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特殊用法(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归类)
1.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九年级下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九下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来,孰视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与虑(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 甚矣,汝之不惠(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一厝朔东(厝,) 无陇断焉(陇,) 裨补阙漏(阙,)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 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为天下唱(唱,) 固以怪之矣(以,) 身被坚执锐(被,) 2、古今异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忠之属也(忠,) 可以一战(可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窥镜而自视(窥,) 暮寝而思之(寝,)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能谤讥市朝者(谤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征于色(征,) 发于声(发,) 而后喻(喻,) 河阳之北(阳,) 达于汉阴(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 荷担者三夫(荷,) 北山愚公长息(息,) 虽我之死(虽,) 惧其不已也(已,)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由是感激(感激,)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临表涕零(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臣本布衣(布衣,)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词类活用 用法归纳: (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动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
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 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
例句: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此皆良实(良实:) 优劣得所(优劣:) 攘除奸凶(攘除:)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2.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陈涉世家中的多义词词类活用及通假字
【发闾左讁戍渔阳】“讁”通“谪”,驻守,发配.【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自己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词类活用
【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尉果笞广】 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 【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 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 【狐鸣呼曰】 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 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法皆斩】 法:名词做介宾短语,按法律.【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
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 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作为)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 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国号) 以: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与: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与……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3.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总结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 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 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30、学者 。
4.初二上语文文言文五单元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省略主语)
问(渔人)所从来 (省略宾语)
林尽(于)水源 (省略介词)
特殊句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倒装句,应为: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
何陋之有
(宾语前臵语,应为:有何陋)
特殊句式
中轩敞者为舱 (判断句式,‚为‛表判断)
卧右膝 (省略句式,省略主语‚佛印‛)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臵句,‚相比者‛作‚两膝‛的定语后臵)
若啸呼状 (固定用法,若……状,像……的样子)
5.人民教育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文多义词有哪些
陈涉世家一词多义 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次: 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的停留) 会: 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为: 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作为)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 书: 乃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数: 广故数言欲亡(几次) 卒数万人(几) 以数谏故(屡次) 数有功(多次)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 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 号为张楚(国号) 以: 以数谏故(因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祭以尉首(用) 与: 与战谯门中(和) 尝与人佣耕(与……一起) 与皆来会计事(全,都)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乃行卜(进行) 行收兵(行军) 故: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上: 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 上使外将兵(名词,皇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仁道,道义) 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等死】 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楚人怜之】 古义:拥戴,爱戴 今义:怜惜,怜爱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藉第令毋斩】 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暗中 今义:间隙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自己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古义:如果 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会计】 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篝火】 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唐雎不辱使命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 (把 )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夫: 1.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名词)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生气,发怒,动词) 2.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都是动词) 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虽: 1.虽然,受地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 2.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让步连词)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是: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直: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 4.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5.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 6.虽然,受地与先王(虽然:虽然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7徒以有先生(徒:古:只。
今:徒弟) 8.秦王色挠(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隆中对多义词 ①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②因:因屏人曰——于是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竟然 ④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经历了三代。 ⑥谓: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说 ⑦然: 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⑨为:好为《梁父吟》—— 唱,谓为信然——是 ,以弱为强者——成为,变成,贤能为之用—— 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⑩以: 以弱为强者——凭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古今异义词 遂用猖蹶 猖獗 古意,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