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文化的诗句(有关桂花的诗词佳句是什么?)
1.有关桂花的诗词佳句是什么?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桂花。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裛:香气袭来。
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2.关于桂花的诗歌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唐代宋之问《灵隐寺》一诗中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忆江南》一词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等等,都记述了这一传说。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常把桂树与月亮连在一起,正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
历代文人墨客以桂入题,歌咏桂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是唐代张九龄的诗句,赞颂了春兰与秋桂芳洁的美质。
北宋柳永在描绘西湖盛景时,也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句:“重湖叠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宋代朱熹的《咏岩桂》一诗,惟妙惟肖地刻划出了岩桂纯洁的天姿与醉人的清香:“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木犀》一诗更是因花及人、借花喻人:“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诗人匠心独具,由咏桂花的风格而表现人的品格。
3.有关桂花的诗句
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鳎烈拈官庖┓? 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汉绝句: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陇西行: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秋胡行: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奉和山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东城桂三首并序:1。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桂折应同树,莺迁各异年。 东亭闲望: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手经攀桂馥,齿为尝梅楚。 寄韬光禅师: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江亭玩春:日消石桂绿岚气,风坠木兰红露浆。
留题天竺灵隐两寺: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 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厅前桂: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有木诗八首并序: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云溪竹园翁: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 宿报恩寺精舍:杳杳空寂舍,??髁¹鹣? 游洞灵观:风吹青桂寒花落,香绕仙坛处处闻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桂枝芳欲晚。
薏苡谤谁明。 宿甘棠馆:风桂落寒子,岚烟凝夕 句:鹿胎冠子水晶簪,长啸欹眠紫桂阴 送友人使夷陵:独有幽庭桂,年年空自芳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丹桂得已晚,故山归尚遥 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赠李十二白:云散窗户静,风吹松桂香 东山月下怀友人:彼美金石分,眷言兰桂芳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明字:玉旗萦桂叶,金杯泛菊英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有感五首: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月圆: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别鹤:青田归路远,丹桂旧巢空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朱坡:侵窗紫桂茂,拂面翠禽栖 过黄州作: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藕花飘落前岩去,桂子流从别洞来 山中作:桂气满阶庭,松阴生枕席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丹素之燝兮,椒桂之馥兮 苔藓山歌:江南山深松桂闲 避寇上唐台山:柽桂香皆滴,烟霞湿不开 古意九首: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
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怀匡山道侣:柽桂株株湿,猿猱个个啼 书陈处士屋壁二首:白云有奇色,紫桂含天风 再游东林寺作五首:台殿参差耸瑞烟,桂花飘雪水潺潺 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重云李观疾赠之: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淮南王: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 庐山歌送至弘法师兼呈薛江州:连湘接楚饶桂花,事久年深无杏树 杂言湖山歌送许鸣谦: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 寄刘栖楚:岁暮傥旋归,晤言桂氛氲 送张校书季霞:秦吟宿楚泽,海酒落桂花 送关小师还金陵: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咏桂: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思山居十一首: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菌桂秀层岭,芳荪媚幽渚 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 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 帝子歌: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月漉漉篇: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湖中古愁三首: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岳阳春晚: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最高楼:桃花流水应无恙,小山丛桂更畴依 桂花五律: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还有很多是咏月亮,咏折桂及第的,真正咏桂花的,还真不是很多吧。
4.关于桂花的故事.诗歌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眼,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传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5.提到“桂花”,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扩展资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描写桂花的古风段落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6年才开花。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
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由于桂花可以赏花,又能闻香,现代都市园林造景时,经常会选用上它。桂花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一直是世上美好、高雅事物的象征。“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历代民间也皆视桂花为吉祥之兆。而举凡中榜登科,仕途得志也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被誉为拥有“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