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雪夜袭蔡州文言文(《李朔雪夜袭蔡州》的原文是什么?)
1.《李朔雪夜袭蔡州》的原文是什么?
《李朔雪夜袭蔡州》的原文是:
李愬谋袭蔡州。愬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羁鞠,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李愬简介如下:
李愬字元直,出身名门,家世不凡。他的父亲李晟,乃是中唐名将,曾率军收复长安,为唐王朝的平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表彰李晟的战功,德宗皇帝将他的画像放在了凌烟阁,跟太宗的功臣们在一块,真是莫大的殊荣。
叛军首领简介:
吴元济,(783年-817年)唐代宪宗时叛藩的首领。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吴元济之父吴少阳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唐代宗、德宗以来,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廷心腹大患。
2.李恝是怎样雪夜袭蔡州的?
安史之乱打破了盛唐歌舞升平的景象,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各地藩镇拥兵自 立。
盘踞在蔡州的吴元济也公开反叛朝廷,欺压百姓。唐宪宗多次派兵征讨,均未 奏效。
公元816年,官居左散骑常侍的李想,毛遂自荐,担任随、唐、邓节度使,率兵 征讨吴元济。 公元817年正月,李怨来到前线唐州(今河南省泌阳县),见士卒连战皆败,十 分惧战,便对将士说: “皇帝派我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来抚慰你们的。
”士气低落的将士,闻言皆十 分感动。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怨,闻讯后信以为真,对唐军不再严加防范。
而李怨却暗地里积极厉兵秣马,修缮军械,增调步骑兵,加紧备战。 淮西地区由于干戈不断,民众贫困,百姓对吴元济的残暴统治日益不满,大批 逃往唐军地区。
李想采取了以诚待士、分化瓦解敌军的方针,派专人安抚、管理难 民,对投诚士兵也以礼相待。敌将丁士良曾多次打败唐军,李怨俘获他后,亲释其 缚,任命他为“捉生将”。
丁士良大受感动,向李怨献策:要灭吴元济,应先断其“左 臂”,攻打蔡州西南文城(今河南遂平)守将吴秀琳。 并亲自活捉了吴秀琳的谋士, 劝说吴秀琳举城投降。
李怨进军文城,安抚降卒,在询问降卒时,详细了解了淮西 地形及兵力布防。降将吴秀琳由于受到厚待,也积极向李怨出谋献策,帮助李怨收 服了兴桥栅守将李佑。
李怨军先后攻战文城、兴桥栅等军事要地,而唐军主力、北路军忠武节度使李 光颜等军在郾城也击败了淮西军主力3万人。 吴元济见状,便调蔡州部队加强洄 曲(郾城东南)守军,将主要兵力放在北线,致使蔡州城防空虚。
已降唐军的李佑。 即向李怨献计: “蔡州精兵已全部调往北线,我们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生擒吴元济了。”
为了隐 蔽作战企图,为奇袭蔡州创造条件,于是,李怨立即发兵攻打吴房(今河南遂平), 攻克了外城,歼敌千余。 有人劝李怨乘势攻取子城,一举可拔。
李怨说:“这样做不 符合我的计谋。”因此立即引兵还营。
吴房一战,一则麻痹吴元济,二则通过实战演 练部队进攻能力。经过吴房试攻,李怨认为袭击蔡州的条件成熟了,便向主帅裴度 请战,陈述了袭击蔡州的计划,裴度感到李怨的计划很好,表示同意。
至此,万事倶 备,只等确定具体出兵日期了。 10月15日这天,天色阴沉,北风怒吼,淮西地区下起了鹅毛大雪。
李想盼望已 久的气候条件具备了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他命令随州刺史史温旻留守文城,命 李佑。李忠义率精兵3000为先锋,令李进诚率3000兵马殿后,自己亲率3000中 军带上一顿干粮,向蔡州进发。
唐军奔袭60里,黄昏时到达军事要地蔡州地界的 张柴村,李怨率领前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守军和看守烽火台的人员,占领 了张柴村。李怨传令全军在张柴村稍作休息,让大家抓紧吃干粮,迅速整理马匹和 准备武器。
接着,他令部将义成军率500人留守张柴村,截断洄曲、朗山、吴房通往 蔡州的路和桥,然后,全军取道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险路,直袭蔡州。 入夜,风雪大 作,气温骤降。
李怨严令全军急速前进,经过70里的雪夜强行军,终于克服重重困 难,于凌晨赶到蔡州外城。当时,李怨有9000多人马,虽然严令部队保持肃静,但 声音嘈杂,仍有较大的响声,如被城内守军听到,就要坏事。
可是这么多人马要想 不出一点声音又办不到。 恰好侦探来报:城边发现了好些鹅圈、鸭圈。
李怨喜出望 外,计上心来,立即派了一些士兵拿棍子去搅赶鹅鸭,使之乱叫,借以掩盖人马的脚 步声。李怨督军趁机急进,兵临城下。
蔡州已30年无战事,蔡州守军戒备本来就很松弛,碰上这样的风雪天气,守军 更是毫无防范,都放心大胆地钻进了被窝。 李佑、李忠义对蔡州的城防十分熟悉, 他俩根据李想的命令,率领前锋突击部队,在城门附近挖坎、加梯,悄悄爬上城墙, 把熟睡的士兵一个个杀死,并派出士兵假扮更夫照旧敲梆打更,然后打开城门,接 应大军进城。
一座蔡州城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李怨统率的唐朝官军占领了。 天亮了,雪停了。
李怨来到吴元济平时办公的大厅处理军务。这时,吴元济还 在睡大觉。
起初,部下把他叫醒报告说唐朝官军进城了! ”吴元济根本不信。过 了一会,又有人来报告说官军已经占领蔡州了! ”吴元济还躺在床上毫不着急地 说:“恐怕是洄曲部队回来领棉衣的吧。
”原来,吴元济自以为已在蔡州以西的吴房 和朗山部署了重兵防御,西路唐军人马不多,不可能有大的举动,做梦也没有想到 李想会突然杀到蔡州来。起床以后,他听到外面人喊马嘶,还有人大叫“将军传 令”,方才有点惊慌什么将军?这么大的威势,敢到我的大堂上发号施令?”爬到 内宅楼上向外一看,见满城都是唐朝官军,绣着“李”字的大帅旗已插到了他的大 厅前面,这才如梦初醒,急忙召集身边的侍卫亲兵,登上内宅院墙抵抗。
李怨下令强攻吴元济的内宅。李进诚采取火攻的办法,先在南门外堆上柴草, 然后放火,一会儿就把吴元济的内宅南门烧穿了。
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 擒。淮西藩镇势力因此一举扫平。
李怨(773〜821),字元直,洮州临潭(今甘肃甘南)人,唐中期名将李晟之子。 20余岁即任坊、晋二州刺史,政绩。
3.李愬雪夜下蔡州的故事是怎样的
在各个藩镇中,淮西是个顽固的割据势力。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图。
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都失败了。朝廷官员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
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 公元817年,朝廷派李愬担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节度使,要他进剿吴元济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唐州的将士打了几年仗,都不愿再打,听到李愬一来,有点担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员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
至于打吴元济,不干我的事。” 这个消息传到吴元济那里。
吴元济打了几次胜仗,本来就有点骄傲,听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备放在心上了。 以后,李愬一点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里有许多生病和受伤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门慰问,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将士们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边界巡逻,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双方打了一阵,唐军把淮西兵士打跑了,还活捉了淮西军的一个小军官丁士良。
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的一名勇将,经常带人侵犯唐州一带,唐军中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非常恨他。这一回活捉了他,大伙都请求李愬把他杀了,给死亡的唐军兵士报仇。
将士们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愬吩咐兵士松了他的绑,好言好语问他为什么要跟吴元济闹叛乱。
丁士良本来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吴元济俘虏过去的,见李愬这样宽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帮助,打下了淮西的据点——文城栅和兴桥栅,先后收服了两个降将,一个叫李祐,一个叫李忠义。
李愬知道这两人都是有勇有谋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跟两人秘密讨论攻蔡州的计划,有时讨论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将领为了这件事都很不高兴,军营里沸沸扬扬,都说李祐是敌人派来做内应的。有的还有凭有据地说,捉到的敌人探子,也供认李愬是间谍。
李愬怕这些闲话传到朝廷,让唐宪宗听信了这些话,自己要保李愬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说:“既然大家认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长安去,请皇上去发落吧。 ” 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镣铐,押送到长安,一面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给朝廷,说他已经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计划,如果杀了李祐,攻蔡州的计划也就吹了。
唐宪宗得到李愬的密奏,就下令释放李祐,并且叫他仍旧回到唐州协助李愬。 李祐回到唐州,李愬见了他,高兴极了,握着他的手说:“你能安全回来,真是国家有福了。
”说着,立刻派他担任军职,让他携带兵器进出大营。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计保护他,感动得偷偷地痛哭。
没多久,宰相裴度亲自到淮西督战。原来,各路唐军作战都有宦官监阵,将领没有指挥权。
打胜仗是宦官的功劳,打败仗却轮到将领挨整。裴度到了淮西,发现这个情形,立刻奏请唐宪宗,把宦官监阵的权撤消了。
将领们听到这个决定,都很兴奋。 李祐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边境上,守蔡州的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
我们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吴元济是没问题的。” 李愬把这个计划秘密派人告诉裴度。
裴度也支持他,说: “打仗就是要出奇制胜,你们看看办吧。 ” 李愬命令李祐、李忠义带领精兵三千充当先锋,自己亲率中军、后卫陆续出发。
除了李愬、李祐几个人,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问李愬,李愬说:“只管朝东前进!” 赶了六十里地,到了张柴村。
守在那儿的淮西兵毫无防备,被李祐带的先锋部队全部消灭。 李愬占领了张柴村,命令将士休息一会,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张柴村,截断通往洄曲的路。
一切安排妥当,就下令连夜继续进发。 将领们又向李愬请示往哪里去,李愬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 将领中有一些是在吴元济手里吃过败仗的,一听到这个命令,吓得脸色都变了。
监军的宦官特别胆小,急得哭了起来,说:“我们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了。” 这个时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风越刮越紧,鹅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
从张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军从来没走过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但是,李愬平日治军很严,谁也不敢违抗军令。
半夜里,兵士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又赶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边。 正好城边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鹅鸭的叫声,把人马发出的响声掩盖过去了。
李祐、李忠义吩咐兵士在城墙上挖了一个个坎儿,他们带头踏着坎儿爬上城,兵士们也跟着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觉,唐军把他们杀了,只留着一个打更的,叫他照样敲梆子打更。
接着,打开城门,让李愬大军进城。 大军到了内城,也照这个办法顺利地打进了城,内城里的淮西军一点也没有发觉。
鸡叫头遍的时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军已经占领了吴元济的外院,吴元济还在里屋睡大觉呢。
有个淮西兵士发现了唐军,急忙闯进里屋报告吴元济说:“不好了,官军到了。 ”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4.李朔雪夜袭蔡州文言文
李愬雪夜袭蔡州 李愬谋袭蔡州。
愬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
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
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
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
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
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
据其栅,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羁鞠,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
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李愬、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
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5.雪夜入蔡源自哪本书
典源出处 《旧唐书·李愬传》
“愬乘其无bai备,十月,将袭蔡州。……是日,阴晦雨雪,大风裂旗旆du,马栗而不能跃,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其川泽梁径险夷,张柴已东,师人未尝蹈其境,皆谓投身不测。初至张柴,zhi诸将请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dao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内其声。贼恃吴房、郎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济外宅。蔡吏告元济曰容: ‘城已陷矣。’”
6.文言文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的翻译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狱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群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谓,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翻译: 袁滋字德深,是蔡州朗山人。他努力学习,知识广博。年轻时依附道州刺史元结,他读书能理解其中的旨意。被作为处士推荐,担任詹事府司直。有一次,他的下属官员入狱,他查实了那人的冤情。后袁被推荐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给人定罪,有失公平,害怕袁滋严守法令上报,通过权势来请求,袁滋最终没向上报告。韦皋开始招抚西南少数民族,德宗下令挑选郎官前往抚慰晓谕,其他人都害怕去,惟独袁不辞荒远,德宗当场嘉奖他,提升他为祠部郎中,兼御史大夫,赐给他金紫衣,持节充任使臣。一年多才回来,又出使有指,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又授官尚书右丞,主管吏部的辁选事宜。他要求出京任职,担任华州刺史。他为政清廉宽简,从其他地方流散到他管辖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然而他专以慈惠为行事的根本,不设束缚人的条款,人们都很敬重仰慕他。百姓有过失犯法的,他都放过不予处罚。抓到小偷,有时同情他们窘迫,拿钱来赔偿他们的损失。后被征召任左金吾大将军,派杨于陵代替他。袁滋离开时,年纪大的人拦道,不让袁走,于陵派人告示大家说:“我不敢改变袁公的政令。”人们都纷纷跪拜,才让他离去,百姓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开始处理国政时,任命袁为中书侍郎,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谋反,朝廷诏令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走到半路,又凭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的身份担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这时叛军气焰正盛,加上袁滋的兄长在蜀地被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久久不敢前进。被贬为吉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义成节度使。渭地是用武之地,东有淄青,北魏博,袁严密防备,力推诚信,尽力用怀柔政策,使他们归顺。李师道、田委安害怕并佩服他。过了七年,百姓为他立生祠祈祷。袁病重,立遗嘱处理身后事,三年后,仍然有条理次序。他性情宽容平和,跟他接触的人,都感到他的诚恳,以至他的家人都难见到他的喜怒。平淡节俭地过日子。
7.旧唐书.李愬传
李愬以父荫起家,授卫尉少卿。
愬有筹略,善骑射。元和十一年,用兵讨蔡州吴元济[注]。
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
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
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
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
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
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
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
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
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
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
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桔,屏人而语,或至夜分。
愬益知贼中虚实。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冠诸军,贼悉以精卒抗光颜。
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十日夜,阴晦雨雪,以李佑率突将三千为先锋,愬自帅中军而行。
贼恃吴房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佑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
元济请罪,乃槛送京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三) [注]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
参考译文: 李愬凭父亲的功德而得到官职出仕,被授官卫尉少卿。李愬善于谋略,精于骑射。
元和十一年,朝廷出兵讨伐蔡州吴元济。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朝廷又命袁滋为统帅,袁滋作战也没有成效。
李愬向皇帝上奏章自荐,希望能到军中效力。宰相李逢吉亦认为李愬有才能可以任用,于是就任命他担任随、唐、邓节度使。
唐军兵士在遭受挫败之后,士气不振,李愬料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去整顿军队。有人认为他不当不整顿军队,愬曰:“叛贼正安于袁尚书指挥作战的宽缓,我不想使他们改得加强防备。”
于是就欺骗三军说:“皇上知道我软弱,能承受战败之耻,所以让我来抚慰你们。作战,不是我的事情。”
兵士们都相信了并因此都很高兴。对于受伤的士兵,李愬亲自安抚他们。
叛贼以为曾经打败过将军袁滋,又因为李愬的名望不是他们所畏惧的,所以并不怎么加强防备。李愬沉着勇敢,长于谋划,能以诚心对待兵士,所以能够发挥兵士们的低下败落的士气,出乎叛贼的意料。
过了半年,李愬觉得军队可以承担作战任务了,武器装备也准备充足了,于是就计划奇袭蔡州。李愬先前俘获了叛贼的将军丁士良,召他来审问他,丁士良言辞和精神都不屈服,李愬认为他与众不同,就解开了他的绑缚。
丁士良为之感动,就说:“叛贼的将军吴秀琳统领几千军兵,难以迅速击败他。我能够使吴秀琳投降。”
李愬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二月,吴秀琳率领三千军兵来降。李愬就派吴秀琳的军队进攻吴房县,占领了它的外城,得胜而收兵。
有人劝李愬乘势进军攻下吴房县,李愬说:“攻下它叛贼就会集合兵力来固守他们的巢穴,不如留下它用来分散他们的兵力。” 当初,吴秀琳投降时,李愬单人独骑至他的营寨前与他谈话,并亲自解开他的绑缚,让他暂任秀衙将。
吴秀琳感激他的恩遇,希望能立功来报效。他对李愬说:“如果想要击败叛贼,必须得到李祐,我是无能为力的。”
李祐是叛贼的骑兵将军,有胆识才略,守卫兴桥栅,常常侮辱蔑视官军,往来无法防备。李愬召来他部下的将军史用诚告诫他曰:“现在李祐率领他的军队获在张柴收割麦子,你可以率领三百骑兵埋伏麦田旁的树林中,再派士兵让他在麦田前摇动军旗,显示将要焚烧麦田。
李祐向来轻视我军,一定会轻率地前来追击,你率领轻装的骑兵突袭他,一定会俘获李祐。”史用诚等按照他的预料,果然擒获了李祐而回。
李愬亲自解除李祐的绑缚,并以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让他暂任散兵马使,允许他佩刀巡视警戒,可以自由出入中军帐中,对他一点也没有猜忌防范。李愬有空闲时常召见李祐,摒退别人和他交谈,有时直至夜半。
李愬更清楚地了解叛贼的虚实情况。陈许节度使李光颜勇武为唐军各部之首,叛贼用全部精兵抵御李光颜。
因此李愬乘着叛贼对自己没有防备,十月,准备奇袭蔡州。十日夜晚,夜色阴暗,下着雨雪,李愬让李祐率领突击将士三千人作为先锋,李愬亲自率领中军出征。
叛贼依仗着吴房县的坚固,安逸自在,没有一个人发觉。李祐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勇敢精锐的将士们跟从着他,全部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