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儿时玩伴的文言文(还有什么关于童年趣事地文言文?快回答!!)
1.还有什么关于童年趣事地文言文?快回答!!
童年,是金色而无杂质的,童年的桩桩趣事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我小时候最害怕的莫过于蛇了,而乡下比我大两岁的表姐最爱玩蛇。一年夏季,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一天,表姐带我来到了一个小池塘玩。突然,我看到了一条小蛇,正用恶毒的眼光看着我,火红的舌头一吐一吐的, 吓的我腿都发抖了。
这时,我突然想起奶奶曾经告诉过我,遇见蛇不能怕,也不能跑。第一,把头发弄乱,万不可让她数清;第二,用舌头吓唬她,让她感到不安全而逃走。
我想到这些,立马取下头花,把原本好好扎着的头发搞得一团糟,又乱吐舌头。蛇的确感到不安了,掉头就跑。
这时我才感喊:蛇!表姐赶紧跑过来,可是蛇一眨眼就不见了,这时我的心才逐渐安静下来。 回到家里一照镜子,妈呀,我的头发乱蓬蓬的,就像草垛。
奶奶一本正经的扒扒我的头发说:“小祖宗,鸡蛋让你弄哪去了?”哎,奶奶把我的头发当鸡窝了! 还有一次,我学奶奶赶猪。脏乎乎的老母猪正在“哼哧哼哧”的吃着食,我神气十足的举着鞭子。
心想,猪如果想跑,本小姐的鞭子可饶不了你!不料,这一次猪乖极了,吃完食立即就回猪圈,我的计划落空了,手又痒痒的很,我无事生非的朝猪抽过去。老母猪没抽着,却抽到小猪仔身上,小猪仔“吱”的一声。
这时老母猪调转头朝我冲来,吓的我丢下鞭子,撒腿向屋里跑,边跑边拼命地喊:“奶奶!”奶奶急忙从屋里跑出来,看到我那狼狈样,笑着说:“我的乖乖,是你赶猪还是猪赶你啊?”我感到又怕又羞,一头扎进奶奶的怀抱。 童年,宛若星空,又蓝又美;童趣,宛若星辰,照亮了星空,使原本漆黑的星空透出点点亮光。
2。摸丝螺-----童年趣事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对螺丝那样的喜欢。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遍地是池塘的村庄里。 清风送爽的日子,总会挽着裤腿与一群小伙旁去小池塘边摸螺丝。
一大帮人又闹又玩的,现在想来总让我开怀大笑。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带上一个盛螺丝的小蓝子,竹子编的为主,轻轻巧巧的模样。
摸到一个螺丝就会告诉同伴,好像找到了宝贝一般呵。有时候,旁边的伙伴还会搞怪,趁你在认真的摸螺丝的时候,把那双手儿往你蓝里捞,眼睛是贼溜溜的转,满脸捉弄的表情。
捞到几个还会向身后或是旁边的伙伴挥挥手中的螺丝以示得逞。但过不了一会就会被发现了,因为我们的螺丝摸到一个就会数上一个,自己有几个差不多都可以数得到。
当然后面又是一段吵吵闹闹的场面,螺丝还是会物归原主的。 因为池塘很多,我们也不会总在一个池塘里摸,有时候会一连走过五六个池塘,再由大一点的,有经验的伙伴指点哪个池塘的螺丝大与多。
我们如果一遇到哪个池塘抽完水准备捕鱼,我们就会结伴而行的去那个池塘捡螺丝。那时候如果遇到有大的池塘我们经常会分区,分块的进行。
最后还会比谁捡的多。有时候,快要回家了,发现有的伙伴篮子里的货不多,那多的那位就会毫不犹豫的给少的那位。
其实我们摸螺丝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很爱吃,只是一大帮伙伴在一起,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分享成果,那过程是很开心的。 我们只要每天往家里带一碗螺丝就够了,有时甚至摸到了也全把它分给那家真的爱吃的。
现在细想起来,我的螺丝情节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吧。 现在每每吃着螺丝,我就会吃的精精有味,并且总要把炒了的螺丝吃得一个不剩。
呵。
螺丝,梦回那无数次摸螺丝的场面。
风吹过。
轻轻的,还带着一缕深思的忧郁。
2.描写“童年玩伴”的诗句都有哪些
描写“童年玩伴”的诗句包括:
1、清代高鼎《村居》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唐代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节选)》
原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3、南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4、《国风·卫风·氓》
原文: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5、唐代赵嘏《江楼旧感》
原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译文:
我独自一人登上江边的小楼,思绪万千。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江面上,月影婆娑;江水汨汨流动,月光熠熠闪烁。
放眼望去,水天一色。去年和我一起来此望月的同伴现在在哪里?人事蹉跎,只有风景依稀可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村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长干行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夜书所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卫风·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江楼有感
3.求一古文,说有一个小孩子小时候作诗很厉害,他父亲带他到处去显
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