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扬岳阳楼的诗句(赞美岳阳楼的古诗)
1.赞美岳阳楼的古诗
最著名的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孟浩然 望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欧阳修 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
2.歌颂岳阳楼的诗
《登岳阳楼》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登岳阳楼》
年代: 宋
作者: 冯时行
湖面层收雨露开,浪声千里急奔雷。
草迎云梦秋光去,帆带衡阳晓色来。
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
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放逐才。
《登岳阳楼》
年代: 宋
作者: 张埴
临风把酒此何时,白首登临亦暮迟。
一片湖光寒日里,品题都是北来诗。
《柳梢青 岳阳楼》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3.李白.杜甫.曰居易写赞美岳阳楼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岳阳楼》 明·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题岳阳楼 唐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②, 独上危楼凭曲阑③。
春岸绿时连梦泽④, 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⑤, 华堂张与贵人看白。
4.关于岳阳楼的诗词歌赋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诗文回放]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
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诗文品读]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
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模拟考场] 1.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关于岳阳楼的诗词歌赋
政通人和风光美,岳阳旧楼现新容
岳阳楼改扩建工程胜利封顶
【本报讯】(记者范仲淹)9月15日上午8点8分,历时三月之久的岳阳楼改扩建工程胜利封顶,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岳阳鼓楼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扩建后的岳阳楼,仍保留了先前的结构布局。在各个楼层,增设了一系列展览墙,上面刻有自唐朝以来歌颂岳阳楼的诗词歌赋。
据本郡旅游部门有关专家介绍说,岳阳楼的改扩建,将成为观赏洞庭湖光山色美景的最佳观赏点,其自身也将成为巴陵郡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本郡太守滕子京亲自参加了封顶剪彩仪式,该项工程,是其上任后的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之一,同业也体现出在其领导下,巴陵郡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扩建后的岳阳楼,将有望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同列江南三大名楼。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