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萱的美好诗句(带有萱字的诗句)
1.带有萱字的诗句
1、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王冕 · 元代《墨萱图·其一》
2、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李白 · 唐代《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3、原隰望徙倚,松筠竟不移。隐忧恧萱树,忘怀待山巵。——谢昊 · 南北朝《阻雪连句遥赠和》
4、孤子恨无怀橘日,十年肠断树萱诗。——孙华 · 孙元代《题墨萱》
5、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白居易 · 唐代《别萱桂》
萱草常见于古诗文中,萱草原为中国古代隐喻母爱的母亲花,常用于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或代指母亲等。
《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解释如下: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2.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出自哪里?
“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出自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九章·怀沙》,“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译文:是那些人们的无聊,不知道我所爱好。责任大,担子重。使我担任不起。掌握着一些珍宝。不知向谁表示。
扩展资料:
《九章·怀沙》此篇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似有别于《九章》其他篇(《橘颂》除外):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加“兮”字为五言),——这显然是诗人的精心设计。
作为临终前的绝命词,诗篇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诗人的实际心境,或换言之,正因为面临自我选择的死亡,才会有气促情迫之感,而运用短促句,正是这种真切心境的实剖,既反映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态,也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心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九章·怀沙
3.瑾萱出自诗经哪个诗句,瑾萱出自诗经 搜狗问问
“瑾萱”出自《诗经》的“瑾璟玲珑瑛瑶琼,萱草茵茵芮葱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玉器发出的声音清脆纯净,香草生长郁郁葱葱。比喻美好纯洁的人。
藏头诗:瑾萱,这首诗是用同一个偏旁去写的。
诗中的“瑾”,读作jǐn,形声,从玉,堇(qín)声,表示美玉,如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玲珑的意思:1、玉声。2、(器物)精巧细致。3、(人)灵活敏捷。
萱是一种香草,用来比喻纯净高洁的心灵。
扩展资料:
“瑾”字解释:
瑾 jǐn【名词】
1、形声。从玉、堇( qín)声。本义:美玉
2、同本义
3、又如;瑾瑜(瑾瑶。二美玉名。泛指美玉);瑾瑕(瑾,美玉;瑕,有疵的玉。比喻美丑,优劣)
4、比喻美德。如;瑾瑜(比喻美德贤才)
“萱”字解释:
1、形声。从艹,宣声。本义: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
2、同本义如:萱苏(忘忧草);萱草忘忧(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
3、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4、引申为忘记。谖本又作萱。
4.绿柳青青子规还、九天雨露降人间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
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兰 花 诗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高 山 幽 兰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凑着键盘,拈着几朵白玉兰,听着反复吟唱的旋律,我微笑地说了一句:花开得很好。 外婆听到我的话,走过来,也笑着说:花开得很好。
是啊,花开得很好,或许几天前它还是一个藏匿于花叶下的不起眼的小青角,现在,它竟开了----这种开,不是半开,是全开。 平日里常见人们摘玉兰花,他们多是见花瓣裂开就采下来了。
其实那样的玉兰花,只是半开。 当然,半开的花也是很香的。
. 人们喜欢白玉兰,就是喜欢它的香气而已吧,毕竟,它的花朵是那么尖细,而且,颜色是纯白色的,非常不鲜艳、不起眼。 但我手上的白玉兰不是半开的,是全开的: 细长的白色花瓣全伸展开来,花朵撑开成一个小平面,宛如一朵于高空绽放的烟花。
中间的花芯全露出来了,雌蕊和雄蕊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玉兰,给人妩媚、妖娆的感觉,和平日里那种半开所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并且,我还发现,全开的白玉兰,香气更浓。. 或许有人要以为我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呼吁:不要过早采去摘花朵,这样你可以收获得更好、更多。
其实不然…… 全开的白玉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是你愿意等待就能拥有。 白玉兰花若在枝上全开,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
只要风一吹、叶一动,花瓣很快就会掉落-----有印象了吧,你常常能在玉兰树下看到很多细长的白色小花瓣。 那我为什么能采到全开的白玉兰呢?采它们时,它们都还只是半开,拿回家我懒得用水养它们,不知道为什么,它倒竟全盛放了。
这算是我的“运气”?还是它们的“赌气”? 或许都是吧…… 不管如何,我算是见识到玉兰花的魅力了,现在我对玉兰花倍感喜爱和疼惜,这是以往所没有的。 基于喜欢,我搜了搜白玉兰的花语,竟是:纯洁的爱,真挚。
像,是有那么一回事,呵。 拈着几朵全开的白玉兰,我笑了。
它们倒“耐”,竟还是好好的,花瓣牢固,一个没掉-----“赌气”赌得很彻底啊,呵呵,多么可爱。 再次嗅了嗅这淡淡的芬芳,我抚了抚它们那细长的小花瓣,低语: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努力去珍惜。
放心吧,这情感,不会被一时之“气”所蒙蔽…… 兰 几片绿叶,像展开的翅膀, 一朵白花,如玲珑的微笑。 高洁,典雅,端庄,一盆兰花,一个世界。
——题记 兰,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抽出几片嫩嫩的叶子,淡淡的青绿,像翡翠,像碧玉。
它的清淡之绿,像蘸足了水的绿墨轻轻染上,绿的清纯,绿的可爱,惹人怜惜,令人喜爱。一丝微白穿过其心,日光斜照下,更是显得玲珑美丽。
长大了,甜美化为沉着。绿色变浓了,整片叶子都抹上了重重的绿色,厚重幽美。
深深的绿在叶子上厚薄而施,构成了一副灵秀的图案。 再过一段时间,兰花就抽出了一支圆滑的细茎,一直往下垂,垂出花盆,吊向下方。
细茎一节一节连接,像文竹的茎。茎旁长出小叶,这些小叶以花瓣的形式“开放”,绽出一个绿色的花之梦。
再开几朵小白花,玉一样透明的小花瓣,金黄的蕊,小巧玲珑,在茎上谱出一曲简短的花之乐。 兰的结构也是精致的。
叶片纷纷向外边翘起,中间的微斜,月往外斜得越明显,铺垫出花一样的景象。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它就像一位仙子,优美,俊秀。 “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样浓艳的诗句只配合艳红的娇花。
兰,它只是轻轻微笑,只是一片自然之绿,却赢得了多少人的称赞,以致把高尚的君子都比作它。 兰,让人沉醉。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
5.“历四时而常茂”的意思是什么
四季
经过四季还常青茂盛。
竹
按现代植物分类学,竹属禾本植物。中国古人却对竹有特殊评论,加入人文观点。在晋戴凯的《竹谱》上说:竹“不柔不刚,非草非木”。历代对竹的诗词歌赋,佳颂迭出。竹与民生关系密切,竹材可资用于建屋、制笔、造纸、家具、雕绘。《花镜》认为:“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妖冶,雅俗共赏。”文人将竹视为贤人君子。白居易在其《养竹记》中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见不拔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号君子。”竹的高风亮节,令人愿与贤者居,故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词。在中国竹文化中,把竹比作君子,国画中,常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而“五清图”是松、竹、梅、月、水,“五瑞图”是松、竹、萱、兰、寿石,常显于画家笔端。 竹种浩繁,类别上百。许多竹,都已寓有文化意蕴。如:斑竹(湘妃竹)、慈竹(亦称孝竹、子母竹)、罗汉竹、金锒玉竹、天竹(天竺、南大竹)等等。如将天竹加南瓜、长春花合成图案,谐音取意可构成“天地长春”、“天长地久”的寓意。竹又谐音“祝”,有美好祝福的习俗意蕴。
6.类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7.哪个诗句中有梓,嫣呢
梓木林间江南春嫣然天使美貌尊好景今来共赏之人间天堂乐猴孙关于梓的诗句1、梓泽醉名园宋葛胜仲 《临江仙·倦客身同舟不系》2、暂归梓里舂容宋史浩 《满庭芳·油幕初开》3、烊膑梓敕匠宋葛立方 《西江月·风送丹枫卷地》4、到梓州、旧事上心来宋魏了翁 《满江红·彼美人兮》5、只是酸寒魏梓州宋魏了翁 《鹧鸪天·解后皇华并辔游》6、自梓遂而东宋魏了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7、桥梓列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橘记一年景》8、梓泽亭台淡淡风元王冕 《偶成 其一》9、开遍年年梓树花清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之四》10、豹雾披梓树之野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关于嫣的诗句1、嫣然摇动宋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2、阳城下蔡困嫣然宋苏轼 《浣溪沙》3、一段嫣然秀宋方千里 《蝶恋花·翠浪蓝光新雨后》4、越人相顾足嫣然宋贺铸 《临江仙·暂假临淮东道主》5、嫣然国色带朝酲宋洪适 《鹧鸪天·莫问甘醪浊与清》6、嫣然凝笑西风宋张抡 《临江仙·玉宇凉生清禁晓》7、又不与、嫣然同笑宋无名氏 《蓦山溪·梅梢破萼》8、嫣然笑、管领东君宋无名氏 《满庭芳·梅子成阴》9、绿暗红嫣浑可事宋无名氏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10、众里嫣然通一顾近代王国维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