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日寻芳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上一句是什么?谁写的?)
1.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上一句是什么?谁写的?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上。
2.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那里春天的水面比天还要碧蓝,人在画船里听着淅淅的雨声入眠。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春天到的时候,京城中没有一个地方不飞着落花。寒食节时的东风,将御花园中的杨柳都吹得斜转了。
3、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唐·王维《送平澹然判官》
黄云,指沙尘暴。画角,古代军中号角。沙尘暴刮得天昏地暗,边塞刚刚呈现的春天的生气就被断送了;战斗的号角吹起,一场残酷的厮杀又要开始了。此写边塞恶劣的气候条件与战争随时爆发的危险。
4、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宋·田为《南柯子》。
此写伤春的悲愁之情。“花落春去也”,无限春光随流水。敏感的主人公为此不胜感伤,遂以酒浇愁,希望借此消解心中的郁闷。酒醉之后,春天又在梦中回来了,却又担心被忧愁惊破,唉,这“春”梦也做得不踏实。这两句所要表达的,便是这种情境。
3.关于春天的古诗,10首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