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有好利者文言文翻译(晋人好利文言文翻译)
1.晋人好利 文言文翻译
《晋人好利》翻译: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夺取,说:“这个是我可以吃的,这个是我可以穿的,这个是我可以用来换钱的,这个是我可以使用的。”
(他)夺取完了东西,立刻就离开。市场管理的官吏随从他要他拿出东西的价钱,晋国人说:“我利欲熏心的时候,两眼晕眩发热,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好像本来就全都是我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
希望你给我,我如果发了财再还你钱。”官吏很愤怒,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走了。旁边有讥笑他的人,晋人叉手骂道:“世上的人有比我还要贪财的,常常想方设法而暗地里用阴谋诡计抢夺别人的财物,我还只不过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道德多了么?有什么好讥笑我的?”
《晋人好利》原文: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
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2.文言文阅读 甲
1。
①大 ②使……劳累 ③多 ④树立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3。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品格。
4。①居于陋室不受嘈杂的奏乐声和繁杂的公文干扰,生活清静又闲适,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9厌恶之情。
②这是对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和批判。试题分析:1。
在解释时注意②劳使动用法。2。
在翻译时注意“亵”的含义即可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莲隐喻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品格。
4。①句话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②写出了作者对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鄙弃和批判。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 翻译句子 文意的把握。
3.晋人好利原文翻译
【原文】
选自明 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夺取,说:“这个是我可以吃的,这个是我可以穿的,这个是我可以卖钱的,这个是我可以用的。”(他)夺取完了东西,立刻就离开。市场管理的官吏赶过来要他拿出东西的价钱,晋国人说:“我利欲熏心的时候,两眼晕眩发热,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好像本来就全都是我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不如你给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再还你钱。”官吏很愤怒,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走了。一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指着他骂道:“世上的人有比我还要贪财的,常常想方设法而暗地里用阴谋诡计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道德多了么?有什么好讥笑我的?”
4.《神医华佗》作者陈寿文言文翻译
【原文】《神医华佗》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文】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5.《吕氏春秋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
于是还疾耕,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编辑本段] 注释 齐:齐国 旷日:空费时日 知友:相识朋友 州里:邻里,乡里 惟:思考 故:原因 恶:恶劣 独:单独 市:名词作动词,买 无从:没有办法。
指无从买狗,没钱买狗 还:回家 疾耕:努力耕田 良:好的 对:回答 入:回家 家室:妻子和孩子 宜:应该 劣:不好 获:收获 对:回答 唯:思考 疾:努力 逾:超过 好:喜好、爱好 愧:惭愧 [编辑本段] 译文 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
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有人说:“你应该集中力量种田。”猎人问:“为什么?”那个人不回答。
猎人自己想,难道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因此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编辑本段] 要点导引 1. “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2. 本文除了鲜明对比外,在叙述上也颇有特色,如“于是还疾耕--数得兽矣”几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连贯而紧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表达效果。又如,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结尾使全篇简洁有力,又由点及面,发人深思。
[编辑本段] 寓意 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编辑本段] 启示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详细吧? 满意请采纳哦 谢谢。
6.《说苑·正谏》“螳螂捕蝉”的文言文翻译是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它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