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中生涯什么意思(词中“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无人知”是什么意思)

1.词中“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无人知”是什么意思

词集《饮水词》,《侧帽词》著名的词有:【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采桑子】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依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园春】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冰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蛾眉遗冢;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水龙吟-题文姬图】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以下九十五首据康熙刻本《通志堂集》卷六?词一. 【校】词牌名汪刻本作《忆江南》,下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铁瓮古亩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2.这首古诗的意思?

道不尽的离别呀,前路却似乎大多已经断绝,惶恐不安的,我们也只能孤单一人去寻求期盼。遥遥千里,总是充满悲凉,戚戚惨惨,或者就是我们的一生。那满怀的愿望啊,都在风中飘荡,那长长的生涯啊,也都免不了劳苦艰辛。无论离去或归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啊,还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梦一场!”

*****************************************************

王勃的一首离别诗《别薛华》吧———“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无尽的离愁别恨,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悲凉的心境以及对世事无常产生的虚妄感———道不尽的离别呀,前路却似乎大多已经断绝,惶恐不安的,我们也只能孤单一人去寻求期盼。遥遥千里,总是充满悲凉,戚戚惨惨,或者就是我们的一生。那满怀的愿望啊,都在风中飘荡,那长长的生涯啊,也都免不了劳苦艰辛。无论离去或归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啊,还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梦一场!”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我几乎不能相信也是王勃所作,特别是那句“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气概、语调差之千里,谁又能想到同出一人之手?曾经豪气冲天的少年变成了忧伤易感的中年人,而这一切,又到底是被什么改变了呢?

说起来也简单,改变这一切的不过是世事的沧桑,愿望的破灭,难以把握的命运,人生道路的艰难。其实王勃的两首诗不仅仅代表了他一个人的改变,或者,我们每个人也都将多多少少地感受、经历这一切———是谁曾经豪迈地指点江山,是谁曾经嘲笑离别的忧伤?是谁对前路感伤迷惘,又是谁感叹世事虚妄无常?等一切烟消云散,拨开迷雾,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露出来,谁说那不是自己的过往?

古诗,什么意思,句中,生涯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

译文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书,自然气质高华。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放榜以后我成绩好,得意洋洋来夸耀,看:黄纸诏书上墨迹还湿着。

赏析

“腹有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4.描绘人生各个阶段的古诗句有哪些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

释义:昨夜秋风凛冽,吹得绿树凋零,我独上高楼,凭栏望远,虽有大路通达,但心上人远在天涯,望之不见。是表现离情思念的句子。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释义: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3.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

释义: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长生不老)。

4.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咏怀诗》

释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同尘土就如同朝露,很快地就会消失,而天道呢它是永恒的,天道是永久的

5.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释义:人生所到之处像什么呢?应该像是飞鸿踏在雪地上。

6.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蔡琰《悲愤诗》

释义:自从流离后成为鄙贱之人,常常害怕丈夫废婚抛弃。想人生能有多少时间,怀着忧伤一年又一年。

7.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陆游《风流子》

释义:事世难料(无人能预料),只能陷身于困境中,忍受着悲痛。

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

释义:人在这个世界上寄居,就像尘土很快就会被吹散。为什么不想办法先捷足先登占据要位呢?

5.古诗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古诗的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即格律诗。近体诗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按题材内容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

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2、别塞战争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

3、咏史怀古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5、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6、闺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6.在巜山行》这首诗中,生处是什么意思

古诗《山行》中的“生处”的意思是: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古诗《山行》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另有一个版本写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中,用“生处”的较多,目前较为通行、权威的点校本《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和《樊川文集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版)也都作“生处”。

“深处”则常见于他人著作对杜牧诗句的转引,文献价值逊色于前者。另外,从诗意上看,“生处”可以理解为“白云形成的地方”,而“深处”则可理解为“云雾缭绕的深处”,两个意思都能讲通。

但明朝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三十六“考文”中评述道:“杜牧之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亦有亲笔刻在甲秀堂帖中。今刻本作‘深’,不逮‘生’字远甚。”直言用“生”字意境更佳。综合考虑上述条件,教材便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版本。

原诗: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7.古诗含义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诗的一开头就撇开具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册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已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出丰富的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一夜情?^_^)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已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风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刻骨铭心更是可想而知了。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诗句中生涯什么意思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