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解文言文(请问怎样讲解文言文?)

1.请问怎样讲解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青年学生具有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主要途 径。

各级各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应该有所 差异。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在这一点上 它和外语教学有相似之处。

因此,必须把它教成语言文字课, 字、词、句、篇都要落实。 不然,就没有实效。

如:高中毕业生 都读了《赤壁之战》,其中有“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带领军队跟 刘备一起合力迎击曹操)、“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您捉拿 曹操,就该利用今天这个时机)这样的句子;可是在1979年高考 中,有不少考生却把“如我能将几何”译为“我有多少能将”, 有的考生把“何为为我禽”译为“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 这便 反映出字词不能落实的毛病。

字、词、句、篇要做到落实,必须要使教学步骤科学化。当 然,首先教材要做到这一点,虚词、实词、句式都应该统筹安 排,一个单项一个单项地过关。

如:实词要结合课文有计划地逐 步积累,还要逐步讲些单复音词、多义词、词义演变以及通假字 等方面的规律;语法要着重讲清关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省略 等方面的知识。 加强了计划性,便可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老式教学 要用“十年寒窗”才能取得的效果。

具体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学生自学、老师串讲、背诵、回讲、翻译和断句练习等,各有不同的作用。

反对读死书,因而 不敢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或精彩的段落,那 是学不好古文的。 古人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 知。”

说明熟读背诵、反复巩固,对积累感性知识、加深理解是 有帮助的。自学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要指导学生看注解、查工 具书、找资料,要引导他们自己讲解、自己比较、自己分析、自 己归纳。

但是,因提倡自学而放任自流是不对的。 有的甚至连 老师串讲这种形式也丢弃了,实在可惜。

串讲是一种好的口头疏 通形式。它从难的字词,到整个句式,再到层次段落,最后总结 全文,环环扣紧,边讲边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能 力很有帮助。

当然,不一定篇篇文章都串讲,串讲时也不应面面 倶到,不应进行踉理解文章无关的旁征博引,不应琐碎重复。 讲解文言文,要注意做到文道结合、沟通古今。

语言文字是 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否完美而精密地表达思想感情是衡量作品语 言文字技巧的根本依据。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分 析,充分发挥学习文言文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

我们要沟通古今,就是说,要把文言文与白话文沟通起来。 通过比较,指出文言文的特殊含义或用法,以防止混淆;同时又 指出古今相通之处。

例如:教“何不试之以足”(《韩非子•郑 人置履》)这句话,一方面要指出“以足”这个介词结构的位置与 白话文不同,另一方面则可指出白话文中的成语“掉以轻心”、“嗤之以鼻”、“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便是同 一种语法现象,还可指出数学中的“乘以某”、“除以某”等也 与此同类。 这样做,便可使学生把文言文学活:既加深巩固了文 言文知识,又能把文言文知识应用于白话文的阅读,收到“一石 双鸟”的效果。

最后强调一点,就是要指导应用,培养兴趣。文言文中好的 立意、剪裁、结构、修辞等经验,有生命力的语汇,都要指导学 生在写作中运用;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运 用,以提高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指导应 用,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都是培养兴趣的方法。

学生有无兴 趣,是文言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如何讲解文言文断句,如何讲解文言文翻译,如何讲解文言文阅读

2.如何教好文言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对文言文的讲授,往往就是“满堂灌”。

长期以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文言文都要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学生不能理解,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

其结果就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以至于到了高三,即使做了大量的文言文练习题,学生依然不能轻松应对考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寻一些更为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文言文中去,读懂古文,爱上古文。

要教好文言文,我认为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认真去学。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法的灵活多变上下功夫。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诗歌式等。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文言文这种相对枯燥的文章教学,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比如讲授《鸿门宴》时,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故事导入:“在一次美国小姐竞选中,琼斯以她绝美的风姿赢得了阵阵掌声;而使得掌声几乎要震塌赛台的,则是她对一道测试题的回答。

考官首先讲了楚汉相争的故事,然后问:“项羽被困于垓下,等待他的是自刎而死;刘邦将要得胜,迎接他的是称王天下。如让你在其中选一个当你的丈夫,你将选谁呢?”琼斯小姐想了想,答道:“项羽。”

琼斯小姐道出了所有不慕权势重品质的女子的心声。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

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刚烈急躁,又优柔寡断。我们今天就来分析这位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形象吧!”说到这里,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

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愿意随着你的思路走的时候,你的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法,绝不能千篇一律 教《滕王阁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体味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讲《雨霖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描绘作者与心上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来感悟柳永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的内容风格和语言特点;学《逍遥游》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介绍庄子蔑视高宫厚禄、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思想;通过“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介绍蕴含在诡辩术中的老庄的自然观等等。

我们还可以针对一些与课文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辩论、演讲,这样学生会更活跃,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逐渐培养出来。这正是“活”则生趣,趣则生爱。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 三、充分尊重学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注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唱主角。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见地,对于他们不同的观点态度我们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努力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我们也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四、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文言文中许多东西颇具生命力,它们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若在讲解时适时点拔,学生必然感兴趣,印象深刻。如成语是从古代走到现代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古汉语知识。

讲到词类活用时,可举例“富国安民”的“富”和“安”,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提及特殊句式,可联系“时不我待”即“时不待我”的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即“忌不信自”,日常生活中还常提到的“自责”、“见谅”等;分析古今异义现象,可引出“金城汤池”中的“汤”,古为“热水、开水”,今为“菜汤”;“河”古代专指“黄河”,“江”古代专指“长江”,今“江河”,泛指一切河流。这些并不陌生的内容一经点拔,学生便会倍感新鲜、亲切。

而且无形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做题的时候,即使碰到不理解的词,。

如何讲解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