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迷中众生的诗句(有关众生和谐的古诗)
1.有关众生和谐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练习册上说是其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2.描写当事者迷的古诗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3.迷迭香的诗句
采一束如针的绿叶
把痛痛的思念穿在上面
常绿的枝叶里藏着无尽的呢喃
叶针刺透时空的符咒
占卜爱的恒久
清雅馥郁的迷迭香
犹如超尘脱俗的女子
静美的伫立原野
一袭淡淡的蓝
似蓝天 似大海
清澈 明丽 素雅
一阵微风吹过
把心中积攒的爱 挥撒
让风儿把浓香的爱带向遥远……
唱响生命的绿
敞开蓝色的怀
绿与蓝 被你演绎到极致
生命里闪着梦幻的旖旎
传说耶稣在逃亡埃及的途中
衣服晾在了迷迭香的身上
从此 神的力量
把你化为一棵神圣的草
有了三十三的年轮
一米八的身躯
承袭了耶稣相关的特徵
浓郁独特的芳香
增强记忆 提神、镇定……
神奇的药效
人间流芳
顽强的生命力
给点阳光 你就灿烂
耐热 耐旱 耐寒
环境与待遇 从不计较
只需一点立足之地
就生根发芽
无私的年年奉献
直至生命的止息
采一把绿色的枝叶
放在心口上
就是干枯
你那不变的绿
永不消失的香郁
象征着爱的不渝坚贞
采一束蓝色的花朵
别在秀发上
清香溢出心田
我要把你
永远留在生命的记忆里
海洋之露啊----迷迭香
兰姐
4.关于迷茫的诗句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3.举杯投筑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6.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7.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4.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1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5.有哪些形容看破红尘的诗句
1、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4、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7、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9.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1.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2.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13.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4. 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5.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关于迷失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无题》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见欢 秋思》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苑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天问》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