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一小步的诗句(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是什么意思)
1.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是什么意思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是:每天走一小步,时间久了一定会走到自己想走到的地方。
扩展资料:
出处,1932年6月27日,北大毕业典礼上,胡适先生在演讲的结尾说:“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实际上,“功不唐捐”一词原文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功:工夫;唐:枉然,空;捐:舍弃。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释为全国上的扫数功德与竭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定是有回报的。
原文: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覌世音菩萨名号。后常用为: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相关意境的语句:
1、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似乎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昊,没有浩大的声势,可仔细琢磨一下,就不难发现,只要我们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那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2、每天进步一点点,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鲜感。
3、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充满力量。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没有人能够打败我们。
参考资料: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百度百科
2.赞美“徒步”的诗句有什么
1、徒步
作者:肥水 现代
孤灯泛黄
街角寂寥
空自对月黯然神伤
无言再扰寂寞
怅然徒步
走不完的街巷
斗转星移
数不尽的星宿
无风自冷
寒彻全身
寂寞是一个敌人
在你最无助时
他依然侵扰你
寂寞是一个朋友
在你最渴望成功时
他是你的基奠
享受一切的孤独吧
品味月下徒步
莫要辜负寂寞的好意
2、徒步
作者:东方玉亭 现代
用飞机代步
也许一起一落
就超越了目的地
用汽车代步
飞速的车轮
让树木都连成了绿色的屏障
只一眨眼功夫
车轮就有了答案
徒步
只用双脚丈量
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每一个叶片
都清晰可见
迈开步
视野开了
起点是家
终点也是家
3、徒步
文/占东海(沙漠的杨) 现代
春天。我渴望置自己
于阳光下,却摆脱不了
细雨的纠缠
悲伤如针,在皮外
如佛坐针毡
紫花地丁的快乐莫名
小脚碎步
紧如鼓点,把我
逼在油菜花的包围中
不能自拔
等待布谷鸟
吹响哨笛,农人才能用镰刀解围
4、徒步-凤桥
作者:涛雪 现代
——献给喜爱徒步、热爱凤桥的家乡小镇人
昨天,脚下
还呻吟着雪的疼痛
今天,春风
抚平了残雪的伤痕
凤桥伸了伸冬眠的腰
碰醒了脚下的小河
于是,小河就流出了一冬的诗……
喜欢徒步
喜欢凤桥的小镇人
愿意数着小镇到桥的步数
深爱凤桥的人
也愿意丈量小城与村庄时空的距离
深爱凤桥的人
更愿意推杯换盏,
与老农一起,在星星的注视下共话
桑麻
凭栏远眺
感悟着蹒跚老农汗滴溅入泥土的瞬间
扶杆静思
祈祷着五谷命运的圆满
……
又一个沉甸甸的秋天,
压得凤桥吱吱作响
老农又笑多了几道皱纹
松林弄枝舞风
小河弹奏着丰收的歌……
徒步能拉长身影
似乎也能瘦短深秋的骨骼
还未来得及换上保暖的防滑鞋
大雪就白了小镇白了凤桥
凤桥穿上洁白的睡衣
筹划着冬眠的梦
小河也屏住了呼吸
准备沉淀一冬的故事……
5、午夜徒步回家
作者:景怡 现代
告别速度的躯壳
秋夜徒步回家
可以放空心灵吗?
路灯静静列队
一路为我站岗
黑黢黢的行道树
收起有棱有角的个性
像犯错的孩子被罚站
踩着坚硬的躯壳
所有的柔软
不是不可告人
边走边撒下白露
寒意包裹着过往
已模糊的甜言蜜语
等待朝阳的考验
迎接一个普普通通的秋高气爽
3.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现代诗
延续童年的梦想 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最喜欢收集玩具锡兵,他有近1500多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管辖一个骑兵旅。
小锡兵改变了他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来,他怀着童年的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时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军事才华,并因此一步步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
他在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童年时代统率军队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军旅生活中带兵打仗的本领。” 丘吉尔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选择的事业延续了童年的梦想。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事业上延续童年的梦想,就能把事业与兴趣、爱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行成强大的内驱力,调动你全部的热忱和激情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从而赢得成功。” 走向成功的过程应该是既紧张、忙碌,又能感受到源自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是一种享受创造快感的过程。
如果只有难熬之感,那就意味着选错了奋斗的方向,根本不可能抵达真正的成功。海涅还在上中学时就特别爱好文学,但他母亲坚持要他去经商,而他对经商毫无兴趣,不久商店就倒闭了。
他母亲又要他去学法律,结果也是半途而废。后来,他决定放飞童年的梦想,从事诗歌创作,最终成为德国杰出的诗人。
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千万不要被时髦的职业所诱惑,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挟裹,不要被从众的心理所左右,还是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拾起童年的梦想,做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吧!只有那样的路,才是离成功最近的路。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选自《与汪国真对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版) 赏析: 《山高路远》堪称汪国真诗歌的代表。
这首诗抒发了一种进取、执着、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了当代青年搏击、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那些无病呻吟的靡靡之音,还有那些空洞乏味的豪言壮语式的诗作划清了界限。它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导,因而博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在抒情方式上,主要靠形象的议论抒发感情。议论在这里是抒情的主要手段,但它不同于那些干巴巴的说教。
它秒年个将抽象的思考化作新颖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议论中暗示情感。在写法上,用浅显平易的语言使诗作明白易懂,易于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本诗的主旨全部凝聚在最后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上。山高,路远,但人都可以到达,十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它其实也是在强调一种精神,一种乐观、进取、执着、自信的生活态度。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
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