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练习景公(文言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雯)
1.文言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雯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之时”讲述春秋末期齐国晏子委婉劝谏景公推己及人,关注天下贫苦百姓。
/link?url=_P5zO04tHe2vbUIjmi0u___z0-_
2.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小题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小题1:C 。
小题1:(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小题1:(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小题1:(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表转折) 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 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 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 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
3.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小题1:B 小题2:B小题3:(1)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小题4:(1)公被狐白之裘 (2)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小题1:试题分析:B中的“请”应是请教的意思.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 A中的“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的意思,C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用法,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用法,后法是语气词用法。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
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与、万钟、加”等。
“与”根据语境,此句中应译为“给,发放给”,“万钟”句中代指高位厚禄. “加”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为“好处”。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是因为他“被狐白之裘”.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晏子是善良正直的人,他能体察百姓的疾苦,敢于劝说也善于劝说君王。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举止做出综合的理解,概括时既要语言简洁,用词准确,又要有根有据,不可无中生有. 。
4.文言文 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在旦夕矣.”
齐景公好杀.有个帮他养鸟的叫烛邹的不小心把鸟放跑了.景公很生气,召集有司要杀他.晏子说:"烛邹有三项大罪,请让臣把它们列举出来再杀他."景公说好.于是晏子将烛邹喊到景公面前列举,说:"烛邹,你为主公养鸟却放跑了鸟,这是第一条罪;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你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大罪;你使诸侯听说,我们的国君重鸟却怠慢国士,这是第三大罪."数落结束,晏子请命要杀烛邹.景公赶忙说:"不要杀,杀了我国就危在旦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