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同龄人的古诗句(给我收集同龄人的诗至少3首来,OK???)
1.给我收集同龄人的诗(至少3首)来,OK???
瓶子信条
--瓶子
人生没有重来 。
只有乱来
有时会疲惫
有时会颓废
有时会落泪
有时想憔悴
喜欢的一句是:
“春暖了,花开了,我来了”
时间流逝是如此地被轻描淡写
又是如此地被勾刻
不喜欢标上标点符号
觉得没必要
常常想淡然
可不太自然
常常想脱俗
反而庸俗
不屑一顾的是善良
满目皆是。
第二首是 我写的 因为你是我的同龄人
失去太多。
我会想你的,你说
那是你离开时候的黄昏
十月.秋意竟是如此浓厚了
路旁那条河,你瘦了好多
日夜不停奔波的你定是累了吧
累了就歇歇啊
你得懂得护爱自己
天边摇摇欲坠的夕阳
伤透了一大群赶过去欲将其挽留的云朵
朵朵浮云都飘洒着鲜艳的血泪
要不然她们怎都红透了呢
有些话,唉。我是不想说
“再来一小杯,还有一根香烟
暂且不回家”
每当想起这一句
我就要拉上你喝几杯去呐
你走了,现在
一个人的时候很自由哦
自由得有点孤单
一个人的日子也很轻松
轻松得有点无聊
幸福?什么时候我有过那种体会
呵呵,管那么多呢
来-来--来---,再来一小杯!
时间拥有怎样的魔力呵
眨眼三年有余竟已飘去
三年哦,我就已经老了
那些我曾经常唱的歌
很多我都已不记得
天快亮了,你还没睡么
你,还记得我吧
一个无所事事的小坏蛋
可是,该死的
我现今都想不起你的容颜了
时间真的能冲淡一切吗
真该死..
你会想我的,你曾经说过
其实, 有些话我不想说。
2.关于反映同龄人特点的小诗(十几岁的)
长干行
作者: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按】全诗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尤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为千古佳语。
【长干】古金陵里巷名
【剧】游戏
【抱柱】《庄子·杂篇·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三巴】巴东、巴郡、巴西
【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东长江边上
3.写一首反映同龄人特点的小诗
长干行
作者: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4.古诗词中合适的诗句送给同窗好友
1.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注释】: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
5.反映同龄人特点的一首诗为了《暑假生活》,童鞋们,帮忙啊~~ 爱问
这些天里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和我的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留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 从明天开始。
今天我将快乐。悲伤有什么用?告诉我吧。
就因为开始吹起了这些邪恶的风?我为什么要为明天悲痛,在今天?明天也许还这么好,这么阳光明媚。 明天太阳也许会再一次为我们照耀。
我们再也不用悲伤。从明天开始。
不是今天。不是。
今天我将愉快。而每一天,无论它多么痛苦,我都会说:从明天开始,我将悲伤,不是今天。
话只听半句。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 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走堤行细雨,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 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频邀筹箸挣,时乞绣针穿。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 戏袍披按褥,劣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锦涎。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鸾绡映,藏衾凤绮缠。 指敲迎使鼓,筋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棋图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 夜分围榾柮,朝聚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詀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 匿窗眉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径,争球出晚田。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前篱畔,听蛩伏砌边。傍枝粘舞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 嫩苔车迹小,深雪履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蚁窠寻径劚,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 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明时方任德,劝尔减狂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