮苍山兰舟小 作者:燕随心 该诗首尾八字连读,隐含“日本去死,小泉定亡”之意。

恰恰与非典期间流行的“非典最早出处”堪称相似(《三国志》操遭吴袭时,幸典韦护卫,操脱险大哭“非典,吾命休矣!”)。 遍览《李白诗全集》和《全唐诗》,无此语。

仅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句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较为接近。

我想这是今人假托中华诗歌以至唐代诗歌的顶级巨星李白之名义而要表达一种民族的愤慨与爱国之情罢了。 刘长卿《日暮苍山》原文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此诗所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苍山远”是风雪途中所见;“天。

贫”投宿地点,“白屋”,寒白贫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气氛--诗人感受独特;“柴。

人”诗人就寝忽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人归来了吧。“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是在“白屋”外路上);归”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诗人在“白屋”内)。

无论怎样,由此诗派生出来的那首诗绝对巧妙: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

李白,诗句

3.赞美驴鱼的诗词

赞美“驴”、“鱼”的诗词有1.《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性了有余,体含太虚。

心空历历,道契如如。答响神居谷,随缘井觑驴。

向道尘尘住三昧,何妨触处卷而舒。2.《偈颂一百零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司南车,辘辘转。

务与冥行指迷,肯被傍人指点。三脚驴却步不前,老杨岐恶肴难掩。

3.《青玉案 元夕》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5.《归园田居 其一》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 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 通 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赞美驴鱼的诗词

李白初次出蜀准备远游吴越时,就有“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诗中赞美所吃的莼菜鲈鱼是:“鼓化莼丝熟,刀鸣脍缕飞。

白居易曾任杭、苏二州刺史,他特别爱吃这种鱼脍,并在诗中多次提到,《春末夏初闲游江郭》诗中云:“绿蚊杯香嫩,红丝脍缕肥。”《想东游五十韵》中道:“脍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和微之诗》中说:“鱼脍芥酱调,水葵盐豉絮。”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在《后赤壁赋》里有“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名句。在称赞鲥鱼也提到松江鲈鱼:“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又云:“更有鲈鱼堪切脍”。 范仲淹有诗咏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陆游吟咏鲈鱼诗句如:“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酒甘泉滑鲈鱼肥”和“思鲈犹欲钓吴松”诗句;他在蜀中时,又写道:“十年流浪忆南京,初见鲈鱼眼自明。”郑谷《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医学家李时珍有诗云:“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杨万里《鲈鱼》“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买来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穷。秪是蒪丝无觅处,仰天大笑笑天公。”刘兼《新回车院筵上作》“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

白居易《寄杨六侍郎(时杨初授户部,予不赴同州)》“西户最荣君好去,左冯虽稳我慵来。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作《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所作《端居咏怀》“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南宋辛弃疾有词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吴元可:“解事张郎风致,鲈鱼好、归听吴音。” 霍安人:“ 冷笑浮云坠甑,鲈鱼美、归老扁舟。祝君寿,青山不尽,绿水自悠悠。” 葛长庚:“ 已办扁舟松江去,与鲈鱼、莼菜论交旧。因念此,重回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涉及鲈鱼内容的诗歌是鱼类题材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鲈鱼文化”。

5.一首爱驴的诗

盛世爱马,末世爱驴。“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初唐诗人王翰的句子;“细雨骑驴人剑门” ,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句子。诗人的话当不了真,何况还是酒话。因为这两个句子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和“衣上征尘杂酒痕”,都喝过酒了。把这两个句子一比,骑驴的陆游即使豪放, 也显出几分落拓。马也好,驴也好,只是到了诗人那里,他更爱的是酒。所以有了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了。

这段话的主旨是( )。

A.盛世爱马,末世爱驴

B.诗人的话不可当真,何况是酒话

C.马也好,驴也好,诗人更爱的却是酒

D.南宋陆游虽然落拓,但他却正是末世爱驴的典型实例

6.搜集‘马

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牛:关于牛的诗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牛可代七人力隔岸横州十里青,黄牛无数放春晴路隔陇头高似岸,人骑牛背稳如舟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醉酒歌》李白羊:河湟 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同山石馋馋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落高林一雉飞。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日暮 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云中道上作 施肩吾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八分羊 史凤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

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直台 元稹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

仍教百馀日,迎送直厅前。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雄鸡一声天下白。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驴: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自嘲 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临清大雪 吴伟业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南枝开放北枝寒。出城 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船:朝辞白帝彩云间,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木: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房: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前村月照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亭: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山: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天: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路: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7.《蜀道难》李白

(1)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了乐律可依,但却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扬,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2)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难。由于想象丰富和写法独特,就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关于李白写驴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