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还巢文言文答案(鹦鹉古文全解)

1.鹦鹉 古文 全解

鹦鹉扑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注释:

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鹦鹉文言文阅读答案,鹦鹉灭火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笼中鹦鹉文言文答案

2.跪求4篇文言文(要原文、要问题、要答案)

(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鲁肃简公二事 鲁肃简公宗道,为人忠实。

仁宗在东宫,宗道为谕德。其居侧有酒肆,公微行饮其中。

一日,真宗急召,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饮归,中使①与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公曰:“但以实告。”

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中使具如公对。

真宗问公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备具,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自此奇公,以为可大用。

鲁肃简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在汀二年,杜门不与人接,日阅书数卷而已。

室仅容一榻,坐卧其中,欲将终身焉。人不堪其忧,而公处之裕如②也。

[注释] ①中使:即前面的宫廷“使者”。②裕如:宽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移时饮归 ( ) (2)中使具如公对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 3. 根据文章分析,“中使嗟叹而去”,他嗟叹什么? 4. 这篇短文主要表现了鲁肃简具有 、鼎定尺剐侔溉踌税穿粳 的思想性格。

(五)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六)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①,不干②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掺④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峭直:严峻刚直。②干:求取。

③允:与……相当。④掺[shǎn]: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2)及后苑游猎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3.唐玄宗为什么要“以韩休为相”? 练习答案 (一)1、(1)居住 (2)担任 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二)1、(1)派往 (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三)1、(1)才(2)说话 2、(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

3、(3)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

文言文,鹦鹉,答案

3.鹦鹉亦有情古文阅读答案

原文 宋高宗时,陇山县有人进能言之鹦鹉于宫中。高宗养之,爱甚。一日,高宗问曰:“尔思乡不?”曰:“岂不思乡?然思之何益!”帝悯之,即遣侍者送还陇山。数年后,宫中有人过其地。鹦鹉问曰:“皇上安不?”答曰:“崩矣。”鹦鹉悲鸣不已。(据《虞初新志》改写)

译文

宋高宗在位时,陇山县有人向宫中进献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高宗养着它,十分喜爱。一天,高宗问它说:“你想念故乡吗?”(鹦鹉)回答说:“怎么能不思念故乡?但思念故乡有什么益处呢!”皇帝同情它,随即派遣使者将鹦鹉送回陇山。几年后,宫中有人路过这个地方。鹦鹉问他说:“皇上好吗?”那个人回答说:“已经驾崩了。”鹦鹉悲伤地鸣叫着不停。

加点字

1.进:进献,呈献,进贡。

2.能言:会说话。

3.甚:十分。

4.尔:你。

5.岂:怎么能。

6.然:然而,但是。

7.何:什么。

8.益:益处,好处。

9.怜:同情,怜悯。

10.即:随即,立即。

11.遣:派遣。

12.送还:送回。

13.数:几。

14.过:路过。

15.安:好。

16.崩:驾崩,死亡(特指皇帝死)。

17.矣:了。

18.已:停止。

19.陇山县:古县名,今陕西境内。

鹦鹉还巢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