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曹彬列传文言文答案(《曹彬,字国华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1.《曹彬,字国华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
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
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 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稳重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是煜入宫治谈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 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
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参考答案:6.C 7.D 8.B 9.D10.(4分)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
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20分 11。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参考答案:11.(5分)世之治也 / 行善者获福 / 为恶者得祸 / 及其乱也 / 行善者不获福 / 为恶者不 得祸/ 变数也 / 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 故循福之所自来 / 防祸之所由至也/ 遇不遇非 我也 / 守其所志而已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C【小题4】D【小题5】(1)①(3分)张良这个时候正跟从沛公,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详情全部告诉他。
(夜:连夜,名词作状语,得1分;之:动词,到……去,前往,得1分;具告以事:以事具告,状语后置,得1分)②(4分)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没有反抗,是因为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所以……者:之所以,是因为,得1分;所以隐忍:省略主语“我”,补充得1分;幽于粪土:被动句,得1分;私心:个人心意,志愿,得1分)(2)(3分)第一处笑的是潘美私下看着曹彬微笑,是因为当初攻打南唐时皇帝曾许诺封他为使相,潘美预先恭喜他时,曹彬说过皇帝还不会封他为使相,因为太原刘继元尚未攻克。
果然被曹彬说中,皇帝以此为缘由暂缓封相。第二处笑是皇帝听了他们的解释之后也大笑,是因为曹彬的确猜中了自己的心思,同时也有自我解嘲之意,为了补偿曹彬,之后赏赐曹彬钱财。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上下文可知,曹彬开始统帅军队时,太祖曾允诺,等到他攻克李煜,就任命曹彬为使相,此时李煜已成阶下囚,因此潘美对曹彬提前表示祝贺,预即提前、预先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B项“所”字后均接了一个动词,为结构助词,加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 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以”表示对事物的处置,翻译为“把”;后“以”表示工具、凭借,翻译为“用”。
C项,前一个“何”放在“故”这个名词前面修饰“故”字,是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后一个“何”是副词,表疑问,译为“怎么”。 D项,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后一个“之”用于谓语和补语之间,译为“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文言文最根本都断句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考查的句子中,出现了很多的名词和代词,比如“煜”、“其臣”、“之”、“彬”,可以根据“主宾断句法”给文段断句。煜与其臣(主语)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主语)慰安之(宾语),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主语)以数骑待宫门外。
考点:考查学生的闻言断句能力。【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常用方法步骤就是,先到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
题目的D项,大致出自文本第五段,曹彬攻克李煜,才能出众,猜中太祖之意,富有智慧。 太祖大笑,皆因被曹彬猜中心意,其中不乏解嘲意味,但并未提及“心存戒备”“有所防范”,这完全是无中生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试题分析:(1)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
①词类活用:夜,连夜,名词作状语,得1分;重要实词:之,动词,到……去或前往,得1分;倒装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状语后置,得1分)②固定句式:所以……者,之所以,是因为,得1分;省略句:所以隐忍前省略主语“我”,补充得1分;被动句:幽于粪土,得1分;重要实词:私心,个人心意,志愿,得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第一处笑的是潘美私下看着曹彬微笑,是因为当初攻打南唐时皇帝曾许诺封他为使相,潘美预先恭喜他时,曹彬说过皇帝还不会封他为使相,因为太原刘继元尚未攻克。果然被曹彬说中,皇帝以此为缘由暂缓封相。
第二处笑是皇帝听了他们的解释之后也大笑,是因为曹彬的确猜中了自己的心思,同时也有自我解嘲之意,为了补偿曹彬,之后赏赐曹彬钱财。 此题主要是概括大意,稍加理解,只需要说明两人为什么笑的原因即可,不用逐字翻译,也可用原文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宋史.曹彬列传翻泽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觌:d?)的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还是不接受。不久又说:“对吴越人一直拒绝,就有点近乎沽名钓誉了。”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
早先,太祖掌管禁军,曹彬并不依仗这种关系,除非公事不去太祖那里。大家聚会酒宴他也很少参与,因此更加受到器重。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和他说:“我过去一直想亲近你,你为什么疏远我?”曹彬磕头道歉说:“我作为周王室亲属,又忝列宫内职务,谨慎做好自己的事还唯恐有过错,哪里敢多结交?”
七年(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将讨伐江南。长围中,曹彬经常放缓了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将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诸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须各位真心实意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应承,一起焚香发誓。第二日,病情逐渐好转。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又到了第二天,城池沦陷。李煜和他的臣子百余人到军门谢罪,曹彬安慰他,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请李煜进宫备办行装,曹彬率领几人在宫门外等候。左右私下对曹彬说:“李煜或许会有自杀。”曹彬笑着说:“李煜一向懦弱没有决断,一定不能自杀。”李煜君臣,最终赖以保全。
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对曹彬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做宰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宰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等一下吧。”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皇上发现了,立即问什么原因,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宰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钱罢了。”
咸平二年,曹彬病倒,皇帝驾临亲手为他调药,又赐给他一万两白金。六月去世,时年69岁。皇帝亲临大声痛哭。
4.宋史 曹彬的翻译
译文:
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人。后汉乾佑年间,担任成德军的牙将。节帅武行德看出他正直诚实,指着他对身边人说:“这个人器识远大,不是一般人。”周太祖贵妃张氏,是曹彬的从母(堂房伯母或婶婶)。蒲帅王仁镐因为曹彬是皇帝的亲戚,对曹彬优礼有加。周祖登基,召曹彬回京城。曹彬越发恭敬有礼,公府举行宴会时,曹彬一整天端坐少动,目不斜视。王仁镐对随从说:“我自以为日夜不懈怠,等看到曹监军的衿严,才发现自己的散漫随性。”
显德三年,曹彬改任潼关监军,又调任西上阁门使。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地区,等到任务完成就返回朝廷。私下见面时别人送的礼物,他一样也不接受。吴越地区的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推辞了三四次,曹彬还是不接受。后来(曹彬)说:“我再拒绝接受它们,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就接受并登记后载着它们回来,全部交给朝廷。后周世宗坚持要求礼物归曹彬,曹彬才拜谢接受恩辞,把它们全部分赠给亲朋故友而自己什么也不留。曹彬出认为晋州兵马都监后,一天,他和朱衰及宾客随从在郊野之外围坐,恰逢邻近小路上守将骑马飞奔送信前来,使者从来没有见过曹彬,私下问别人说:“谁是曹监军?”有人指了指曹兵来告诉他,使者以为是在哄骗自己,笑着说:“哪里有皇亲国戚却穿黑色的粗丝长袍,坐在没有装饰的交椅上的呢?”仔细观察后才相信那是曹彬。
当初,太祖主管皇帝的亲兵,曹彬中立不靠,不是因为公事不曾上门,因此很受太祖器重。建隆二年,升为客省使,跟王全斌、郭进带骑兵攻打河东平乐县,收降王超、侯霸荣等千八百人,俘虏千余人。乾德二年冬天,攻打蜀国,任命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复部署,任命曹彬作归州行营监军。蜀地峡中郡县都被攻下,众位将士都想杀光全城人来显示他们的威武,惟有曹彬命令部下加以制止,所到之处无不心悦诚服。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后,下诏书褒奖曹彬。川蜀之地被攻破后,全斌等人日以继夜的聚宴畅饮,不体谅将士,部下对百姓争夺不止,川蜀之地的百姓深受其苦。曹彬多次请求率军回押,全斌等不听。没过多久全师雄作乱,率领众兵十万人,曹彬又和刘光毅一起在新繁击败敌军,最后平定了川蜀之乱。那时各位战将多掠奴仆、女子和钱财等贵重物品,曹彬囊中只是书籍、衣物。等到回师,宋太祖得知一切具体情况,把全斌等交付有关官吏(处置)。认为曹彬清廉谨严,授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5.曹彬一介不取答案
使:出使;
遗:读wei,意思是赠与,给予;
厌:满足,限止;
是:这样、这种
翻译:
吴越人用轻便的船只追(曹彬)向他赠送礼物,反反复复推辞了几次。
于是曹彬将礼物全部收下,回到京城后向皇帝献上。
译文: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
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
他与众不同。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觌:dí)的礼物,一无所受。吴
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还是不接受。不久又说:
“对吴越人一直拒绝,就有点近乎沽名钓誉了。”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
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6.曹彬传的翻译
曹彬传 《宋史》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彬气质淳厚。汉乾 中,为成德军牙将。
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
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已之散率也。”
显德三年,改潼关监军,迁西上 门使。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②之礼,一无所爱。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逐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马都监。
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指,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已,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伐蜀,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
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 下,所到悦服。上闻,降诏褒之。
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欲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人从。
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复为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
及还,上尽得其状,以全斌等属吏。谓彬清介廉谨,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彬入见,辞曰:“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劝。”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设有微累,仁赡等岂惜言哉?惩劝国之赏典,可无让。”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延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节选自《宋史·曹彬传》) [注释] ①悫:音què,诚实。
②私觌:私下相见。觌:音:dí,相见,面见。
翻译下列语句 1、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 下,所到悦服。 2、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
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3、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立足点落在对文言实虚词理解及文言句式的把握上。3题共9分,每题三分。
1句被动句,实词“悉”“咸”,均为“都”的意思;“逞”,显示;以,连词,来。2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是要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实词“引”“名”“白”“冠”。3句固定句式“岂 乎”,表反问语气;考查实词虚词“衣”“审”“方”。
答案:1、蜀地峡中郡县都被攻下,众位将士都想杀光全城人来显示他们的威武,惟有曹彬强调命令部下加以制止,所到之处的(百姓)都心悦诚服。 2、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驾车给他让路。
不对部下官吏直呼姓名,每当要说事情,一定戴好帽子然后接见。 3、哪里有皇亲国戚却穿黑色的粗丝长袍,坐在没有装饰的椅子上呢?仔细观察后才相信那是曹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