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灵魂的文言文(关于灵魂的古文)
1.关于灵魂的古文
订鬼
《订鬼》原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捶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 文 :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殴打他,好像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作者:
王充 (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
选自:《论衡》。《论衡》全书八十五篇,内容涉及天文、物理、史地、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订鬼:修正人们关于鬼的认识。
评论:
王充是东汉伟大的无神论者。他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危害社会,王充着重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论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针对相对的提出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无神论主张。在这篇文章里,王充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鬼神观念产生的根源。他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2.触动心灵的句子用文言文怎么表示
1.今晚好特别,没有梦见你,也没难过,没想念,甚copy至,难得的阴天没起风。
2.时间可以治疗一切伤口,却无法删除已经书写的记忆。回忆,带着几丝甜蜜,几丝酸楚,往往趁着七月的海风偷袭日渐安定的生活。
不知道,曾经的约定是否还值得再遵守?更不知道,苦苦地守候是否有结果?风儿总在耳边轻轻地吹醒回忆,那首属于我们的歌谣,却不知道已经消失在何方? 3.你是我眼中抹不掉的泪,此生注定要在泪海浸泡。为什么等到的结果竟然会是如此残忍,情愿一直活在美丽的谎言里,也不愿总被无情的现实惊醒。
一边听知着伤心的情歌,一边删除过去的日记,这样的日子还要痛苦多久? 4.走过时光的细水长流,走过情感的低谷岁月,无论我怎么样去承受内心深处的那种挣扎,能所摧残的依旧是一个人时的寂寞,彷徨的徘徊着,在忧伤和快乐的边缘,渐渐的忘记,许多的过往和故事该去如何续写,这一支断笔再也无法在我的指间,触动我内心去书写悲伤的快意。 5.人生如梦,红尘如风。
尘世人间,几度春秋。为情所伤。
为爱所痛。多少相爱之人相思两凄凉?多少有情人天涯痛断肠?终将会梦醒成空。
留下的是道遗憾。存留的是落寞。
3.古文中表示“高兴、快乐”的词有哪些
1、惊喜交集 交集:交错在一起。
又吃惊,又高兴 。2、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3、冁然而笑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4、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5、得意忘形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6、怫然不悦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7、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
形容非常高兴。 8、欢呼雀跃 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
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9、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10、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4.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视、端、观、阅、见、睹、瞻、览、顾。
1、视
视,发音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如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还可表示亲临某事的意思,如视事、视察。另外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2、端
端:仔细地看。
3、观
观,看,察看:视觉。对事物的看法,分为心观与眼观。
4、睹
睹(dǔ),汉字,动词,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5、瞻
瞻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ān,左右结构,部首为目,形声,从目,詹(zhān)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瞻还有仰慕等意思。
5.高二语文文言文字词总结谁有
一、通假字1、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二、一词多译1、欲:(1)对此欲倒东南倾。
(要,动词)(2)我欲因之梦吴越。(想,动词)(3)云青青兮欲雨。
(将要,副词)2、开:(1)訇然中开。(打开,动词)(2)使我不得开心颜。
(使……开,使……舒展,动词的使动用法)3、行:(1)世间行乐亦如此。 (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动词)(2)须行即骑访名山。
(走,动词)4、忽:(1)迷花倚石忽已冥。(不注意,不知不觉,动词)(2)忽魂悸以魄动。
(忽然,副词)5、事:(1)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名词)(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服侍,动词)三、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去向:向东南。)
2、一夜飞度镜花月。 (飞,动词做状语,表示"度"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3、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4、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带宾语"权贵",活用为动词:侍奉。)
6、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震惊:动词的使动用法)7、使我不得开心颜。
(开:使……开,动词的使动用法)四、重点字词瀛(ying)洲天台(tai)山剡(shan)溪渌(lu)水屐(ji)殷(yin)訇(hong)然悸(ji)五、整体感知1、行文脉络:如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2、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3、浪漫主义风格。 第十课琵琶行(并序)一、通假字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钗子。
二、一词多义1、言:(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3、数:(1)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4、是:(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5、为:(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6、语:(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7、轻:(1)轻拢曼捻抹复挑。 (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离别。(轻视,动词。)
8、暂:(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9、泣:(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三、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 (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
四、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件。(介词结构后置。
"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
"于"相当于"被"。 )7、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五、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3、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4、暮来朝去颜色故古义:神态,脸色;今义:指面貌、容貌。
六、重点字词湓浦(penpu)口铮铮(zhengzheng)悯(min)然恬(tian)然迁谪(zhe)荻(di)花霓裳(nichang)嘈嘈(caocao)呕哑(ouya)嘲(zhaozha)七、整体感知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写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八、课文名句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斯马青衫湿。
7、诗中描写约瑟的三句诗: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②东船西枋悄午宴,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穿月明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