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陈宓文言文(《宋史》岳飞立志的文言文及翻译)

1.《宋史》岳飞立志的文言文及翻译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悼惠王二十三年,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

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

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

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汉王赐良金百镒,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宋史胡瑗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译文

【胡瑗传】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

景..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乐,下诏求通晓音律之人。范仲淹特荐举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咨询。之后,和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一同校定音律,分别铸造钟和磬各一。他以一粒黍子的长度为一分,从而制成尺,律的长度为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的直径为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大黍之长累而成尺,小黍之长实龠。丁度等人认为胡瑗所做不合古制,故罢之不用。后授胡瑗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史,任胡瑗为丹丹推官。不久胡瑗任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教导学生颇有方法,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能以身作则。即使在盛暑天也一定身着公服坐于堂上。师徒之礼甚严。胡瑗视学生如子弟,学生们也信任爱戴他如父兄一般。跟随他学习的常常有数百人。庆历年间(1041~1048)朝廷兴办太学,派人到湖州学习胡瑗教学之法,并因之制成学规。又召胡瑗为诸王宫教授,胡瑗称病不上任。后做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辞职。

皇..中期(1049-1053),朝廷又铸太常钟磬,派人召胡瑗、阮逸和近臣、太常官议事于秘阁,于是经常做乐事。后又以之为大理寺评事,兼任太常寺主簿,胡瑗推辞不上任。一年以后,授胡瑗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太常钟磬铸成后,胡瑗升迁为大理寺丞,皇上赐之以绣着银鱼的红袍。胡瑗就住在太学,这时他的学生更多了,太学住不下,就租太学近旁的官舍安顿。礼部所录的官员中,胡瑗的弟子常占十之四五,无论才能高下,他们皆注意修身养性,严谨自律。穿戴举止,也往往相似。别人遇见他们,即使不认识,也都知道他们是胡瑗的弟子。嘉..初年(1056),胡瑗擢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这时他仍然管理太学。不久,胡瑗染病不能上朝,以太常博士而辞官,告老还家,众弟子和朝廷官员在城东门外为胡瑗饯行,当时将此事传为佳话。不久,胡瑗病终,皇上下诏厚赏其家,并帮助办理了胡瑗丧事。

宋史陈宓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