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岭四宝的诗句(秦岭四宝是指什么)
1.秦岭四宝是指什么
秦岭四宝是指生活在秦岭中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
2011年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入住世园会四宝馆,使这一称谓进一步强化和固化。朱鹮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
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秦岭大熊猫头圆更像猫,且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
在皮毛颜色方面,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使它看上去更漂亮,更憨态可掬,陕西人把秦岭大熊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金丝猴,又名金线猴、仰鼻猴、蓝面猴、狮子鼻猴。
其长相奇特,嘴部突出,鼻孔朝天,红颈蓝面,全身披着细密柔软的金色长毛,“金丝猴”美名就因其金光闪烁的毛色得来,秦岭当地居民又称其为“灵性兽”或“孝兽”、“仁兽”。
2.秦岭四宝叫什么
秦岭四宝是指生活在秦岭中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
1、朱鹮朱鹮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2、大熊猫陕西秦岭大熊猫的发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 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在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张;1959年冬,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3、金丝猴在陕西秦岭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金丝猴。 在金丝猴的家族中,这是比较特殊的一支。
金丝猴大多活动在2000—3000米的高海拔山区的针阔混交林地带,过着群居生活,以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秦岭是中国金丝猴分布的最北限。
而生活在陕西秦岭的金丝猴最为有名,在动物学分类上属金丝猴四川亚种的秦岭种群。 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偏僻,食性特殊,一旦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就极难养活。
目前,除中国国内少数动物园有数十只饲养外,国外动物园还没有饲养和展览过。4、羚牛羚牛在我国共分布有四个亚种,而分布在秦岭山中的秦岭亚种是四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其通体白色间泛着金黄,长相最为威武,美丽,而且,数量也最为稀少。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其分布沿秦岭主脊冷杉林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秦岭羚牛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
3.赞美“秦岭”的句子都有什么?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愿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此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3.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4.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5.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6.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7.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
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
从此辞乡泪,双垂不复收。8.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
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
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9.南登秦岭头,回首始堪忧。
汉阙青门远,商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
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10.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
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
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11.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
离怨故园里,小秋梨叶红。12. 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
醉后情浑可,言休理不然。射衣秦岭雪,摇月汉江船。
亦过春兼夏,回期信有蝉。 13.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1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5.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
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
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
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理解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
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
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写了这首诗。
古代左边地位低于右边,“左迁”,就是降职的意思。示侄孙湘,指这首诗是写给侄孙韩湘(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看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表面看,似乎是淡淡写来,简单地交代被贬的事实。但仔细琢磨,从“朝奏”、“夕贬”看,早晨送上奏章,晚上就被赶出长安。
用了“朝”、“夕”这两个联系如此紧密的时间副词,并不仅仅是表示时间相隔的短促,而从中还透露出这次对皇帝得罪得不轻。为什么得罪皇帝呢?“欲为圣明除弊事”,说明自己的原意是想为圣明的皇帝去掉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事。
因此,他说为了国家的利益,怎么敢顾惜自己的年老体衰呢?这里,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表白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不敢顾及个人的生死安危;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到了衰朽残年,还走上贬谪远方的长途,心中无限感慨。 这种感慨,表示得非常含蓄,但绝不含糊,这从下面第三联看,就很明显。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联的中心是“家何在”。家在那里,本来是无须发问的,但是还提出这个问题,是说这次被贬,分明是有家也归不得了。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即秦岭),所以发问:家在那里?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马不肯前进,对长安恋恋不舍,正是人恋恋不舍长发的反映。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正烘托了诗人离开长安时心情的悲凉和抑郁。我们知道,韩愈这次被贬,是元和十四年正月,时令已经是早春了,但北国的寒意仍然很浓,蓝关还是积雪茫茫。
这既是他当时的眼中景,又是他被赶出长安冷落、凄凉的心中情。 这种情与景的交融,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处境与感受,十分感人。
《酉阳杂俎》里记载,韩湘让韩愈看牡丹在初冬开花,花上有“云横秦岭”两句诗。韩湘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后来韩愈被贬到南方去,路过蓝关时,正好碰到诗句中的情景。这个传说自然不可信,不过用来说明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精彩罢了。
第四联是对韩湘说的,“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说,知道你远路赶来,该不是无意来的吧,那末,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最后一句,调子很低沉。
古时人们认为南方气候潮湿,夏天水中散发出一种毒气,人碰到就被熏死。 这种毒气,叫瘴气或瘴烟。
韩愈是带着极其悲哀和深重的心情说出这些话的。
5.求关于 秦岭的详细资料 地理人文民族风俗 各种
秦岭(英文名Q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
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长约1500公里。
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Qín lǐng[1])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
秦岭主峰太白山(陕西宝鸡太白县鹦鸽镇南塬村境内)海拔3771.2米(见《陕西基本地理省情白皮书》[2]),为陕西省最高峰。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
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
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水系也不对称。
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源头位于宝鸡)河谷穿过山地。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
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
佛坪为大熊猫栖息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
山体雄伟, 秦岭风光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
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2154.9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
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冰晶顶(又名静峪脑,海拔3015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
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3]洪积扇自然区该区位于渭河冲积平原区南侧的秦岭山前地带,东西狭长,一秦岭风光(20张)般宽5~12公里,中部最宽处为25公里(白鹿原)。
大致包括宝鸡、眉县、岐山、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潼、临渭、华阴、华县、潼关等县市区的秦岭山前台塬地带。该区从地貌形态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塬,它受秦岭北坡河流切割,呈断续分布,而且多呈南北向长条状,仅中部西安、渭南一带的塬面保持平坦,面积较大,如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原、丰原等。
另一部分是山前洪积扇裙。由于秦岭北坡峪口众多,且大多坡陡流急,冲积泥沙在峪口外堆积,形成洪积扇,其下缘逐步相连而形成洪积扇带。
该区黄土台塬是关中重要的麦棉产区,洪积扇带地下水丰富,灌溉方便,土壤经长期耕种熟化,已成为粮棉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洪积扇下缘(户县、长安等),还有大片的稻田,是陕西省优质稻米产地之一。
洪积扇上缘土少石多,粮食产量较低,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栽种柿、核桃、杏、桃等果树,现已初步建成沿山果品林带,以苹果、柿、桃、核桃、石榴、葡萄、杏、猕猴桃等为主。该区黄土塬历史上受河流切割严重,塬边坡陡峭,极易产生崩塌和滑塌,有不少黄土塬已成为黄土岭,两侧滑塌严重,危及农田、房舍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强治理,开展塬边坡植树造林,保塬固坡。
除在山麓洪积扇上缘除栽植果树,建立果林带以外,还应注意绿化荒坡,建立沿山防护林。北坡自然区 秦岭该区位于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主要包括宝鸡市太白县东北部、眉县南部和周至县、户县、长安县、蓝田县、临渭区、华阴市、华县、潼关县的南部山区。
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关中木材和山货土特产品的重要产地。且由于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许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因而形成许多风景名胜点,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同时,该区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
6.赞美“陕西”的诗句,有哪些
1.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解释: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
2.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唐代: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解释:何处是我们分手的地方?我们已经送到这京城的青绮门。
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解释: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4.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解释: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解释: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解释: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解释: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8.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代:罗隐《雪》
解释: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9.长相思,在长安。——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解释: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
解释: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